90後小夥的“甜蜜”事業

陽春四月,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玉溪市江川區大街街道小白坡村委會爛泥箐紅土坡,各種野花開得正豔。利滿園中蜂養殖基地就隱藏在這個半山坡上。

90后小伙的“甜蜜”事业

走進養殖場,一股濃濃的蜂蜜香味撲鼻而來,放眼望去,樹林裡密密麻麻都是鋪著綠布頭的長形木頭蜂箱,蜜蜂漫天飛舞。這些蜜蜂的主人是位個頭高高的90後小夥,他就是張進松。雖是江川區本地人,但從2013年開始養蜜蜂以來,他就和家人在基地上安了“家”。他說:“2012年從部隊回來認識了媳婦,由於媳婦家在2006年就開始養蜜蜂,所以就跟著她們學,然後一直到今天。”

張進松養的蜜蜂品種是中華蜂,俗稱”土蜂“。每年一到春天,是一家人最忙碌的時候。從3月份開始,就到了蜜蜂的高產期,也到了分蜂期,不但要割蜂蜜,還要給蜜蜂分箱。

“我們這個基地養了2400箱蜜蜂,佔地面積10多畝,每年能產10多噸蜂蜜。”張進松介紹,“每個蜂箱裡面有5-8張巢脾,通常有兩到四萬只蜜蜂。聚集著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王在巢脾上產卵,工蜂在上面釀蜜,雄蜂負責打掃衛生,餵養蜂兒,也是保姆蜂。蜜蜂釀好蜜後,蜂蜜都留在蜂巢裡,下一步的活兒就由蜂農來幹了。”只見張進松打開箱子上面的蓋板,小心翼翼地拎起一脾爬滿蜜蜂的蜂巢,蜂巢由無數優美而規整的六角柱狀體組成,巢中被封蓋的是自然成熟的蜂蜜。他用手輕輕將表面的蜂蠟撥開,晶瑩的蜂蜜便露了出來。

張進松做的是巢蜜,就是連蜂巢一起割下來的蜂蜜。他用割蜜刀在巢脾上熟練地划著,取下蜂巢裝進箱子裡,一股蜂蜜特有的清香襲來,蜂蜜從蜂巢眼中緩緩流出,淡黃色的、很黏稠,晶瑩剔透。

90后小伙的“甜蜜”事业

“我們每年約產10多噸土蜂蜜,按批發價銷售,每斤80元至100元銷售給沿海城市,像廣州、深圳、珠海等,山東也有銷售,年收入大約170到180多萬元。”張進松高興地談著自己的“事業”,由於蜂蜜是蜜蜂吃山上的百花釀出來的,質量好,來不及在本地賣便被外地客戶下訂單定完了,不愁銷路。

蜜蜂為伴的日子,有苦也有甜。苦的是,全家要長期住在山上,遠離城市,要承受寂寞;甜的是,因為多年來已與蜜蜂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年收入還不錯。“我們自己也是學習蜜蜂勤勞的精神,然後養蜜蜂收入還是差不多,我們就一直堅持了下來,當作一個事業,把它一直髮展下去。”

張進松說,養蜂不但要耐得住辛苦,還要細心,多鑽研。長年的摸索,張進松總結出一套獨特的養蜂技術,而每當有蜂友來問,他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他還經常參加省、市組織的中蜂養殖培訓,並提供養殖基地作為培訓場地,期間,他也收穫滿滿。“我就是想繼續努力,把自己這個蜂場再擴大經營,然後把蜂蜜銷往全國各地,把它作為一項甜蜜的事業好好幹”。

90后小伙的“甜蜜”事业

張進松把這些蜜蜂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每天不去蜂箱旁轉轉、看看,這心裡就不踏實。看著蜜蜂快樂的飛,聽著蜜蜂翅膀扇動的嗡嗡聲,張進松就感覺特別幸福。正是有了像張進松一樣的蜂農們的執著付出,像蜜蜂一樣辛勤耕耘,才有甜蜜收穫,感受著像蜜糖一樣甜美的生活。(通訊員 李丹 李林濤 胡文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