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方既訓,家道穎穎——家風,一個家族的脊樑。來自家書的啟迪

家書,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如今的我們,如果想跟親朋好友聯繫,隨時都可以打電話、微信、視頻.....真正的做到了

“天涯若比鄰”吧。

而在古代,或者說通訊不發達的年代,主要的聯絡方式,就是寫信了。而家書,就是指一個遠在他鄉的人與家裡人相互來往的信。家書是維繫家人情感的一種聯繫方式,其中包含著濃濃的親情。

義方既訓,家道穎穎——家風,一個家族的脊樑。來自家書的啟迪

說起家書,首先不由得想起了《曾國藩家書》,諸多名人都將這本書作為自己“修身、齊家”的必讀之書。

《曾國藩家書》中,經典名言不勝枚舉:

*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 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曾國藩家書》收錄了曾國藩從少年時代直至去世前的435通家書。

上到對長輩祖父母、父母,中對兄弟,下對晚輩子孫,從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諸多方面闡述了曾國藩一生的行為處事原則及思想。

從書中可以窺見清朝末年政治上上演的一幕幕風雲變幻,由輝煌走向沒落的歷史變程,曾國藩個人仕途之路的春風得意以及背後的如履薄冰的謹慎、無奈與彷徨。這些看似平淡的家書中,將曾國藩的智慧一點一點的滲透其間,深入在了這幾百通的感情脈絡之中。

義方既訓,家道穎穎——家風,一個家族的脊樑。來自家書的啟迪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十二年間,往通書信數百封,貫穿著長子傅聰出國留學波蘭、演奏成名到結婚生子的成長經歷,也記錄和反映了傅雷的翻譯工作,與朋友之間的交往,以及整個傅雷家庭狀況的命運起伏。

傅雷夫婦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他們非常細心,將孩子的信都妥善的收藏保管,重要的內容都記錄分抄成冊。

在這些信件中,傅雷夫婦教育孩子們先做人、後成“家”,讓孩子培養獨立思考,對孩子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盡然體現於中,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為是中國父母的典範。

在這本《傅雷家書》中,經典語錄亦是使人開智增悟,受益良多。

*孩子,可怕的敵人不一定是面目猙獰的,和顏悅色、滿腔熱血的友情,有時也會耽誤你許多寶貴的時間。 
*“以後要多注意:堅持真理的時候必須注意講話的方式、態度、語氣、聲調,要做到越有理由,態度越隨和。堅持真理原是一件艱鉅的鬥爭,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還有是耐性。萬萬不能動火,令人誤會。” ——理直也不要氣壯,得理也要饒人。態度謙恭,虛懷若谷!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無愧於心。

在家書之中,所記載的是來自父母之愛,但同時,更是中華民族濃濃的家風思想。“鄰德里仁,克紹箕裘世澤;筆耕硯拓,長傳詩禮家風。"這是陳少華的《題載敬堂》中所言。

義方既訓,家道穎穎——家風,一個家族的脊樑。來自家書的啟迪

陽光穿過斑駁的樹影,三三兩兩地灑落在大廳的橫扁上。

“天子溫良恭儉讓”是橫匾上簡簡單單的七個大字,亦是許多家庭言傳身教的家風。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少時讀《菜根譚》,始知“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可謂“溫良”;“一簞食,一瓢飲”乃為“儉”;“不卑不亢,儀容固宜有度;謙虛有禮,語言尤宜有章”可謂“恭讓"。

家風,孕育了家庭的一個美好的環境,永不磨滅,它承載了希望和未來。其實,我們都自處於濃厚的家風之中,這種環境每個人都在其中,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已經深受家風的影響,但我們的成長,以及在每一個成長經歷中所學到的、領悟到的、以及感受到的那些誠信、善良、文明......那麼多的美好品質,就是家風。

家風是一種傳承,是先人的智慧根植於家庭之中的脊樑,它使一個家厚重起來而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雖然家風看起來平淡無奇,卻字字珠璣,如珍珠般散落於時光的滄海之中,經久不衰。


義方既訓,家道穎穎——家風,一個家族的脊樑。來自家書的啟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