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跑分”陷阱 避免淪為犯罪幫凶!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和金融監管保持高壓態勢,支付行業總體健康有序發展。但有一些非法網絡平臺通過自建跑分平臺,利用部分風險意識薄弱群眾貪圖收益的心理,誘導其出租出借個人收款碼,變相為賭博等網絡黑灰產提供收款服務。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官微發佈提示,提醒消費者警惕“跑分”陷阱。

警惕“跑分”陷阱 避免淪為犯罪幫兇!

什麼是“跑分”?

“跑分”,是指非法網絡平臺利用高額收益為誘餌,誘導群眾充值保證金獲取相應積分,在非法網絡平臺利用其個人收款碼收取資金,支付一定報酬,賬戶積分被相應扣減的一系列流程。所謂“跑分”實際上就是非法網絡支付平臺利用你的二維碼收錢。

“跑分”一般呈現出這麼幾個特點:一是參與者提供收款二維碼給非法網絡支付平臺,同時也給非法網絡支付平臺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二是非法網絡支付平臺利用這些二維碼進行收款;三是每當用戶收到一筆款項時,對應繳納的保證金就會相應減少,由此來完成一進一出的“跑分”行為,同時用戶會得到一定比例的佣金。

中國人民銀行官微介紹了兩個典型案例。

老陳最近加入了一個由“跑分從業者”組成的微信群。他看到有群友直接表示,“我就是做網絡詐騙的,要不你跟我做算了。”

在這個群裡曾有“跑分從業者”以購買電力設備需要回扣為由,採取淘寶線上下單、線下交易的方式,詐騙了7890元。詐騙得手後,該筆詐騙款項的收款賬號分別流向不同的多個賬戶。警方抓捕到案後發現,這些個賬戶的持有人平均年齡僅18歲,他們將自己的微信收款二維碼出借給上線收款,由上線完成資金轉移和提成下發。直至案發,已經幫助上線“跑分”犯罪嫌疑人洗錢數十萬。

而另一個案例顯示,用戶在繳納代理費後,發現根本賺不到錢,需要不斷“拉人頭”,賺取更多代理費,才能“回本”。同時,很多騙子會選擇在朋友圈“炫富”,鼓吹“跑分”的盈利程度,然而這只是按照劇本給好友設計的圈套,所有的截圖和對話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生成,造成“日入千元”的假象,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新的下家上鉤。

“跑分”危害大

“跑分”看似有利可圖,事實上有很大的危害。

一是,洩露個人隱私信息。用戶在跑分平臺的誘導下,繳納一定的代理費,若代理商跑路,用戶將遭受資金損失。同時在平臺大量提供真實的個人資料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收集利用,會造成諸多不良後果,例如名譽受損、推銷電話或短信騷擾、接到詐騙電話、收到垃圾郵件、賬戶密碼被盜、甚至仿冒你的身份進行貸款。

二是,為賭博、欺詐、色情等違法活動洗錢。“洗錢”涉及刑事案件,用戶製作大量金額不同的收款二維碼用於跑分平臺搶單。這些二維碼被大量用於賭博、欺詐、色情等違法活動進行收款,其實就是洗錢。不但嚴重的影響用戶的帳號安全,擾亂支付結算體系,而且已經違法。

三是,騙取保證金。用戶向平臺繳納保證金,保證金充值至平臺提供的銀行賬戶,最低200元,最高500萬元。如果平臺跑路了,那麼充值的保證金將血本無歸。

四是,成為速法犯罪的幫兇。開始搶單,黑/灰產人員在平臺放單,將用戶的二維碼用於違法活動收款,而用戶收到款+佣金提成後,對應存放在平臺的保證金也會轉入到黑灰產團伙的賬戶上。公安機關破獲的案件顯示,非法支付網絡平臺不識別接入主體資質,為上游犯罪活動提供支付通道,成為侵害百姓的資金安全的幫兇。

如何避免“跑分”陷阱

中國人民銀行官微同樣指出六個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避免“跑分”陷阱。

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信息。不要因一時圖利,隨意出租出借自己的個人銀行賬戶、支付賬戶等信息;更不要將個人身份信息出賣給他人使用,保護好個人隱私信息。個人隱私信息保護不當,極易淪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工具,造成資金財產受損。

注意保護付款碼信息。在日常線下購物過程中,要注意保護付款碼信息,不要隨意將自己的付款碼暴露在公開場所,以免被他人使用掃碼設施扣款,給個人財產造成損失。

注意觀察可疑網站或鏈接。在購物消費時要注意識別網站的真實性,不要隨意打開可疑網站、下載可疑APP,採用手動方式,直接在瀏覽器的地址輸入需要訪問的銀行或購物網站、第三方支付網站的網址,儘量避免通過超鏈接登錄網上銀行以、購物清網站或的第三方物式

以及網上購物和第三方支付的網站,防止因疏忽大意造成個人信息洩露。

不要隨意接受他人掃碼請求。在日常乘坐地鐵或休閒散步時,不要隨意接受他人掃碼贈禮品的請求,以防止惡意病毒陷阱,導致個人信息被竊取,為他們跑分的工具。

適當設置交易限額。大家可以對個銀行賬戶或支付賬戶適當設置交易限額,以保護資安全,謹慎開通小額免密支付業務。

應當珍惜自己社交賬號的使用權。不隨意向他人轉借收款碼,不輕易被網絡上不切實際的高利潤所誘惑,參與洗錢等違法違規活動,避免遭受財產損失和承擔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