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的開國上將陶峙嶽

陶峙嶽既是國民黨中將,當過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新疆警備總司令,又是我黨55上將,當過新疆軍區副司令員兼新疆建設兵團司令員,但是陶峙嶽知名度不高,一般人對他了解並不多,頂多知道他領導過新疆和平起義。這是因為陶峙嶽在國共兩邊都屬於邊緣人物,非嫡系將領。

隨遇而安的開國上將陶峙嶽

陶峙嶽,1892年9月18日出生,湖南省寧鄉縣人,與劉少奇是同鄉。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後加入同盟會。1916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從保定軍校二期畢業後回到湖南加入湘軍。先是在譚延闓門下當低級軍官,後來輾轉投歸寧鄉同鄉賀耀祖,在湘軍摸爬滾打凡二十年,直到抗戰爆發後,所部被胡宗南吞併,才在名義上進入中央軍序列,淞滬會戰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8師師長的陶峙嶽將軍率八千三湘子弟兵與日寇血戰二十二天,撤下來時已不足八百人!

抗戰勝利後,張治中主政新疆,他很欣賞陶峙嶽,特意把陶峙嶽調到新疆當警備總司令,兼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才算是受到重用。1949年9月25日,時任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的陶峙嶽將軍率新疆駐軍通電起義,使佔全國近六分之一疆土免於戰火,功莫大焉。1954年10月7日,根據中央命令,駐新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軍、第5軍、第6軍大部,第22兵團全部,集體就地轉業,脫離軍隊序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陶峙嶽任司令員,王恩茂任政委。化劍為犁、屯墾戍邊。

隨遇而安的開國上將陶峙嶽

新疆當時很混亂,北疆受蘇影響極重(比如三區革命),南疆又有很多割據武裝,所以陶峙嶽(以及之前的盛世才)都屬於左右逢源長袖善舞的人物。進軍大西北青馬一朝覆滅,王震兵團迅速挺進新疆,陶峙嶽起義後一直也是新疆兵團司令,但這個司令屬於有名無實,比如丁盛回憶錄就記載調他去新疆當副手他不願意去,上級做工作就說陶峙嶽基本只是名義上的一把手,他去實際上責任很大云云。

1955年9月,63歲的陶峙嶽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這位比毛主席還年長一歲的老將軍是開國57位上將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同時,他還是唯一一位畢業於保定軍校的開國上將。與陶將軍同獲上將軍銜的原國民黨起義將領中還有董其武、陳明仁兩位將軍。

隨遇而安的開國上將陶峙嶽

早在建國之初,王震將軍就曾問陶將軍,是否考慮過入黨。對這個問題,陶將軍當然考慮過,但他想:入黨是人生大事,自己剛剛起義沒幾年,還沒做出什麼貢獻,入黨未免太早了點。於是就回答說:“是所願也,未敢請也。”1982年9月,陶將軍終於以九十高齡入黨,成為開國將帥中入黨時年齡最大、時間最晚的開國將軍。

1983年陶峙嶽當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88年12月26日陶峙嶽在湖南長沙逝世,終年97歲。陶將軍逝世時,位居全國政協副主席,屬黨和國家領導人。按規定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西一廳骨灰堂,按慣例:“骨灰存放10年後即可落土”。中國人亦有“入土為安”的習俗,然當時墓地最低標準為8.5萬元。陶老將軍一生清廉,未給家人子女留下分文遺產,其子孫又均是普通百姓,無一人為官為商者,實難籌措這8.5萬元墓地費用。無奈之下,將軍的孫女婿不得不求助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03年5月,經中央辦公廳批准,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資,將陶將軍的骨灰由八寶山西一廳骨灰堂遷入西一區安葬,墓地為最低規格僅9平方米,陶將軍墓一邊是董其武上將,一邊是楊成武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