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吃柿子,吃了四個月,揚州一男子胃裡長出了“石頭”

很多人認為柿子很有營養,吃完之後好處多多。可柿子食用不當,胃會承受不小壓力。市民張先生就因為吃了太多的柿子,結果胃裡長出了“石頭”。

每天吃柿子,吃了四個月,揚州一男子胃裡長出了“石頭”


幾個月前,張先生在手機上看到養生知識,說多吃柿子好處多,因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e、維生素b等微量元素,並且還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於是張先生便每天都吃柿子,吃了很長一段時間。4個月後,張先生經常感覺肚子痛,而且出現大便發黑。因為疫情影響,張先生便一直拖著,沒到醫院檢查。直到前幾天,疼痛難忍,只好到醫院看病。

在蘇北人民醫院,醫生詢問病史後,給張先生做了一系列的檢查,通過胃鏡發現胃內有一塊堅硬的東西,診斷為“胃石”。而且張先生的胃石體積還不小,需要碎石。

蘇北醫院內鏡診治中心醫生孫超介紹,胃石中柿石症較多見。由於柿子中含較多鞣酸,在胃酸作用下,鞣酸與蛋白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同時柿子中的果膠、樹膠遇酸也可發生凝結,並將果皮、纖維及食物殘渣膠著在一起形成凝塊,許多凝塊可互相黏結積聚形成巨大團塊狀的胃石。若空腹進食柿子,或與魚、蝦、螃蟹等高蛋白食物一同食用,更易形成胃石。

“胃石屬於消化道異物,成人胃石的形成原因與複雜的胃內環境變化有關。”孫超告訴記者,主要因為進食某些植物或毛髮等在胃內瀦留後凝結形成的團塊,可分為植物性、動物性、藥物性等。例如張先生就屬於植物性胃石,這主要由於食入各種難以消化的水果、蔬菜、植物纖維等與胃酸作用凝集成塊所致,它在各種胃石中最為多見。進食柿子、黑棗、山楂、葡萄、香蕉、芹菜、海帶等均可形成胃石。

醫生提醒,胃石的危害不能輕視。胃石對胃壁產生機械摩擦、壓迫,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出現胃黏膜糜爛、潰瘍、出血,甚至穿孔,會造成上腹部不適、疼痛、脹滿、食慾不振、反酸、胃灼熱、吞嚥困難、噁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

小貼士

如何享受美食又遠離胃石呢?

1.避免空腹吃柿子、山楂或黑棗等;

2.避免酒後、飲茶後吃柿子、山楂或黑棗等;

3.平時有燒心、反酸等胃酸分泌過多的及胃動力差人群應避免吃上述果品;

4.避免高蛋白飲食前後吃上述果品。

通訊員 蘇宣

記者 王詩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