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软破硬泡,使尽浑身解数,为何巴尔干人依然没有"倒戈"伊斯兰

奥斯曼帝国国祚长达六百二十三年,极盛时期疆域横亘亚欧非三大洲。

这是一个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国家,因为创始人为奥斯曼因此而得名,又被称之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他们原本是突厥人,西迁后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且一度消灭了拜占庭帝国,以罗马帝国的继任者自诩。并且在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后正式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语的意思是上城。

(一)、信奉真主的国度

《全球通史》中写道,伊斯兰教并不是创立之初便流行于突厥民族的。作为中东四大帝国的最后一个,他们最早生活在唐朝的西域地区。

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率领众多国家,在今天的新疆地区与唐朝开战。他们当时被称之为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这场战争胜利后他们掌握了今天新疆的部分地区。

奥斯曼软破硬泡,使尽浑身解数,为何巴尔干人依然没有

1. 主动放弃原有信仰

突厥民族的信仰是多元化的,受到唐朝影响他们普遍信奉佛教。同时,还信仰萨满教。值得一提的是,萨满教乃为众多北方游牧民族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即使今天仍然在东北地区以及远东地区有着广泛的教徒。

战后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强迫突厥人放弃自己的原有信仰。主要是他们对此地区鞭长莫及,所以需要尽心的维护当地百姓的利益。但是随着伊斯兰文化的逐步渗透,中亚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改信了伊斯兰教。

而当时的突厥,主要依附的就是塞尔柱帝国。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开始信奉伊斯兰教。直到今天中亚、西亚以及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国家,仍然信奉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的祖先乌古斯人,便在此时改变了信仰。

所以在此时,突厥人大部分都信奉了伊斯兰教。直到后来奥斯曼一世,趁机崛起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他们逐步的向外扩张,打败了强大的东罗马帝国。并且,他们也并未强迫所有基督徒信奉伊斯兰教。

2.政教合一的民族帝国

贝尔福在其作品《奥斯曼帝国六百年》中曾提到,奥斯曼帝国拥有截然不同的三个层面。首先这是一个土耳其人建立的民族国家。君主是土耳其人,语言是突厥语系并且还保留着强烈的民族特征。

奥斯曼软破硬泡,使尽浑身解数,为何巴尔干人依然没有

其次,这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维系其统治的不是民族情感,而是共同的信仰。所有人必须尊崇教义,不得诋毁神祗。并且国主苏丹,还需以来乌里玛进行统治。最后,这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在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他们的各种宗教信仰也不同。不像中国,有着原始的道教还有深受帝王推崇的儒家等。所以要想完全维护统治,不能实行一刀切的宗教政策。他们极力的保证东正教徒的权益,“信徒们宁愿接受穆斯林的统治也不愿再受到教皇的奴役”。可见他们对奥斯曼帝国的信赖与拥护。

(二)、熄灭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的意思为,土耳其语的山脉。是南欧三大岛之一。“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也使得巴尔干半岛举世闻名。它是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重要地区,因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1.民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奥斯曼帝国作为伊斯兰国家,在统治巴尔干半岛数百年的时间内没有向其输出宗教。巴尔干半岛的五十五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大大小小十几个民族。因此自古以来,这个地区就颇不太平。阿瓦尔人,伦巴第人,保加利亚人,罗马人等都为了争夺此地区的控制权展开过激烈的斗争,它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五百年之久。

奥斯曼软破硬泡,使尽浑身解数,为何巴尔干人依然没有

公元一三八九年,塞尔维亚率领的基督联军与奥斯曼帝国展开了巴尔干保卫战。土耳其人惨胜。在奥斯曼帝国接手巴尔干半岛后,小心翼翼的对待这片区域。因为当地民族很多,信仰也不同,如果贸然要求全民信奉伊斯兰教,很有可能会点燃战火。

奥斯曼帝国对于基督徒的大本营君士坦丁堡,都是实行的开明政策,更何况对于巴尔干半岛。他们没有必要强行的输出宗教,这会引发民族矛盾会使得自己千辛万苦打下来的土地再次引发战事,得不偿失。

2. 宗教信仰的软输出

统治者不论推崇何种信仰,首先都是出于利己目的。巴尔干半岛信仰的多元化,非常不利于自己的统治。这里不像其他单一民族地区,方便管理。苏丹想出的办法就是,先输出人口以便于增加影响。

《全球通史》记载,奥斯曼帝国向巴尔干半岛五百年间输送了七十余万穆斯林。

这其中既包含了突厥民族,还有像阿尔巴尼亚人这样完全归附的民族。在巴尔干半岛上,奥斯曼帝国建立了新的秩序。

“对于一个非穆斯林出身地位又低于军人阶层的人来说,通向奥斯曼地位的道路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穆斯林。”他们极力的抬高穆斯林的地位,使得这个身份成为向高层进阶的第一通行证。这就造成了许多巴尔干半岛的居民,开始主动信仰伊斯兰教。

奥斯曼软破硬泡,使尽浑身解数,为何巴尔干人依然没有

在十六世纪,已经有数十万的东正贵族以及波斯尼亚人放弃了原有的信仰,改信回教。穆斯林顿时成为了身份的象征,这种举措比强制暴力输出宗教有用的多。对于这样一块唾手可得的奶酪,试问谁不会跃跃欲试呢?此举既避免了宗教信仰的冲突,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穆斯林的地位,不可谓不高明。

(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因为种种原因,苏丹并不会暴力推行伊斯兰教。反倒是用以相对温和的办法,来调动巴尔干人信教的积极性。但是他并不想让巴尔干半岛的全部居民都变成穆斯林,而是要想尽办法来压榨这些异教徒。此外,巴尔干没有伊斯兰化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奥斯曼的宗教开放政策。

1. 受到阿拉伯帝国影响

阿拔斯王朝在打败唐朝以后,同样也没有积极的向中亚输出自己的宗教。要知道阿拉伯帝国,就是穆罕默德凭借着伊斯兰教所建立的国家。

突厥人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效果要比强制推行好很多。

在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以后,保留了基督徒的原有体系并且还允许其留居。在巴尔干半岛上也是如此,当地的百姓大多信奉东正教。奥斯曼帝国准许他们进行自己的宗教活动,但必须受到帝国的严密监督,所有活动必须提前报备。

奥斯曼软破硬泡,使尽浑身解数,为何巴尔干人依然没有

即便如此,巴尔干人也不能完全服从奥斯曼的统治。在五年余年的时间里,发生过大大小小数十次的起义。但是碍于帝国太过庞大,所以均以失败告终。但直到今天,他们仍然信仰着东正教。

2. 见缝插针似的传播

作为统治者,奥斯曼具有先天的优势。在其治下的大片领土中,均对异教徒规定了人头税。按照沙利亚法规,他们允许基督徒和犹太人的存在,但不承认多神教。他们会向非穆斯林人口征收保护税,就像东正教米力特虽然他们享受特权但需要缴纳高昂的税收。

此外,还对非穆斯林人口实施人头税,这使得许多巴尔干半岛的居民被迫离开祖辈生活的土地。而留下来的人,大多数选择了皈依伊斯兰。这位穆斯林的到来,开辟了大量的生活空间。为了更好的推广,奥斯曼推行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

原本贫困的东正教人口,难以承受赋税而且很难再社会上有立足之地。所以,苏丹下令所有皈依之人都可以在体制内或者军营中牟取差事,并且三年之内免去税收。同时,非穆斯林人口中如果诞下男丁,也可以去伊斯坦布尔学经。

这些人往往在那里就会皈依,回到巴尔干地区后就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就如同传教士一般,向巴尔干百姓介绍伊斯兰教并成为其坚定的拥护者。奥斯曼帝国三管齐下,巴尔干半岛的伊斯兰文化蔚然成风。

奥斯曼软破硬泡,使尽浑身解数,为何巴尔干人依然没有

但是仍然有一大批人,坚持着自己的原始信仰。这就与民族精神有关,他们生下来就选择信奉东正教或者犹太教不会因为现实而改变。同时,这与奥斯曼帝国的伪宗教开放有关。因为他们并不是强制所有人必须信奉伊斯兰教。

相反,如果大家都是穆斯林那么皆成为了兄弟。苏丹又该去压迫谁?谁又会成为奴隶?高昂的税收又从哪里获得?巴尔干半岛全盘伊斯兰化,是各方均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只要他们不是穆斯林,那么就还可以压榨。

四、结语:

奥斯曼帝国的一系列举措,已然被众人知悉其狼子野心。塞尔维亚原住民以及基督教派,也对此发起了许多抵抗运动。所有的因素加起来,才造成了巴尔干半岛没有全员穆斯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形成了巴尔干同盟,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巴尔干半岛才得以堂堂正正的信奉东正教。

参考文献:

《世界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