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軟破硬泡,使盡渾身解數,為何巴爾幹人依然沒有"倒戈"伊斯蘭

奧斯曼帝國國祚長達六百二十三年,極盛時期疆域橫亙亞歐非三大洲。

這是一個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國家,因為創始人為奧斯曼因此而得名,又被稱之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他們原本是突厥人,西遷後建立自己的國家。並且一度消滅了拜占庭帝國,以羅馬帝國的繼任者自詡。並且在穆罕默德二世,攻佔君士坦丁堡後正式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語的意思是上城。

(一)、信奉真主的國度

《全球通史》中寫道,伊斯蘭教並不是創立之初便流行於突厥民族的。作為中東四大帝國的最後一個,他們最早生活在唐朝的西域地區。

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率領眾多國家,在今天的新疆地區與唐朝開戰。他們當時被稱之為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國是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這場戰爭勝利後他們掌握了今天新疆的部分地區。

奧斯曼軟破硬泡,使盡渾身解數,為何巴爾幹人依然沒有

1. 主動放棄原有信仰

突厥民族的信仰是多元化的,受到唐朝影響他們普遍信奉佛教。同時,還信仰薩滿教。值得一提的是,薩滿教乃為眾多北方遊牧民族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即使今天仍然在東北地區以及遠東地區有著廣泛的教徒。

戰後阿拉伯帝國,並沒有強迫突厥人放棄自己的原有信仰。主要是他們對此地區鞭長莫及,所以需要盡心的維護當地百姓的利益。但是隨著伊斯蘭文化的逐步滲透,中亞地區的大部分國家都改信了伊斯蘭教。

而當時的突厥,主要依附的就是塞爾柱帝國。他們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信奉伊斯蘭教。直到今天中亞、西亞以及中東地區的大部分國家,仍然信奉伊斯蘭教。奧斯曼帝國的祖先烏古斯人,便在此時改變了信仰。

所以在此時,突厥人大部分都信奉了伊斯蘭教。直到後來奧斯曼一世,趁機崛起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他們逐步的向外擴張,打敗了強大的東羅馬帝國。並且,他們也並未強迫所有基督徒信奉伊斯蘭教。

2.政教合一的民族帝國

貝爾福在其作品《奧斯曼帝國六百年》中曾提到,奧斯曼帝國擁有截然不同的三個層面。首先這是一個土耳其人建立的民族國家。君主是土耳其人,語言是突厥語系並且還保留著強烈的民族特徵。

奧斯曼軟破硬泡,使盡渾身解數,為何巴爾幹人依然沒有

其次,這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維繫其統治的不是民族情感,而是共同的信仰。所有人必須尊崇教義,不得詆譭神祗。並且國主蘇丹,還需以來烏里瑪進行統治。最後,這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

在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上,生活著許多民族,他們的各種宗教信仰也不同。不像中國,有著原始的道教還有深受帝王推崇的儒家等。所以要想完全維護統治,不能實行一刀切的宗教政策。他們極力的保證東正教徒的權益,“信徒們寧願接受穆斯林的統治也不願再受到教皇的奴役”。可見他們對奧斯曼帝國的信賴與擁護。

(二)、熄滅歐洲的火藥桶

巴爾幹半島的意思為,土耳其語的山脈。是南歐三大島之一。“薩拉熱窩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火藥桶,也使得巴爾幹半島舉世聞名。它是連接亞洲、歐洲、非洲的重要地區,因此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1.民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奧斯曼帝國作為伊斯蘭國家,在統治巴爾幹半島數百年的時間內沒有向其輸出宗教。巴爾幹半島的五十五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著大大小小十幾個民族。因此自古以來,這個地區就頗不太平。阿瓦爾人,倫巴第人,保加利亞人,羅馬人等都為了爭奪此地區的控制權展開過激烈的鬥爭,它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五百年之久。

奧斯曼軟破硬泡,使盡渾身解數,為何巴爾幹人依然沒有

公元一三八九年,塞爾維亞率領的基督聯軍與奧斯曼帝國展開了巴爾幹保衛戰。土耳其人慘勝。在奧斯曼帝國接手巴爾幹半島後,小心翼翼的對待這片區域。因為當地民族很多,信仰也不同,如果貿然要求全民信奉伊斯蘭教,很有可能會點燃戰火。

奧斯曼帝國對於基督徒的大本營君士坦丁堡,都是實行的開明政策,更何況對於巴爾幹半島。他們沒有必要強行的輸出宗教,這會引發民族矛盾會使得自己千辛萬苦打下來的土地再次引發戰事,得不償失。

2. 宗教信仰的軟輸出

統治者不論推崇何種信仰,首先都是出於利己目的。巴爾幹半島信仰的多元化,非常不利於自己的統治。這裡不像其他單一民族地區,方便管理。蘇丹想出的辦法就是,先輸出人口以便於增加影響。

《全球通史》記載,奧斯曼帝國向巴爾幹半島五百年間輸送了七十餘萬穆斯林。

這其中既包含了突厥民族,還有像阿爾巴尼亞人這樣完全歸附的民族。在巴爾幹半島上,奧斯曼帝國建立了新的秩序。

“對於一個非穆斯林出身地位又低於軍人階層的人來說,通向奧斯曼地位的道路首先應該成為一個穆斯林。”他們極力的抬高穆斯林的地位,使得這個身份成為向高層進階的第一通行證。這就造成了許多巴爾幹半島的居民,開始主動信仰伊斯蘭教。

奧斯曼軟破硬泡,使盡渾身解數,為何巴爾幹人依然沒有

在十六世紀,已經有數十萬的東正貴族以及波斯尼亞人放棄了原有的信仰,改信回教。穆斯林頓時成為了身份的象徵,這種舉措比強制暴力輸出宗教有用的多。對於這樣一塊唾手可得的奶酪,試問誰不會躍躍欲試呢?此舉既避免了宗教信仰的衝突,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穆斯林的地位,不可謂不高明。

(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因為種種原因,蘇丹並不會暴力推行伊斯蘭教。反倒是用以相對溫和的辦法,來調動巴爾幹人信教的積極性。但是他並不想讓巴爾幹半島的全部居民都變成穆斯林,而是要想盡辦法來壓榨這些異教徒。此外,巴爾幹沒有伊斯蘭化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奧斯曼的宗教開放政策。

1. 受到阿拉伯帝國影響

阿拔斯王朝在打敗唐朝以後,同樣也沒有積極的向中亞輸出自己的宗教。要知道阿拉伯帝國,就是穆罕默德憑藉著伊斯蘭教所建立的國家。

突厥人是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自己的宗教信仰,這種效果要比強制推行好很多。

在穆罕默德二世攻佔君士坦丁堡以後,保留了基督徒的原有體系並且還允許其留居。在巴爾幹半島上也是如此,當地的百姓大多信奉東正教。奧斯曼帝國准許他們進行自己的宗教活動,但必須受到帝國的嚴密監督,所有活動必須提前報備。

奧斯曼軟破硬泡,使盡渾身解數,為何巴爾幹人依然沒有

即便如此,巴爾幹人也不能完全服從奧斯曼的統治。在五年餘年的時間裡,發生過大大小小數十次的起義。但是礙於帝國太過龐大,所以均以失敗告終。但直到今天,他們仍然信仰著東正教。

2. 見縫插針似的傳播

作為統治者,奧斯曼具有先天的優勢。在其治下的大片領土中,均對異教徒規定了人頭稅。按照沙利亞法規,他們允許基督徒和猶太人的存在,但不承認多神教。他們會向非穆斯林人口徵收保護稅,就像東正教米力特雖然他們享受特權但需要繳納高昂的稅收。

此外,還對非穆斯林人口實施人頭稅,這使得許多巴爾幹半島的居民被迫離開祖輩生活的土地。而留下來的人,大多數選擇了皈依伊斯蘭。這位穆斯林的到來,開闢了大量的生活空間。為了更好的推廣,奧斯曼推行了一系列的激勵政策。

原本貧困的東正教人口,難以承受賦稅而且很難再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所以,蘇丹下令所有皈依之人都可以在體制內或者軍營中牟取差事,並且三年之內免去稅收。同時,非穆斯林人口中如果誕下男丁,也可以去伊斯坦布爾學經。

這些人往往在那裡就會皈依,回到巴爾幹地區後就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就如同傳教士一般,向巴爾幹百姓介紹伊斯蘭教併成為其堅定的擁護者。奧斯曼帝國三管齊下,巴爾幹半島的伊斯蘭文化蔚然成風。

奧斯曼軟破硬泡,使盡渾身解數,為何巴爾幹人依然沒有

但是仍然有一大批人,堅持著自己的原始信仰。這就與民族精神有關,他們生下來就選擇信奉東正教或者猶太教不會因為現實而改變。同時,這與奧斯曼帝國的偽宗教開放有關。因為他們並不是強制所有人必須信奉伊斯蘭教。

相反,如果大家都是穆斯林那麼皆成為了兄弟。蘇丹又該去壓迫誰?誰又會成為奴隸?高昂的稅收又從哪裡獲得?巴爾幹半島全盤伊斯蘭化,是各方均不希望看到的結果。只要他們不是穆斯林,那麼就還可以壓榨。

四、結語:

奧斯曼帝國的一系列舉措,已然被眾人知悉其狼子野心。塞爾維亞原住民以及基督教派,也對此發起了許多抵抗運動。所有的因素加起來,才造成了巴爾幹半島沒有全員穆斯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形成了巴爾幹同盟,奧斯曼帝國的衰亡巴爾幹半島才得以堂堂正正的信奉東正教。

參考文獻:

《世界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