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最近好多傳統媒體,以及紙媒轉過來的大佬們,總有幾個人會在群裡發一些悶騷式自問自答:比如:“哎,我的文章怎麼沒有點擊量?”或者“我的文章為何總也過不了原創?”以及“我是老了,文章沒人看,青雲也沒有。”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看了他們的牢騷,我會好奇的點開他們後續發來的文章,看一看。打開後大多數是美文風格,文風抒情美好,亦或如一篇日記,碎碎唸叨今天發生的事情。

最後觀點導入內容乏善可陳,即無大驚也無大喜。但大量華麗辭藻堆砌出優美的人文景觀,或棋牌休閒娛樂區,讓你覺得,說真的其實如果再配上一壺茶,拉上一段二胡,也不失是一段佳話時間。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但是為什麼這樣的文字,卻不能獲得自媒體的認可和共鳴呢?下面非非說下我的觀點

自媒體的是根據手機的發明後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產業。

因此大多數自媒體的受眾是手機閱讀。那麼手機閱讀用戶他們最需要什麼?

根據需要分為以下幾類人:

1、短平快閱讀需求

2、情感空虛閱讀需求

3、知識快速瀏覽型搜索

4、快速尋求共鳴,充電式閱讀

5、放空思想,休眠式閱讀體驗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因此以上五點都跟快速、瀏覽這四個字緊密相關。但是寫作的人,一旦坐在電腦前,陷入在文字裡,往往失去了一切,只有翻飛的思維,不停跳躍出來的知識輸出,或語境輸出。

甚至很多原來傳統傳媒額作家,沉浸在自己美妙的構圖中,然後通過自己的文字,描寫出來。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這是以往很多紙媒大佬最擅長的寫作方式。但是他們完全忘記了,過去,車馬很慢,追一個人甚至需要用半生情書,來打動她,所以剩下的後半生,只能用力去愛。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基於這種感情打底,他們完全不瞭解現在拿著手機的用戶,是沒有時間去欣賞你這種美妙構思出來的意境的。手機用戶,一是趨於年輕化,而是趨於碎片閱讀。

那麼當他們碎片閱讀到一些僅僅是曼妙的構思時,已經不足以望梅止渴了。因此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用戶需求。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自媒體無異於一個移動的圖書館

說到圖書館,我們想到的是什麼?各種分類書架,比如:政治類、文學類、歷史類、計算機類、財經類、外國語言、外國文學類等等等等。

因此現在的自媒體所打造的就是這麼一個平臺。他並不是讓你閒暇的時候,捧起一杯茶,然後緩緩的坐在陽臺大落地窗前,然後慢慢打開一本雜誌,以無比休閒的心情來讀一篇散文。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自媒體平臺面向的是更廣泛的大眾需求。我眼前想到的是,職場小白,突然有不明白的工作需求,然後快速的劃開手機,迅速的通過某平臺,然後輸入精準的查詢信息,然後查閱起來。

也許就幾分鐘的事情。OK,搞定。小白迅速放回手機,繼續埋頭工作。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或者是正在寫論文的學生, 突然卡在某一個節點上,如果手邊沒有恰好可用的書,他迅速劃開屏幕,找到某知識庫,調出權威文章,循序尋找某點,進行分析整合。

再有,某職場工作茶歇時間,員工緩解疲勞,翻開手機,看看今天的新聞,瞭解一下熱點情況。或者翻開一篇美文,或前幾天沒看完的小說。這是雞湯閱讀。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再有一撥人就是老年群體,現在手機在我國已經普及,很多孩子不用的手機,給到父母,讓他們也加入到自媒體的大軍中,他們由於眼力不濟,也不能長時間閱讀,因此最能抓他們眼球的就是視頻。可以聽可以看,幾分鐘解決問題。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總結


因此基於上述原因,傳統媒體的大佬,來到自媒體平臺,本來想一顯身手,大施拳腳,沒想到一下子入了自己的誤區。如果再不加以總結,還在夜郎自大,自然往往就很難融入自媒體的新形勢當中。

自媒體需要的是知識輸出,因此如果你要寫長文,一定要做好大小標題,並且要一目瞭然。這樣即便沒有時間讀長文的人,通過你的標題,便也略知一二,從而保留一下你的大作,以便有時間拿出來再細心品讀。這個思維現在有一個叫做思維導圖。也就是通過影像閱讀傳達給大腦皮層,從而增強記憶。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或者就是乾貨類知識輸出。比如你自己領域的權威性問題,財經類文化人,可以通過專業知識,提供最新財經信息。歷史領域要提供稀缺歷史領域的問題,而不是熟知的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俗套歷史知識。

總之,非非今天簡單的給大家闡述一些我對自媒體認知的淺顯的道理,非非認為,如果想在自媒體的領域中,做長做久,需要你對自媒體的模式,有深深的認同感,這樣你才能跟著它的風向標,一路披荊斬棘。這就好像那個入鄉隨俗的道理一樣淺顯易懂。卻很難被沒有認同感的人接受,自然就產生了所謂的水土不服。

從傳統媒體到自媒體,你必須對自媒體有“嬸嬸”的認同感

至於非非的觀點大家是否認可,可以通過評論留言各抒己見。總之,不要做筆上的先鋒人物,現實中的祥林嫂。敢於改變,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