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行為藝術?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性解讀

據《唐朝名畫錄》記載,王洽以善繪潑墨山水著稱:欲作畫,先飲酒酣暢,即以墨潑,或笑或吟,腳蹙手抹,或揮或掃,又能以頭髮濡墨作畫。還有一位畫家,先在地面鋪滿絹,然後在上面一圈圈奔跑,邊跑邊潑灑顏料。這些做法和西方行動派繪畫何其相似!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中國藝術向來具有一種“行為表演”的特點。但中國藝術家並不滿足於畫面所自然形成的痕跡,在此基礎上,會因勢利導隨形就勢在畫面上添加點睛之筆,把抽象的墨彩變成一幅山水畫。古代的中國畫家們對純粹抽象的藝術沒有興趣,認為純形式沒有意義,這也是中國藝術的傳統觀念,因此傳統山水畫雖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從未發展成為純粹的抽象。

①注:《唐朝名畫錄》中國唐代畫史著作。又名《唐畫斷》,是已知中國最早的一部斷代畫史。朱景玄撰。朱景玄,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曾任翰林學士,主要活動於唐憲宗元和至唐文宗大和(806~835)年間。


千年前的行為藝術?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性解讀

(波洛克 行動派繪畫)

②注:波洛克(1912~1956)Pollock,Jackson,美國畫家。他是20世紀美國抽象繪畫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被視為二戰後新美國繪畫的象徵。

西方當代藝術強調哲學化,中國山水畫自古以來就是和哲學一體的,是藝術家哲學思考的方式和表現。儒家思想教導說,文人應以盡忠為善,只有在忍無可忍之時,隱退才被允許。在不得已身居朝廷的同時,以道學和佛學來進行調節。山水畫中的空是佛學的一切皆空,是道家的清淡無為,是自然的氤氳之氣。因此,山水畫所追求的遠,深遠是思想之深度,高遠是境界的高度,平遠是心胸之遼闊,一幅山水畫便是一種認識論和世界觀。

千年前的行為藝術?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性解讀

(石濤 霜林扶杖圖)

③注: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中國山水畫同樣具有很強的觀念性和政治性。元代在蒙古人的統治下,文人們的仕途被截斷,往往選擇隱退,借詩畫抒發胸中逸氣。錢選、趙孟頫以“復古”的方式表達對現實淒涼的失望,拋棄了浮華、俗套的趣味。倪瓚的山水畫極其蕭疏寂靜,荒寒無人。他的作品中基本上不出現人,他的理由是“今世那得有人”,以表示對蒙古族統治的不滿。竹到元代獨立成科,表明了一種文人的姿態,竹是文人的象徵,虛心、高潔,會彎曲,但不會在逆境中被輕易折斷。鄭思肖更是畫蘭不畫根,隱喻其失去了生長的土壤。


千年前的行為藝術?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性解讀

(鄭思肖 蘭花)

④注:鄭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詩人、畫家,連江(今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人。原名之因,宋亡後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要向南背北。鄭思肖擅長作墨蘭,花葉蕭疏而不畫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奪。無根的蘭花,寓意南宋失去國土根基。

由此可見,中國傳統繪畫本身就蘊含了很多當代的可能性,也已發展出了許多符合當代觀念的創作方式,立足中國藝術文脈進行當代的發展並非不可能。魯道夫·阿恩海姆曾多次驚歎於中國古代繪畫中蘊含的現代感,及其在當代文化情境中延伸其獨特文化能量的可能。馬蒂斯在參觀了大英博物館的中國古代藝術作品之後曾寫到:“一位詩人從中向我指出中國大師們的顯赫之處:這對我們而言完全是出於一個新世界的啟發。所有介於種族與時間之間造成的藩籬都在我面前坍塌殆盡,因為我被迫去意識到這些千年前的大師們早已觸及我們今日的問題,並且也已經以幾乎與我們今日類似的手法解決了這些問題。”可見,“介於種族與時間之間造成的藩籬”並不會束縛那些有著自由心靈的藝術家,中國文化藝術和各國文化藝術一直在相互啟發中前行。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拋棄偏見,重新審視傳統,並從中挖掘當代發展的可能性。


千年前的行為藝術?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性解讀

(江山靜妙顏 宿利群)

⑤注:宿利群,1961年2月19日生於北京,祖籍遼寧瀋陽。從事壁畫、環境藝術創作設計。清華大學清華工美高級工程師,著名當代繪畫藝術家。

在這一點上,宿利群即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當代水墨畫創作中,他反思了當代藝術觀念性背後隱藏的問題——那些看似高深的觀念,作品本身往往缺乏一種古典式的美感和文化內涵。於是,宿利群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西方的形式和色彩,來表現中國傳統藝術的價值取向,如何以在自己的新水墨畫中呈現出山水精神?


千年前的行為藝術?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性解讀

(皖南風情 宿利群)


在水墨景觀系列作品中,宿利群以自我為中心,融小我於世界之中,體現出一種“天人合一”的創作理念。他筆下的山水景觀彷彿可遊、可行、可居,宿利群不僅拓展了當代水墨畫的可能性,也對傳統山水畫進行了當代轉換。通過他的作品,從一個多元化的視角看,中西古今以及不同藝術媒介之間的差異並非是完全對立和不可調和的。


千年前的行為藝術?傳統山水畫的當代性解讀

(香檳夜幕遲 宿利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