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明朝共存亡的沐王府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

一代布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初起兵时,与马皇后膝下无子,多抚收流浪孩儿做义子。最著名的有道舍、马儿、周舍三人,道舍是何文辉、马儿是徐司马、周舍即是沐英,又名为沐舍。

与明朝共存亡的沐王府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

沐英


沐英濠州定远人,从小父亲就去世了,跟随母亲四处躲避乱兵,天何不幸,其后母亲也死在躲避乱兵的路上。沐英流浪到濠州城以后,遇见了朱元璋和马皇后夫妇,当时明太祖还没有子嗣,见而怜之,怜悯沐英出身困苦,身世悲惨,所以就收为义子,带在身边军中抚养。十八岁便做了帐前都尉,镇守镇江。后来因为跟随大军征讨福建有功,所以朱元璋命令他复姓沐氏。沐英年少机敏,处事雷厉风行、果敢勇武,使事无淹滞,深得马皇后和朱元璋的赞叹、器重。

洪武九年,奉命巡抚关、陕,遇有不利于民生治理的事,全部重新更改并上报朝廷。又从卫国公邓愈讨吐番,西略川、藏,耀兵昆仑。因为战功居多,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西平侯,食禄二千五百石,赐予世袭券书。其后又被任命为征南右副将军,同永昌侯蓝玉从将军傅友德攻取云南。长驱直入攻占云南,元朝梁王投水自杀,随后打败大理土酋段世,又分兵收附其他没有投降的土蛮,击败土酋杨苴等诸蛮二十余万。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诏命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朝,而留下沐英镇守云南。从此开始了历史上存在最久最为稳定的驻守藩王,历时270年12代家族子孙。

与明朝共存亡的沐王府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


沐英在云南战功累累,招商旅、通水渠、垦农田,积极治理民生,人民百姓都安于沐英的各种治理措施,得到了人民尊重和拥护。沐英为人沉着镇定不苟言笑,爱读书,有空就和有学问的儒生一起谈论经史,善长抚循兵士,对待有才能的人礼貌宽厚,所以深得人心,这也是沐英子孙在沐英死后能够接替沐英镇抚云南的原因之一。朱元璋就说过「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沐英的作为也没辜负朱元璋的厚望,沐英是朱元璋二十多个义子中才能和功劳最高的,尤其镇抚云南功为最大。所以沐氏家族由于沐英的经营,在一开始就有了很好的根基,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家族命脉和沐英的个人才能修养息息相关。沐英生前只被封为了西平侯,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并配享太庙。

沐英的儿子沐晟在永乐初年,奉命与张辅率军分道进攻交趾。交趾平定以后,张辅晋封英国公,沐晟晋封黔国公,沐氏自此成为世袭公爵,自始至终也只是公爵而已。沐氏并不是王爵,为什么大家都称呼它为沐王府呢?那是因为沐氏家族长久的在云南行使长官权利,势力一天天变大,出门用度皆模拟亲王,沐英又原本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死后被追封黔宁王,所以人们从心里习惯上称呼黔国公沐家为沐王府。

与明朝共存亡的沐王府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

沐王府


沐晟并不像他父亲一样擅长用兵,但他擅长贿赂当朝权贵,不与朝中大臣争利,用财货不断贿赂朝中大臣,所以朝里朝外各方面都得到了支持。朝廷也以云南绝远,不适宜太过严格约束,就算打了败仗沐府也没受到过责罚。沐氏作为大明王朝的西南屏障,世代多次讨平叛乱,对安定边邦的贡献非常巨大。明朝皇帝也对沐家非常优容,沐氏子孙中不乏受到大臣弹劾的,基本上明朝皇帝全部置之不问。沐氏家族子孙多次弹压蛮夷,也使得明王朝对其产生依赖,像沐琮、沐绍勋、沐昌祚皆有战功。

沐氏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跟随永明王朱由榔进入缅甸,在缅甸被劫杀不屈而死,沐王府也从此结束了它一代藩王的历程。沐天波母亲、妻妾全在战乱中不屈自杀身亡,妾夏氏死后十多天更是躯体不坏,人们全都认为是沐家的节义感动了上苍所致,其家族节义忠烈可见一斑。

末代公爵沐天波慨然就义,不负其祖沐英的英武忠烈,更不负大明王朝世代的信任荣宠,世代忠贞如沐氏者又有几人呢?沐英良好的以身作则,有功不骄的家风是沐家可以延续封土守爵的原因之一。其次,沐氏子孙多次平定叛乱,积极帮助朱明王朝镇抚边陲,在云南当地具有威信,也是沐氏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再次,明史记载中,沐氏后裔袭爵子孙多次贿赂朝中大臣,不与朝臣争名夺利不树仇敌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因吧。

有明一世,沐家以异姓作为明朝最大的藩王,真可谓是与大明王朝生死荣辱与共。生也朱明,死亦朱明。沐英一个流浪孩儿,使家族延续两百七十年之久,和朱元璋的亲近缘分可以说无人可比,或许天意就是如此安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