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明朝共存亡的沐王府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

一代布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初起兵時,與馬皇后膝下無子,多撫收流浪孩兒做義子。最著名的有道舍、馬兒、周舍三人,道舍是何文輝、馬兒是徐司馬、周舍即是沐英,又名為沐舍。

與明朝共存亡的沐王府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

沐英


沐英濠州定遠人,從小父親就去世了,跟隨母親四處躲避亂兵,天何不幸,其後母親也死在躲避亂兵的路上。沐英流浪到濠州城以後,遇見了朱元璋和馬皇后夫婦,當時明太祖還沒有子嗣,見而憐之,憐憫沐英出身困苦,身世悲慘,所以就收為義子,帶在身邊軍中撫養。十八歲便做了帳前都尉,鎮守鎮江。後來因為跟隨大軍征討福建有功,所以朱元璋命令他複姓沐氏。沐英年少機敏,處事雷厲風行、果敢勇武,使事無淹滯,深得馬皇后和朱元璋的讚歎、器重。

洪武九年,奉命巡撫關、陝,遇有不利於民生治理的事,全部重新更改並上報朝廷。又從衛國公鄧愈討吐番,西略川、藏,耀兵崑崙。因為戰功居多,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食祿二千五百石,賜予世襲券書。其後又被任命為徵南右副將軍,同永昌侯藍玉從將軍傅友德攻取雲南。長驅直入攻佔雲南,元朝梁王投水自殺,隨後打敗大理土酋段世,又分兵收附其他沒有投降的土蠻,擊敗土酋楊苴等諸蠻二十餘萬。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詔命傅友德及藍玉班師回朝,而留下沐英鎮守雲南。從此開始了歷史上存在最久最為穩定的駐守藩王,歷時270年12代家族子孫。

與明朝共存亡的沐王府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


沐英在雲南戰功累累,招商旅、通水渠、墾農田,積極治理民生,人民百姓都安於沐英的各種治理措施,得到了人民尊重和擁護。沐英為人沉著鎮定不苟言笑,愛讀書,有空就和有學問的儒生一起談論經史,善長撫循兵士,對待有才能的人禮貌寬厚,所以深得人心,這也是沐英子孫在沐英死後能夠接替沐英鎮撫雲南的原因之一。朱元璋就說過「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沐英的作為也沒辜負朱元璋的厚望,沐英是朱元璋二十多個義子中才能和功勞最高的,尤其鎮撫雲南功為最大。所以沐氏家族由於沐英的經營,在一開始就有了很好的根基,持續了二百多年的家族命脈和沐英的個人才能修養息息相關。沐英生前只被封為了西平侯,死後被追封為黔寧王,並配享太廟。

沐英的兒子沐晟在永樂初年,奉命與張輔率軍分道進攻交趾。交趾平定以後,張輔晉封英國公,沐晟晉封黔國公,沐氏自此成為世襲公爵,自始至終也只是公爵而已。沐氏並不是王爵,為什麼大家都稱呼它為沐王府呢?那是因為沐氏家族長久的在雲南行使長官權利,勢力一天天變大,出門用度皆模擬親王,沐英又原本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死後被追封黔寧王,所以人們從心裡習慣上稱呼黔國公沐家為沐王府。

與明朝共存亡的沐王府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

沐王府


沐晟並不像他父親一樣擅長用兵,但他擅長賄賂當朝權貴,不與朝中大臣爭利,用財貨不斷賄賂朝中大臣,所以朝裡朝外各方面都得到了支持。朝廷也以雲南絕遠,不適宜太過嚴格約束,就算打了敗仗沐府也沒受到過責罰。沐氏作為大明王朝的西南屏障,世代多次討平叛亂,對安定邊邦的貢獻非常巨大。明朝皇帝也對沐家非常優容,沐氏子孫中不乏受到大臣彈劾的,基本上明朝皇帝全部置之不問。沐氏家族子孫多次彈壓蠻夷,也使得明王朝對其產生依賴,像沐琮、沐紹勳、沐昌祚皆有戰功。

沐氏最後一任黔國公沐天波,跟隨永明王朱由榔進入緬甸,在緬甸被劫殺不屈而死,沐王府也從此結束了它一代藩王的歷程。沐天波母親、妻妾全在戰亂中不屈自殺身亡,妾夏氏死後十多天更是軀體不壞,人們全都認為是沐家的節義感動了上蒼所致,其家族節義忠烈可見一斑。

末代公爵沐天波慨然就義,不負其祖沐英的英武忠烈,更不負大明王朝世代的信任榮寵,世代忠貞如沐氏者又有幾人呢?沐英良好的以身作則,有功不驕的家風是沐家可以延續封土守爵的原因之一。其次,沐氏子孫多次平定叛亂,積極幫助朱明王朝鎮撫邊陲,在雲南當地具有威信,也是沐氏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再次,明史記載中,沐氏後裔襲爵子孫多次賄賂朝中大臣,不與朝臣爭名奪利不樹仇敵也是一項重要的原因吧。

有明一世,沐家以異姓作為明朝最大的藩王,真可謂是與大明王朝生死榮辱與共。生也朱明,死亦朱明。沐英一個流浪孩兒,使家族延續兩百七十年之久,和朱元璋的親近緣分可以說無人可比,或許天意就是如此安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