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會作詩的武將,因為沒開城門而招致英宗記恨

謬哉英宗,昏也英宗,明英宗前後兩次登上帝位,期間不少任用禍國殃民之人。土木堡之變更是讓明朝國力大衰,從此戰略收縮,無力出關作戰,致使西北邊防終年處於遊牧鐵騎的侵略之下。

明英宗實在是算不上一個明君,把他歸入昏君之流毫不過分,幸虧明朝歷經洪武、永樂和仁宣之治,國力正值強盛,雖然精銳覆滅也不至於猝然滅亡。

明英宗一生幾乎都在受奸人擺佈,前有王振,後有門達、石亨等,明英宗的具體行為暫且不提。

今天來講講明英宗時期一位武將,這也是明朝歷史上最會作詩的武將,終明朝一世無人可及。他最大的功績不是作詩,而是堅守大同,也正因此得罪了英宗皇帝。

這人就是郭登。郭登,字元登,他出身功勳世家,乃是開國功臣武定侯郭英的孫子。郭登小時候那是非常聰敏。而且知道的多記憶力也好,擅長談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喜歡談論兵事。明仁宗洪熙時候授予勳衛一職。

明朝最會作詩的武將,因為沒開城門而招致英宗記恨

等到正統皇帝繼位以後,郭登跟隨王驥征討麓川有功,被升為錦衣衛指揮僉事,又從沐斌征戰騰衝,遷都指揮僉事。正統十四年跟隨明英宗征討瓦剌,又拜為都督僉事,任參將輔助總兵官劉安鎮守大同。

朱勇率領五萬大軍被瓦剌全軍殲滅,這時候王振才知道領軍不是那麼好玩的,是真會丟命的,急忙和大臣將領們商量班師回朝,出來玩這麼一圈就夠了,不至於拿性命去和瓦剌玩耍。郭登於是就告訴內閣大學士曹鼐、張益車駕應該從紫荊關入關,王振這時候那點半吊子脾氣又上來了,王振也和項羽一樣認為富貴不歸鄉就是錦衣夜行,想讓明英宗臨幸他自己的家鄉宅院,好在父老鄉親面前彰顯一下自己的權勢。結果瓦剌大軍很不給面子,追上來二話沒說就把明朝大軍殺的殺、砍的砍,王振被憤怒的兵士殺死,明英宗於是大駕北狩。

也先得到這一大肉票自然認為有了資本,畢竟是中原的皇帝,皇帝在手,江山我有,當年曹操不還是挾諸侯以令天下嗎,風水輪流轉,今天屬我也先當掌天下。也先興沖沖的就帶著明英宗叩關大同。經過土木堡大敗,大同城裡人情危疑,城門整日整夜的關閉著,一個個全都提心吊膽。這時候郭登慷慨陳詞,激勵將士、修繕城池、撫士卒、吊死傷,把思想和改善軍事設施基礎兩項工作全都做了,並說要死大家一起死,我郭登肯定不會讓你們獨死,於是人情大安。

也先來到大同以後,便讓肉票明英宗站在城門外叫門,任英宗皇帝怎麼喊,郭登就是不開門。這下英宗皇帝急了,派人質問郭登說咱們好歹是姻親,怎麼就是不給我開門呢?郭登就給來人回覆說,臣奉命守城,其他就不知道了。郭登其後把全城的金銀細軟全部拿給明英宗讓他賞賜也先,又謀劃壯士夜裡劫營搶回明英宗,但是沒有成功。從此和明英宗的樑子是結下了。

明景帝監國時,任命郭登升任都督同知,代劉安為總兵官防守大同。也先進攻北京城的時候,郭登入援,也先已退,於是上疏兵事方略十餘事。

景泰元年時候,郭登率領八百兵士戰瓦剌數千騎兵於栲栳山,斬首二百餘,得所掠人畜八百有奇。土木之敗以後邊將沒有敢和瓦剌戰鬥的,自此一役,軍心大振。郭登也因功進封定襄伯,賜予世襲券書。

其後又兩次擊敗進犯的瓦剌軍隊,也先率領騎兵裹挾明英宗來到城下,誆騙郭登打開城門。郭登和一起守城的將領們設計伏兵月城,搶回明英宗,最後被也先發覺,也先退兵而沒有成功。

明英宗復位以後,郭登遭到彈劾論斬死刑,免死,降官甘肅戴罪立功。

郭登初到大同之時,能出征打仗的才幾百人,經過郭登幾年經營後,馬匹一萬五千,精卒數萬,儼然成為邊防重鎮。也先數次進攻大同,每次都是失敗而歸,有的時候甚至一個兵營有數十人戰死,也先等部士氣喪失殆盡,於是明英宗才得以歸來。

明憲宗繼位以後,恢復了郭登的爵位,任甘肅總兵官。成化四年提督十二團營,成化八年去世。贈侯,諡忠武。

郭登忠孝以立、仁愛能容,為將紀律嚴明、智勇兼備,終保一時邊疆屹立,功名千秋不可磨滅。

特此摘敘,彰智表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