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明明佔著理有優勢,但卻被朱棣打敗,這其中又有什麼緣由呢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清君側的事情,有的成功了,但是很多都失敗了。這次要說的就是一個成功的,那就是明朝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這次的清君側也就是造反,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的,朱棣把朱允炆打跑,自己做了皇帝。

朱允炆明明佔著理有優勢,但卻被朱棣打敗,這其中又有什麼緣由呢

這次事件的基本過程是這樣。燕王朱棣在地方回應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打著“奉天靖難”的旗號,從北平打到了南京,這次戰役並沒有費很大的勁,因為面對朱棣,朱允炆只是一個小學生的水平,更何況他的手中並沒有多少兵,又怎麼對抗從小就見慣戰場,軍事天賦很高的朱棣呢?簡直不是一個量級的。

朱允炆明明佔著理有優勢,但卻被朱棣打敗,這其中又有什麼緣由呢

但是話又說回來,畢竟朱允炆是天子,再沒有本事,身邊總有幾個可以出謀劃策的人吧,所以這場仗不管怎麼說,朱允炆不是沒有優勢。但是看起來站在正義一方的朱允炆為什麼沒有成功,反而落了一個不知所蹤的下場呢?其實要說清楚這個問題也不難,只需要對當時的一個背景搞搞清楚。當時的大明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很多方面都被朱元璋搞得很好,所以朱允炆接手的並不是一個爛攤子,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強盛大明,所以這場跟朱棣的仗打輸了,原因不在國家,更應該在於建文帝朱允炆。原因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朱允炆明明佔著理有優勢,但卻被朱棣打敗,這其中又有什麼緣由呢

第一點,朱允炆的額削藩政策並不是十分合理,沒有大方向上的指導。朱允炆早在他的父親朱標在位的時候,就看到了藩王對於國家統治的威脅,所以開始了削藩。但是認識誰都能認識到,關鍵是你得怎麼做。畢竟建文帝很年輕,他不能看到這個政策後深深的政治意義,他只是覺得這些叔叔們有威脅,所以要限制他們的權力,但是這樣做有可能是有效果,也有更能激起這些藩王的反意,朱棣就是其中之一。

朱允炆明明佔著理有優勢,但卻被朱棣打敗,這其中又有什麼緣由呢

再者,建文帝實在是不會用人。其實在建文帝時期的無人可用取決於兩個方面。首先是他爺爺朱元璋在位期間殺了太多的功臣,使得到了建文帝這裡很多文臣武將都是青瓜蛋子,沒有什麼經驗,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建議。尤其是在武將方面,真的沒幾個能用的。所以在面對軍事天才朱棣時,才會沒有什麼抵抗能力。

朱允炆明明佔著理有優勢,但卻被朱棣打敗,這其中又有什麼緣由呢

最後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建文帝個人的軟弱無能。建文帝朱允炆性格很寬厚,這樣的性格作為一個普通人是很好的,但是他的位置不是普通人坐的,所以他也就不能再那樣寬厚,再那樣善良。慈不掌兵,善不理財,又何況你當的是皇帝呢?在靖難之役中,很多時候朱棣都已經陷入了絕境,只需要朱允炆下令,朱棣就死了。但是朱允炆面對著自己的叔叔,還是心軟了,他不想背上殺自己叔叔的罪名,所以很多時候明明可以殺掉朱棣他卻錯過了,實在是太善良了,這種善良終會誤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