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俗語“父不進子房”,後面還有一句很無奈,但知道的人不多

俗語在我們國家的文化裡也是小有地位,很多俗語雖然看起來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卻蘊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都是古時的老人經歷了很多事情,才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比如有句俗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就是前人們的生活經驗;又比如不怕學不成,就怕心不誠,就是為了告誡人們學東西要踏下心來;又比如水落現石頭,日久見人心,就是告訴人們,和人交往要交往久一點,多經歷一些才能看到一個人的內心。

都知道俗語“父不進子房”,後面還有一句很無奈,但知道的人不多

很多俗語不光聽起來很有趣,而且也有一定道理的,所以俗語也是我們該記住的一些東西。有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父不進子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親不要隨便進出自己子女的房間。在中華文化裡面,父親常常是家裡的當家人,很多人覺得做父親的去子女的房間又有何不可呢。

都知道俗語“父不進子房”,後面還有一句很無奈,但知道的人不多

其實不然,古時候傳下來的話,一定是有深意的。在自己的子女小的時候,父親要管教自己的孩子,所以進出子女的房間,好像並沒有什麼事。但是在子女長大以後,就不能這麼做了,首先孩子長大後,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他們需要獨立的空間,也有了自己的隱私。女孩的父親更不僅因為如此,還要注意男女有別,所以女孩的父親更不可以隨意進女孩房間,男孩的父親雖然不用在意這個,但是成長時期的男生,也非常在乎自己的隱私權。

都知道俗語“父不進子房”,後面還有一句很無奈,但知道的人不多

雖然為人父母的是看著孩子從小長到大,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受到傷害,但是有時候父母過多的關注,非常容易讓孩子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成長時的孩子需要很多的獨立的空間和時間,這樣才有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展。

都知道俗語“父不進子房”,後面還有一句很無奈,但知道的人不多

雖然這句話僅有幾個字,但是卻蘊含了非常多的道理,但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一句:官不入民宅,這句話表達的意思就是作為百姓的代言人,當官的就應該把心思放在為百姓排憂解難上面,所以很多官員因為治理有方,對百姓實打實的好,而深受百姓的愛戴。

都知道俗語“父不進子房”,後面還有一句很無奈,但知道的人不多

於是可能就會有百姓為了報答地方官員的恩情,就請官員到家裡,雖然說這樣的行為是好意,但是難免會被別人在背後說。這些事若是被不懷好意的人,添油加醋的講出去,就會有不好的影響,反而好心做了錯事,被人誤解,所以說,做官員的不應該隨意到百姓家中走動,聽起來多少也有些無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