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與後來的五胡亂華有著怎樣的聯繫?

八王之亂是西晉時期,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這場內亂持續了十幾年之久,給當時社會帶來了嚴重破壞,是導致西晉亡國和魏晉南北朝300多年社會動盪的重要因素。據當時史料記載:“自永熙以來,十有一載,人不見德,惟戮是聞。公族構篡奪之禍,骨肉遭梟夷之刑,群王被囚檻之困,妃主有離絕之哀。歷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八王之亂以後不久,西晉滅亡,我國中原北方地區迎來了北方十六國時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五胡亂華時期 。不管是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胡亂華都曾給當時老百姓帶來了嚴重的災難,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那麼兩者之間究竟有著怎樣必然的聯繫呢?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與後來的五胡亂華有著怎樣的聯繫?

司馬懿統一三國後,建立了西晉王朝。西晉初期,當時的司馬懿按照三國時期曹魏的做法分封了當時司馬家族的主要親信。司馬懿死後,司馬懿的兒子司馬衷當權,司馬衷就是人們後來所說的晉惠帝。由於晉惠帝昏庸無能加之當時皇后專權引發了眾大臣不滿,於是眾王紛紛起兵造反。我們都知道,建立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來管理國家各個機構運作另一個是這項制度的絕對執行者、強有力的領導者。西晉初期剛建國時這兩個條件基本具備,如不是司馬懿後邊的繼承者出現了問題,西晉政權就不會這麼快沒忘了。但是歷史就是歷史,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也是有一定的必然性。這時的藩王勢力也日趨強大,封國不僅是他們的獨立王國,而且還控制著整個西晉王朝的邊關軍事要地。如果說對藩王的控制在晉武帝時期還有所效果的話,那到了愚昧無知的晉惠帝時期,卻是完全無能為力,只能任其發展了。不久,司馬倫逼晉惠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元建始。後來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紛紛起兵討伐趙王司馬倫,最終一場徹底毀滅西晉政權的八王之亂爆發了。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與後來的五胡亂華有著怎樣的聯繫?

八王之亂爆發後,各個潘王之間相互征討、連年戰爭,使得北方中原地區社會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破壞,生靈塗炭,人民四處流亡,這個西晉的國力幾乎消耗殆盡。這是,西晉周邊的這些少數民族匈奴、鮮卑、氐、羯、羌等進入中原,公元316年匈奴人進入長安。西晉滅亡後,各個少數民族紛紛在我國北方地區建立了多個非漢族政權,北方進入割據混戰的五胡亂華時期。五胡亂華時期從公元316年算起一直到公元439年北魏鮮卑政權統一北方前後共經歷了100多年的時間,在北魏統一北方後,我國曆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與後來的五胡亂華有著怎樣的聯繫?

從當時中國周邊各個少數民族角度出發,他們為什麼會南下進入漢人聚集的中原地區呢?大家都知道,長城為我國曆史上漢族和少數民族分界線,也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分界線 。一方面是由於此前漢朝的軍事征服以及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另一方面,有學術觀點認為是氣候變遷及地理因素。原來在長城以外,由於天氣乾燥,一向只能畜牧。漢末魏晉時期,我國北方經歷了一個“小冰河期”,嚴重破壞了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和少數民族遊牧地區的正常生活。因此,胡人大量南遷。西晉統治時期,統治集團對西晉的高壓政策激化了漢族和少數民族的矛盾,引起了少數民族的不滿。趁著西晉王玉英對八王之亂同時,少數民族進入中原地區,推翻了西晉政權。公元317年,歷時51年的西晉滅亡。是年,晉室南遷,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建立了東晉政權。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與後來的五胡亂華有著怎樣的聯繫?

可以說,正因為西晉王朝內部無休止的鬥爭,才點燃了八王之亂的導火索。並給五胡亂華留下了可乘之機,讓當時的人民墜入了災難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