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新增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日,德陽市人民政府公佈了第四批德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3項),包括:傳統技藝“糯米鹹鵝蛋傳統制作技藝”、民俗“鎣華古會”和傳統舞蹈“回龍小金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9項目,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項(綿竹木版年畫、劍南春酒傳統釀造技藝)。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利用,積極搭建非遺傳承展演展示平臺,擴大社會參與度,進一步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

我市新增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市新增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傳統技藝“糯米鹹鵝蛋傳統制作技藝”

糯米鹹鵝蛋是羅江當地流傳上百年的傳統美食。據清代李調元父子撰寫的《醒園錄》記載“用本地蘆草灰拌黃土,每三升土灰配鹽一升,酒和泥,塑蛋,大頭向上,小頭向下,密排壇內,十多天或半月可吃”。後人受其影響,進一步完善製作技藝,整個工藝需全手工12道工序以上。糯米鵝蛋選料講究、製作週期長,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目前,羅江建有作坊進行批量化生產,廣銷全國各地。

我市新增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市新增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民俗“鎣華古會”

鎣華古會起源於明萬曆年間。因明萬曆皇帝朱翊鈞追封鎣華山修行高僧為“鎣華祖師”而得名。每年的六月初六,臨近州縣的香客進廟燒香,各地商人進山貿易,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民間盛會。近年來,鎣華祖師會在內容上日益豐富,有祖師出巡、文藝表演、山貨展銷、攝影創作、森林音樂會等活動。每年吸引商家超過800餘戶,商品交易達100餘萬元,參與群眾達10萬人次。

我市新增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我市新增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傳統舞蹈“回龍小金龍”

回龍小金龍項目發源於中江縣回龍鎮,其歷史可追溯到400年前。據古鎮志載“每至元日,家戶舉火迎龍。”通過扎金龍巡遊,以祈求風調雨順。金龍小巧,只有五節,一般由三人舞之。後約定俗成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舉辦舞龍活動。現已形成如“雪花蓋頂”“黃龍纏腰”“騎龍升官”等具有美好寓意的10餘種組合動作。目前,中江縣回龍鎮有多支金龍隊,已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傳統舞蹈表演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