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這個婚禮我不願意

八月在巴厘島,我有幸見證了一場海島婚禮。婚禮定在四季酒店的一處懸崖上,背後就是有著最美落日海灘之稱的金巴蘭海灘。

對不起,這個婚禮我不願意

新娘挽著父親的手臂,從長長的臺階緩步而下,伴著當地歌手的輕輕吟唱,望向等候她的新郎。我不知道在這等待的一分鐘裡,他們是不是回顧了這一路走來的酸甜。

婚禮特地選在落日時分,觀禮的除了父母,只有我們十幾位摯友,雙方在牧師的見證下交換婚戒,互訴誓言。伴著金巴蘭海的日落擁吻,美得好似一幅畫。

我想,這樣一場婚禮,大概滿足了所有少女對婚姻的幻想,縱使日後的生活瑣碎而平庸,想起落日下的吻,也還擁有甜蜜的回憶。

巧的是,同天,我的閨蜜在國內參加了一場新娘可能日後再也不想回憶起的婚禮。

據說,接親的路上,新娘家人對新郎一方百般刁難,門堵了好幾道,怎麼塞紅包也不讓進。結果等新娘要到新房時,新郎家人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堵住新娘不讓進。一場浪漫的婚禮變成雙方家庭的博弈,似乎誰的手段多,就能幫那方的新人在日後的家庭生活中佔據高位。新娘當場黑了臉,隔著幾道門,閨蜜都感受到了現場的尷尬。

這樣一場婚禮,可能是婚姻墳墓的第一塊磚。

1 忍著噁心說“我願意”

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海島婚禮、花園婚禮、教堂婚禮或者乾脆不要婚禮旅行結婚,倒不是說一句“yes I do”有多高大上,而是中國式婚禮真是太糟了!以為為數不多的參加(sui)婚(fen)禮(zi)的經驗來看,中國式婚禮主要分以下幾種:

1)領導致辭式

小a和老公青梅竹馬,籌備婚禮時,她準備請一個見證他倆一路走來的朋友證婚。對方詞兒都想好了,結果被小a父親一票否決:

“你這孩子懂不懂事兒啊!婚禮必須領導站臺!男方領導主婚,女方領導證婚!這是人情,你長這麼大了怎麼還不懂啊!”

結果費了不少勁請來的領導飯都沒吃完就匆匆走了,更尷尬的是,照著結婚證唸的領導還唸錯了小a的名字。

就這樣,準備好紙巾的新人尷尬地聽完了五分鐘的報告會。

2)夕陽紅歌會式

小雨的媽媽退休後熱衷於文藝活動,但一直沒有更大的舞臺展示。結果趁著閨女結婚的日子,老媽發話了:

“結婚那天,讓我和我那些姐妹們,都上臺亮個相!也給你們助助興!”

就這樣,一場原本浪漫的婚禮硬生生改成了夕陽紅晚會。

3)場面宏大式

同事斌斌結婚時,原本打算邀請親近的家人朋友舉辦個小宴會。沒想到告訴雙方父母后,原本五六桌的賓客瞬間擴大到六十桌。

輪桌敬酒時,一位阿姨自詡抱過穿開襠褲的斌斌,一個勁兒誇他小時候多調皮,無奈斌斌無論也想不起人家姓啥。剛換到旁邊一桌,只看這位阿姨夾起一隻蝦對旁人說:“房子都沒有也敢結婚,哎呦,這個蝦比我兒子結婚時那可差遠了!”,

4)鬧洞房式

我參加的有限婚禮中,還沒見過伴娘被摸胸、新郎被脫光綁在電線杆上、公公強吻兒媳之類要上社會新聞版的奇葩婚禮。不過,調戲伴郎伴娘、給新郎父母畫小丑妝、堵門堵到生氣的情況倒是挺常見,傳統的“鬧洞房”變成鬧新娘、鬧伴娘、鬧新郎,反正是各種低俗玩笑都不能少。

有時候,婚禮搬到了國外,但低俗的婚習也沒能改。包貝爾和包文婧同樣選擇在巴厘島結婚,碧海藍天,婚紗誓言,一個不少,但熒幕上風度翩翩的伴郎團還是要把柳巖丟下水。

對不起,這個婚禮我不願意

過後,雙方粉絲互罵、媒體不斷添油加醋,即使包貝爾和伴郎團道歉,甚至柳巖也道歉後,各種嘴仗也一直沒消停。倒是有點心疼包文婧,期待了很多年準備了很多天的婚禮,日後回想起來畫面印象最深的,不是披著婚紗和最愛的人互訴誓言,不是親朋好友共聚一堂祝福,也不是帶著女兒辦婚禮的溫馨,而是丈夫和伴郎團低俗的玩笑。

2 中式婚禮其實是中國人的婚姻觀

這些中國式婚禮有多糟,中國式婚姻觀就有多可怕。

1)婚禮時辦給父母的,老婆也是給父母找的

從幫子女找一個合格的對象開始,中國式父母早已強勢介入兒女的婚姻。而一場極盡排場的婚禮,更像是開給父母的慶功會:看看,我閨女嫁得不錯吧!對很多中國父母而言,子女的婚姻成功與否,是檢驗自己為人父母合格與否的標誌。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大齡剩男剩女遭遇父母花式逼婚,恨不得直接去相親角抓一個回來領證。對許多中國父母而言,兒女學歷再高、掙錢再多、事業再成功都抵不上一個賢惠的妻子(丈夫)。海歸博士?年薪百萬?青年才俊?哦,沒有對象啊,真是可惜!

前段時間,演員朱雨辰的媽媽上了熱搜。這個媽媽每天凌晨四點半給兒子煲湯、70歲的年紀還要跟隨兒子一起生活,跑劇組,一日三餐盯著兒子吃,無論在哪裡都隨身帶著鍋,任何地方都可以變成朱媽媽的廚房。朱媽媽表示,自己是“用生命”愛兒子,為了他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

但是,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呢?在朱媽媽稱“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是會干擾的”,朱雨辰40歲還沒結婚,哭訴5年沒談戀愛,而他的姐姐更是因為看到母親對弟弟的付出,覺得自己做不到而不敢進入婚姻!

對不起,這個婚禮我不願意

2)婚禮越熱鬧越好

至於婚禮上的鬧,鬧洞房、鬧新娘、鬧伴娘、鬧新郎,給新郎父母話小丑妝,有不尊重女性之嫌外,也是圖熱鬧。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戀愛可能還是私事,但結婚就一定是昭告天下的公事,必須辦個熱熱鬧鬧的婚禮,沒有婚禮的婚姻似乎總有些見不得人的隱情。

中國人對性從來是諱莫如深,父母在孩子面前談論性更是禁忌,但好像一旦進入婚姻,性就不再是隱私。因此,鬧洞房是天經地義的,跟新郎開些玩(xia)笑(liu)是祝福,長輩問年輕夫妻什麼時候要(pa)孩(pa)子(pa)更是出於關心。

3)從今天開始,你得聽我的!

據說在某地,婚禮上有一項規定是新娘子在進門當晚,要被丈夫拿棍子打一頓才算正式進了他家門,據說這樣可以彰顯丈夫的地位,保證妻子乖乖聽話。這種變態的婚俗不多見,但是讓新郎跪搓衣板,答應今後聽老婆話的也不在少數。說穿了,在婚禮上一定得爭個你高我低。

像我閨蜜參加的那場婚禮一樣,一場婚禮,其實也是男女雙方家庭的博弈。在很多中國人眼裡,婚姻從來就沒有平等,讓老婆乖乖聽話或者讓老公束手就擒才是婚姻的秘訣。

最近被議論很多的是郭曉冬的妻子程莉莎。一個一出道就演女一號的演員,嫁給丈夫後幾乎放棄了演藝生涯,為了生二胎打一百多針。程莉莎還在微博貼出當年在山東農村辦婚禮的故事,她這個新娘子經過村長特批才被允許上桌吃飯。

對不起,這個婚禮我不願意

有人說,程莉莎為了家庭犧牲個人發展不值,也有說人家女主為了愛都樂在其中,你們吃瓜群眾評判個毛線?當然,程莉莎過得幸福與否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好的婚姻應該是給雙方都以滋養,都能享受這段關係同時不失去自我。

FaceBook 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經歷了一次失敗的婚姻後,遇到了人生摯愛,並且在婚後,事業發展到新的巔峰。回憶婚姻,她這麼說:

你可以和各種類型的男人約會,但你應該找一個願意和你平等相處的男人。這類男性會認為女人應該聰明、有主見、有事業心;他會重視公平,並做好分擔家庭責任的準備,甚至非常樂意這麼做。這樣的男人確實存在。

3 掌控我的人生,從辦一場屬於自己的婚禮開始

民政部門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結婚登記對數下降7%,這已經是連續第4年下降了。此外,很多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齡也在往後推,江蘇省更是推到了34.2歲。不僅懶得辦婚禮,年輕人連婚也懶得結了。

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婚禮不是必選項,婚姻也不是必選項,過好自己想過的一生才是必選項。社會學家Andrew·J·Cherlin把“為了結婚而結婚”的婚姻稱之為 “制度化婚姻”(institutional marriage)。這種婚姻圍繞物質和後代展開,窮人通過結婚降低生活成本,富人通過婚姻使財產和地位得到鞏固。

但隨著個人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生產力的發展,這種婚姻模式似乎不再適用。女性可以自食其力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那為什麼還需要找一個不夠愛的人忍受雞毛的生活呢?如果結婚還不如一個人過得好,那為什麼要結婚呢?

對不起,這個婚禮我不願意

其實,選擇中式婚禮還是西式婚禮,選擇在海島還是在教堂,選擇擺酒還是旅行結婚都無所謂,重要的是你有選擇的意願和權利,同樣你也有選擇結婚或者不結婚的權利,選擇生孩子或者不生孩子的權利,總之,你的人生掌控在自己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