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結婚那些事(二)——婚禮

前文我們講過,古代結婚有“六禮”,今天要說的正婚禮,就是“六禮”中的最後一禮“親迎”。現在人們統稱為“結婚”,也是男女雙方完成婚禮程序最隆重的儀式。

婚禮前一天

1、男方婚禮前一天,首先要確定第二天去女方家裡娶親準備的車輛,參加的伴郎,確定好娶親出發時間,還要配合婚慶公司準備的結婚物品,如鞭炮,五穀雜糧等。還有婚禮現場的佈置和彩排,準備菸酒和紅包。親朋好友尤其是一些後生,要分配好各自的任務。男方還要邀請朋友到家裡來佈置新房,營造喜慶、多子、多福、多彩的濃烈氣氛。新房佈置完成後挽留幫忙的朋友吃飯,喝點酒,俗稱“吃暖房酒”。新人臥房當晚留一名未婚男性,一般是未成年男孩,預示早生貴子。古代以北宋為例,婚禮前一晚女方會到男方家裡鋪床。“ 女家先來掛帳, 鋪設房臥, 謂之鋪房”。鋪房之禮為宋代所特有, 一般由女家派人往男家佈置新房, 內容包括掛帳幔、鋪床褥, 陳設嫁妝器具等。 由女方孃家陪送的衣服首飾等物, 按禮應先鎖入箱櫃以備後用。現在已鮮見此現象。還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祭祖。祭奠先祖,作為傳統文化中不能缺席家族環節,以祈求順利、平安。

淺談結婚那些事(二)——婚禮

2、女方家裡事情也不少。出嫁前一天晚上要佈置閨房,找兩位女性長輩鋪床,顏色一定要大紅,以示吉利。鋪好後新人要給兩位長輩包紅包,數額要為雙數以求吉祥。新床上要撒上棗子(比喻早生貴子)花生(比喻兒女雙全)桂圓(團團圓圓)並放上壓床喜字。屋內陳設要擺放整齊,收拾乾淨。準備新娘第二天出門時候需要帶走的東西, 比如紅色的碗筷,水杯子等(都寓意極好的物品)。新娘要安排好出門時候的一應物品,比如從內到外的衣服(結婚無論男女,貼身衣物都用紅色),化妝師的安排,飾品等。伴娘團要就近安排住宿。一般孃家父母親戚還要準備食材,第二天來人(女方家親戚朋友及男方迎親團)少不了吃飯、喝茶。祭祖自然不可少。

娶親

娶親流程自古有之,一向隆重,熱鬧,喜慶。部分地方農村裡的娶親流程更近古代習俗,但迎親方式已不可同日而語了,傳統的習俗禮節仍有許多還在保留。當今的年輕人大多傾向於在酒店舉辦宴席,招待親友,舉辦婚禮。無論形式怎麼變,對於新人而言,這一天必然是興奮,辛苦的一整天。

婚禮到迎親日方達到高潮, 極其隆重, 習俗的路數也特別多。 按例, 該日一大早, 新郎即率領迎親人馬前往女家接親。 出發之前 , 新郎家長照例要事先交待一番, 新郎表示唯命是聽。 富有家庭的迎親隊伍, 帶有花瓶、花燭、香球、妝合、裙箱、衣匣、交椅等, 有的還僱用乘馬的歌女及鼓吹的樂隊前來助興。 想象那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 一路之上, 吹吹打打, 前呼後擁, 招來觀者如堵, 好不熱鬧。 新娘在離家之前, 父母及嬸孃輩照例也要有一番囑咐 :“ 父戒之曰:往之汝家, 無忘恭肅' 。 母戒之曰:鳳夜以思, 無有違命' 。 諸母嬸子曰:勿違爾父母之訓' 。”

1、這個流程在電視劇中演繹過無數遍了,雖與真實迎親有一定出入,但流程還算符合實際。新郎從家裡出發,有錢人家會找樂隊來助興,並帶有迎親的禮品,文中提到的”花瓶、花燭、香球“等。迎親方式可以是轎子(轎子分兩人轎、四人轎、八人轎等),當然,這些都是有錢人家玩的路子,普通的農戶人家,只能用騾子/驢車裝扮一下拉上“氈車”去孃家娶親,馬車都不是一般人家能用的,甚至新郎會用獨輪車,帶上本家兄弟就去了。無論窮富,都要盡力來顯尊貴和隆重。《紅高粱》電影中,鞏俐扮演的”我奶奶“出嫁,娶親時便用的是四人轎,外加樂隊在助興。

淺談結婚那些事(二)——婚禮

新娘出嫁時,父母長輩多有囑咐,因為古代不興嫁出去的女兒再回家的,被視為不吉利。

2、樓主是祖上是典型的、根正苗紅的貧下中農。爺爺輩的多是趕著驢車,天沒亮就得出發。父輩們相對好一些,那時候自行車已開始流行,買不起可以借別人的來用,穿戴整齊,騎自行車叮呤哐啷也就能去。九十年代的農村已有摩托車,不怕路遠。

3、現在交通工具已充分的發展了。新郎官大家多采用轎車去女方家迎親,每個城市都有專業的迎親車隊,時刻在準備著。所以迎親方式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早上,新郎官起來穿戴利索,與自己的伴郎團一起,帶上浩浩蕩蕩的車隊向新娘家出發。

淺談結婚那些事(二)——婚禮

結婚

1、接親大隊到達新娘家要放鞭炮表示歡迎。孃家人給壓轎小孩紅包。在迎親大隊趕到女方家之前,新娘要在伴娘和化妝師的協助下梳妝完畢。新娘的母親要為女兒梳頭,稱為上頭儀式。在古代,女兒出嫁前母親都要為女兒梳頭寓意夫妻二人生活從始至終並送上祝福和叮嚀。 這些囑咐有時候也是媒婆代勞,電影裡媒婆在出門前就有一段交代:”坐轎不能哭,哭轎吐轎沒有好報,蓋頭不能掀,蓋頭一掀必生事端......“。

2、進第一道門要燒香祭拜女方的祖宗,向新娘的父母送上禮物。新郎想進新娘的房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伴娘團會設置各種障礙考驗新郎比如:讓新郎唱《征服》、說各種甜言蜜語討新娘開心、給伴娘們塞紅包等等娛樂形式。當新郎伴郎合力擠門入閨房後要給新娘找繡鞋。穿好鞋後新人來到客廳向父母敬茶、改口,父母則會給新人包紅包。新人一起吃雞蛋或者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3、等一切禮俗到位,新娘才能出門。當天新娘最大,出門時會給新娘蓋紅蓋頭,新郎必須抱著或者揹著新娘出門,因為新娘腳不能落地,出門“跨火盆”,寓意變禍為福,燒去一切晦氣。等一切就緒,鳴放鞭炮,上車啟程。

所有這些細節,因地區風俗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延續的古禮卻需嚴格遵循。

4、以往迎親完成後,就返回新郎新家。新娘由新郎抱著下車,再次跨過火盆,由新郎抱著或者揹著進屋,再準備舉行結婚儀式。以前新郎會在新娘入門安定後,出來門外給小孩們撒散錢和喜糖,如今已是鮮見。現在很多都是從新娘家裡出來以後去宴請的酒店,新郎新娘會選擇一個吉利的時間,到達酒店門口,放鞭炮,迎新人,下車的時候撒五穀雜糧預示著多子多福,吃穿不愁。接著新人會在婚禮舉行之前在門口迎接前來的親朋好友。在婚禮正式開始前來賓上禮,入席,吉時到了以後婚禮正式開始。會邀請司儀主持婚禮,即此時在司儀的主持下,完成求婚,互換戒指,證婚,拜見雙方父母並改口(改口有紅包、存款、車鑰匙等),喝交杯酒等環節。這些結婚禮儀完成後新人便算完成了結婚。這才開始邀請親朋好友吃飯喝酒。這些禮儀以前在農村,新郎將新娘送入新房,先開始的不是進行結婚儀式,而是先讓賓客吃飯喝酒,席間家人們會輪流給賓客敬酒,最後新郎邀請新娘出來挨桌挨人敬酒。各地的敬酒習俗也不盡相同,北方多流行敬酒敬雙數,兩杯,六杯,直到來賓執意拒絕,方可停止,是為喝好。酒過三巡方才進行結婚典禮。村裡面會有一個長跑司儀的人或德高望重的長者,會被請過來幫忙主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相對於當今主流的結婚形式,以前農村流行的習俗更接近於古禮。敬酒完成,白天的禮儀基本上就算完成了。新郎新娘會在閨房待著,一般不能出門。等晚飯之後,天色已黑,才開始鬧洞房。然而如今是新人參加完典禮回家之後,等待晚上鬧洞房,相對於古禮,比較輕鬆。

淺談結婚那些事(二)——婚禮

之後, 便是通常所謂的洞房花燭夜了。 但至此,新婚的禮儀並未告畢, 因為按古代的宗法觀念, 雖然夫妻已經同居, 但如果不拜公婆祖先, “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 就缺乏根據, 還不能算作完備的婚禮。因此, 在親迎的次晨, 新娘還要舉行“謁舅姑(公婆)”之禮:“ 次日五更, 用一桌, 盛鏡臺鏡子於其上, 望上展拜, 謂之新婦拜堂。 次拜尊長親戚, 各有綵緞巧作鞋枕等為獻, 謂之賞賀。 尊長則復換一匹回, 謂之答賀” 。

鬧洞房

現在鬧洞房的習俗慢慢被年輕的朋友們所牴觸,其主要原因大概是部分地區鬧洞房鬧得太出格,北方突出打,南方突出醜,被很多人視為劣俗、惡俗。造成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可能是現在的新人結婚之前已經同居很久了,床幃之事已輕車熟路,甚至有些人是奉子成婚,無法施展,而鬧洞房的目的是幫助新人們掃除新婚之夜的羞澀,因為以前的人都相對保守,不結婚無男女之事,說白了就是不會。更別說古代的人在結婚沒掀開紅蓋頭之前,都不知道彼此長啥樣。有些地區鬧得確實過分,甚至鬧出過人命事件。如今鬧洞房更像在完成一種習俗,所以難免會引起一些爭議。

淺談結婚那些事(二)——婚禮

結婚第二天,家人會為新人安排吃餃子,餃子有酸、甜、苦、辣、鹹(樓主的苦味餃子事後被人告知是安乃近,汗!)等多個味,預示著婚後過日子會有不同的滋味,吃著什麼味兒的都不能吐出來,意味著生活的味道要自己品嚐,自己吞下去。還要吃寬心面,意味著新人婚後彼此要包容。

回門

結婚第三天,新娘和新郎帶上禮品回到孃家看望雙親。新婚夫妻必須是一起回去。夫妻成雙成對之意。從我國春秋戰國開始就有“回門”習俗並一直延續至今。一般早上從婆家出發路途近的晚上黃昏之前必須回家,民間的說法是不回新屋會把婆婆的眼睛踩瞎,婚房也不可一日為空。

到此,結婚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