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点单”服务,南陵老乡很受用

南陵县籍山镇 “点单式”技能培训

确保“授之以渔”“售之有鱼”

“一定要给鹅圈定期消毒、及时清理鹅圈垃圾,如果发现有传染性病鹅,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处理,也可在最开始给鹅注射疫苗,鹅群适宜的养殖温度为20℃-25℃,湿度也不宜过高,否则容易滋生病菌......”在南陵县籍山镇仓溪村养马滩种养综合家庭农场,社长刘文斌正在向前来学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传授养鹅知识。

这样的“点单”服务,南陵老乡很受用

近年来,南陵县籍山镇以“贫困户想学什么,需要什么,能做什么,就培训什么”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培训新方法、新途径,推出“菜单式”、“师带徒”等人性化服务模式。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确保贫困劳动力技能就业和稳定就业,南陵县籍山镇推行“基地+田间地头”的培训模式,按照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整合本土资源,实地、实时、实效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产业基地就是技术培训点,种植、养殖大户就是技术培训师"的网状式培训模式。把种植技术培训和养殖技术培训搬到大棚内、基地上、田间地头,把合作社的种菜老农、养殖大户変身土专家,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一对多、零距离的指导培训,实打实地传授农民种植和养殖技术。

这样的“点单”服务,南陵老乡很受用

“我今年养2000只鹅,听说镇组织到仓溪村生养马滩种养综合家庭农场学习的技能培训,我抓紧报名,通过培训解决了养殖过程中的困惑,让我对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更有信心了!”仓溪村江文广高兴地说。目前,南陵县籍山镇已有420户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产业,户均可实现年增收5000元以上。

这样的“点单”服务,南陵老乡很受用这样的“点单”服务,南陵老乡很受用

百亩水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南陵县籍山镇新建村位于县城东北部,距205国道约2公里,位置优越,物产资源丰富,有良田美池八百余亩,而南陵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都非常适宜莲藕生长。2012年,籍山镇新建村村民刘宝根和女儿姗姗在政府的引导和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建立了南陵县绿润种养殖综合家庭农场,并通过雇佣、土地流转、资本入股、技术指导等方式,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籍山镇当之无愧的扶贫“车间”。疫情期间,为保证贫困户种养的反季节棚栽莲藕正常销售,刘宝根带着专业技术人员和帮扶责任人一起一户一户的走访,察看棚栽莲藕长势,指导棚栽莲藕在种植中所遇到的施肥的时期、病害等难题,赠送藕种,对那些有发展产业愿望,却因缺乏资金、不懂技术、没有销路而迟迟不敢出手的贫困户,刘宝根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其打消顾虑。通过产前赊给他们、产中一对一技术指导、产后订单回收、产品帮助销售等“保姆式”服务,增添了贫困户大力发展产业的信心。同时,新建村通过籍山镇“四带一自”、“三有一网”的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稻、蟠桃、水产等产业,扩大棚栽莲藕种植规模,带动农户35户(其中贫困户20户),种植有机水稻300余亩,莲藕200亩,养殖鱼、虾等水产250亩,蟠桃300棵。新建村赵开华说,“有了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才使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多渠道增加收入,一举摘掉贫困帽。真正是‘莲藕’联‘姻’,帮我脱贫啊!”

这样的“点单”服务,南陵老乡很受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据了解,南陵县籍山镇除了把种植、养殖培训送到群众家中,还按照“因人施培、因岗定培”原则,量身定做职业技能培训“菜单”,疫情期间还开设电商、缝纫机、电焊、电工、瓦工、架子工、家政等专业,全力提高农民工劳务技能,确保贫困劳动力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籍山镇贫困户1149户,有劳动能力1173人,发展产业420户,疫情期间,籍山镇接受贫困户点单近1000余次,为1000余贫困劳动力实现生产就业,确保“授之以渔”后“售之有鱼”。

方娟娟 曹雪梅 付玉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