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古区花庄镇用好"党建+"模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近年来,红古区花庄镇党委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紧紧围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依托"三变"改革、兰西城市群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党建"+"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青土坡村乡村旅游"示范品牌,实施"一村带八村"扶贫产业,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促进基层党建和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

红古区花庄镇用好

"党建+生态",在美字上下功夫。花庄镇党委以"党建+生态"吹响乡村振兴主旋律,让党建促行动,让党员同发力,推动形成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网格责任制,实行全天候巡查宣传,蓝天保卫战成效明显。并严格落实河长制,定期开展巡河护河。截止目前,依法拆除洪道违建1处、原四方度假村烂尾楼5栋,更换河堤防护网4000米、河长公示牌29块。二是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和"农村厕所革命"。截止目前,累计植树35900棵,改厕1912户,人居环境持续提升优化,以湟兴村为代表的村容村貌整治已成为全区全市的亮点。三是扎实组织开展河湖"清四乱"和"村庄清洁"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行动。截止目前,累计清理垃圾尾菜2580余吨,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

红古区花庄镇用好

"党建+产业",在"富"字上谋发展。花庄镇党委扛起"党建+产业"大旗,立足特色,以项目为中心激活乡村发展潜力。一是坚持把调整种植结构作为全镇头等大事,分2批次组织辖区村社负责人、种植能手100余人赴山东寿光考察学习,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的农业发展经验,建成北山标准化温室大棚示范基地。截止目前,新建钢架大棚、日光温室394亩,引进推广种植优质草莓、樱桃等特色果蔬315亩,打造"三变改革"示范村5个、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二是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民增收的有力抓手,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成高标准观光日光温室3座,打造游客休闲观光园、风车一条街、花海观赏区,成功举办全区冬季旅游采摘节、迎新春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大型旅游节会活动,推出了以青土坡为中心,辐射带动河咀、鑫源科技示范园区的乡村旅游"一日游"线路。截止目前,累计接待游客120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120万元,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红古区花庄镇用好

"党建+治理",在"效"字上显提升。花庄镇党委以党建为"绣花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建强战斗堡垒。抓好党组织带头人队伍,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稳步推进"一肩挑"工作;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冬训"等活动,强化理论学习,切实提高"两委"班子履职能力,提升基层党建实效。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要求,常态化推进农村财务各种审计和督查。

"党建+文化",在"雅"字上做文章。花庄镇党委以"党建+文化"涵养独特气质,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滋养和价值引领。一是倡导文明风尚。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常态化,积极开展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礼仪新风尚。截止目前,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1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党员志愿服务成为农村新风尚。

二是建强文化载体。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阵地党员教育、党群互动、便民服务等功能,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力量"。三是创新文化生活。大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举办70周年大庆系列活动以及秦腔文艺展演、社火表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休闲采摘节、乡村旅游节、山地越野汽车拉力赛等文化旅游节会活动,对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等进行创作性转化,深挖资源禀赋,让党建打通传承、弘扬、创新的文化发展脉络,让乡村文化积淀于口耳相传的乡村生活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