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裁員 互聯網寒冬真的到了麼?

今年,互聯網寒冬的消息越傳越廣,年前就有很多互聯網大廠發出了裁員的消息,包括大型企業滴滴,他算是首個年後正式宣佈裁員的大公司,整體裁員比例佔到全員的15%,涉及2000人左右。

企業裁員 互聯網寒冬真的到了麼?

緊隨其後的是京東,京東也宣佈將在今年開始業績考核實行末位淘汰制,10%副總裁級別以上的高管將被淘汰。所以真的是互聯網寒冬來了嗎?互聯網行業還是不是曾經的香餑餑,這應該是很多互聯網行業的人心裡共同的疑問。

但我們認真查看了滴滴裁員的背後,可以發現,本次裁員其實並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因為滴滴在宣佈裁員的同時,滴滴依然放出了大規模的招聘信息將繼續招聘2500人,預計2019年年底,員工總人數將和去年底的13000人持平。

企業裁員 互聯網寒冬真的到了麼?

另外,在滴滴宣佈的裁員消息中,給出的理由是將對非滴滴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和績效不達標的員工進行減員,也就是說,裁掉的都是公司覺得“不夠好”的員工。再來看看京東的裁員,京東這次裁員針對的是管理層,因此裁掉的人將不會涉及底層員工,企業真正在做技術的產品、程序員們將會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說不準留下了的員工薪資還有部分提升。

企業裁員 互聯網寒冬真的到了麼?

從這兩家公司公佈的裁員消息來看,他們不是真的減員,只是想要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能力不夠就會被淘汰,適者生存這是職場的生存法則。有能力的人永遠都不愁沒有工作,也不會經歷所謂的“寒冬”。

作為程序員我們想要提升自己當然需要不斷努力,例如,從細節入手養成好的習慣,比如寫好“註釋”。對於初級程序員來說,寫好代碼有兩點原因,一是為了自己以後維護的方便,二是為了其他人接手的方便。再例如,每過一段時間審視自己。你在不停的改正以前的錯誤?還是在做新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