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左傳》是進入國學領域的敲門磚?

《左傳》是歷代名將的背書

我們讀歷史會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很多厲害的名將比如:蜀漢關聖人關羽、東漢開國名將馮異、南朝羊侃、打敗侯景的王僧辯、西晉的杜預等等都特別中意《左傳》,而不是我們熟悉的《孫子兵法》。

道理很簡單:《孫子兵法》是一部理論著作,《左傳》確實實實在在的成功案例分析。

為什麼《左傳》是進入國學領域的敲門磚?

古代打仗的時候,各軍將領幾乎都會帶上一本《左傳》作為背書,根據局勢與當下的戰況,拿出《左傳》進行對照分析,確定下一步的作戰目標和行動方向。

這就如同,我們學習數學和物理一樣,三個步驟:理解、分析、做題是一個道理,不得不說在某種程度上《左傳》確實做到了將古代戰爭公式化,得益於其大大小小收錄的無數戰爭實戰案例,從內政到外交、從組織到部署、從攻城到防守、從計劃到變化一應俱全,而且文筆還相當不錯,細緻入微,活靈活現,古人喜愛左傳就如同後世多爾袞、皇太極喜歡《三國演義》一樣。

為什麼《左傳》是進入國學領域的敲門磚?

《左傳》的傳承

或許您會認為《左傳》只是一本小說般的軍事讀物,如果從純軍事角度上來看會不會顯得紙上談兵,隔鞋瘙癢。如果有這樣疑想法,那麼是隻要把《左傳》的傳承捋一捋您就完全可以打消疑慮了。

漢代劉向做過一次《左傳》的傳承脈絡梳理:左丘明傳曾申,曾申傳吳起,吳起傳給兒子吳期等。

在這份名單中有一個特別耀眼的名字:吳起。他是能夠和孫子齊名的兵法大家,更是一位百戰百勝的名將和政治改革家,古書的成型往往會經歷很多人的手,吳起也曾經對《左傳》進行過統籌和編訂,可以說《左傳》裡那些動人心魄的戰例絕大部分就是出自吳起之手。

相對於對《左傳》的再造,吳起還有另外一部軍事領域的著作《吳子兵法》,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兩兩參照來讀,如果您不懼怕理論著作的晦澀難懂,那麼確實可以發現很多相通之處。

為什麼《左傳》是進入國學領域的敲門磚?

學習國學必須從《左傳》入手

我們現代人讀《左傳》肯定不會再懷有深刻的軍事動機,對《左傳》的理解卻要比那些歷史上的名將要深刻得多,意義也更大。因為《左傳》是進入國學大門的第一塊敲門磚。

《論語》缺乏語境,《春秋》過於簡略,《尚書》、《大學》、《中庸》又太晦澀。《左傳》不同,雖然沒有高屋建瓴的恢弘大氣和高瞻遠矚,卻

對“春秋”時期有著全面的描述和記錄,這是研究中國“封建”時期的社會形態,最難能可貴的資料。

在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沿革中,從“風俗”到“立法”、從“封建”到“郡縣”、從“克己復禮”到“明朝大禮議”、從“漢本位”到“夷狄論”、從“文學觀”到“武士道”都可以追溯到《左傳》的世界,因為“春秋”是中國第一個信史時代。

為什麼《左傳》是進入國學領域的敲門磚?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論語中我們熟悉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今天人們喜歡說:這是孔子在大搞性別歧視。又或者說:這是道德訓誡,孔子在強調君子的完美人格。

但是,當我們讀了《左傳》之後會發現,以上都是曲解。事實上,“君子”與“小人”不過是當時的身份定義而已,貴族就是“君子”,平民就是“小人”並沒有明顯的道德感在裡面。並且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女子”與“小人”也都確實表現出了“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樣子。

為什麼《左傳》是進入國學領域的敲門磚?

再比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也並不是我們理解的統治階級歧視普通民眾的樣子,而是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說到這句話,就要理解“禮”的最大作用是“以禮設防”,春秋時期的禮儀非常繁瑣,“禮不下庶人”則是溫情的存在,不需要老百姓遵從如此繁雜的禮儀,否則將無法正常生活,非常寬容和體貼。

“刑不上大夫”也並不是說,貴族不受刑法的控制,犯了法不會被訴諸法律,承擔法律責任,而是在說:貴族的體面。“刑”在訓詁裡面有著獨特的涵義,並不如我們今天講的如此廣泛。春秋時期的“刑”主要指的是:墨、劓抄、宮、刖、殺五種。殺為死刑,其餘皆為毀傷犯人身襲體某部的肉刑,並且“刑”是適用於普通百姓的,貴族自有一套完善的懲戒方法。

這些“刑”是帶有侮辱性質的懲罰,春秋時期是貴族社會,貴族首要考慮的是貴族的體面,這關乎整個統治集團的利益,所以他們的懲戒必須要與普通民眾有所區分。放在今天我們也可以理解,比如:部隊裡首長與普通士兵吃飯、洗澡、大小便的區域是嚴格區分的,如果互相碰撞在一起,則無法維持體面,無法保持神秘,就做不到直線統治。

為什麼《左傳》是進入國學領域的敲門磚?

關於這個內容就不一一列舉了,“學習國學必須從《左傳》開始的內容”也就到此結束吧,今天的內容您只需記住兩點:第一、古代很多軍事家都非常痴迷《左傳》,因為《左傳》中有大量的實際案例的描述;第二、《左傳》全面的記錄了中國春秋時代的歷史面貌,是我們進入國學領域的敲門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