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在京師看守所英勇就義

早在明代,在西交民巷以北就設有許多衙署,如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及監獄。從西交民巷通向錦衣衛的一條小街叫錦衣衛后街。清代這裡設有太常寺、大理寺、督察院、刑部及刑部監獄,小街改稱刑部后街。民國後這裡設有司法部、京師警察廳、京師看守所以及後來的北平高等法院、北平地方法院等,街道改稱司法部街、司法部後身。

李大釗在京師看守所英勇就義

西交民巷

幾百年來,有多少名臣良將、志士仁人、愛國者、革命者被關押在這裡,在這裡受盡酷刑,在這裡捨身取義。明代名臣楊繼盛剛正不阿、不畏權勢,上疏彈劾大奸相嚴嵩,反被關進錦衣衛監獄,留下了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寫文章”。清末。維新運動的主將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也被關押在這裡,在牢房的牆壁上寫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著名詩句,而後慷慨就義。

李大釗在京師看守所英勇就義

譚嗣同

譚嗣同就義後的29年,這裡已從清廷的刑部監獄變為北洋軍閥的京師看守所。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和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因積極參加和領導了首都革命和“三一八”運動,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通緝,被迫於1926年3月把國共兩黨在北方的領導機構遷入東交民巷蘇聯大使館旁的舊兵營內,繼續堅持鬥爭。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他的主要革命活動地都在北京。他自1915年從日本歸國來到北京,直至1927年4月遭奉系軍閥殺害,在北京居住時間長達十餘年。


李大釗在京師看守所英勇就義

李大釗

李大釗1915年到北京後生活動盪不安,隨朋友們一起漂泊,住過西單皮褲衚衕、朝陽門內南小街竹竿衚衕,直到1918年1月他受聘為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生活才較為安定。他租下了新文化街西口南邊鬧市口南端的回回營2號院,並將在家鄉的妻子與孩子接到北京,全家得到團聚。但在這裡時間不長,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即引起北洋政府的恐慌並預謀迫害李大釗。


迫於形勢危急,李大釗於1919年7月舉家回故鄉躲避。現在回回營在鬧市口大街拓寬中已被拆除,成為車水馬龍的路口。也有資料稱,李大釗是住在東安福衚衕附近的回回營。


李大釗在京師看守所英勇就義

東安福衚衕

1920年初,形勢稍有好轉,李大釗攜家人重返北京,租賃了石駙馬後宅35號,即現在的文華衚衕24號院居住。

這一時期,他與鄧中夏等人創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不久又成立了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接著投入建黨工作。中國共產黨籌建時期的許多活動及建黨初期中共北方區委的一些會議都是在這裡進行的。李大釗在這裡多次會見共產國際的代表,接待過許多各界人士和進步青年,在這裡寫下了他的許多重要著作。

1923年“二七”慘案後,李大釗再次被通緝,經過多次輾轉遷入蘇聯大使館旁的兵營中。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派軍警包圍搜查蘇聯大使館,將李大釗等60餘人逮捕,關入京師看守所。在這所監獄裡,他一定想到了楊繼盛,他曾把楊繼盛的名聯改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多次手書此聯,贈給友人。


李大釗在京師看守所英勇就義

李大釗手書

他也一定想到了譚嗣同,想到古往今來的許多為正義事業獻身的英雄。他要為自己信仰的主義獻身。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從容鎮定地走向絞刑架,英勇就義,年僅38歲。

李大釗在京師看守所英勇就義

李大釗 英勇就義

上世紀50年代末,在修建人民大會堂時,這一帶全被拆除了,只留下一條叫司法衚衕的南北向小衚衕。近年人大會堂西路向南延伸,司法衚衕也被拆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