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指揮”交響樂,談不上“冒犯藝術”

馬雲指揮交響樂,充其量就是個內部年會的小花絮,興之所至、盡興而歸、無傷大雅,不必大驚小怪。

馬雲“指揮”交響樂,談不上“冒犯藝術”

最近,馬雲又出圈了,這一次是當起了樂隊指揮。視頻擴散開來,引發輿論熱議。有觀點認為,這樣的舉動令藝術蒙羞,再次證明“只要有錢就能瞎指揮”。

據瞭解,視頻來自日前在廊坊舉辦的中國企業傢俱樂部週年音樂會,指揮家餘隆、小提琴家呂思清與中國愛樂樂團聯袂奉獻了一場頂級古典樂盛宴。在音樂會的最後,餘隆邀請俱樂部主席馬雲上臺指揮一曲國人耳熟能詳的《拉德茨基進行曲》(就是那首頒獎專用BGM)。

隨後就有了這段廣為流傳的視頻,視頻中馬雲興致高昂、不時轉身拍手調動現場氣氛,樂隊成員則低頭含笑。結束下臺,馬雲還略帶嬌羞地上演“捂臉殺”,不難料想,最後的“彩蛋”成就了整場音樂會的高潮。

其實,這原本就並非官方活動,充其量就是個內部年會的小花絮,興之所至、盡興而歸、無傷大雅。而且,這太“馬雲”了,從朋克造型唱搖滾到《功守道》裡KO功夫明星,他一直都是個非典型企業家。說是“有錢任性”也好,說是“興趣廣泛”也罷,只要沒有對他人權益和公共利益造成傷害,不必上綱上線。

但這件事的特殊性就在於,“馬雲指揮頂尖樂團”——每一個詞似乎都先天地帶有某種隱喻色彩:“馬雲”代表了商業領袖、“指揮”是某種權力結構、“頂尖樂隊”則代表最純正的藝術;整體上似乎就暗示了商業對藝術的冒犯或是藝術對金錢的諂媚。從這個角度看,公眾的擔憂也有其邏輯。畢竟,都是首富了,何必來藝術圈裡“添亂”呢?

在我看來,這種觀點未免過慮了。當我們把古典樂從腦海中的刻板印象拽回到現實情境中,在一個輕鬆、聯歡的場合,以這樣的方式感謝東道主、活躍氣氛,無可厚非。音樂家也是平常人,“客氣客氣”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舉動。總不能人家請你來,你一路端著架子、繃著臉,彷彿臺下都是些聽不懂交響樂的“土包子”。

進一步說,音樂從來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虛空之物,而恰恰就是日常生活的延伸。即便是略顯小眾的古典樂,也依然流淌著生命的韻律。音樂的背後是一種特殊的共情,離不開人的參與,一味強調它的陽春白雪、遺世獨立,或許也是種誤讀。當彩虹合唱團以古典的方式唱盡現代人的辛酸苦楚,當週杰倫和交響樂團合作完成《菊花臺》——對公眾來說,是一種藝術的啟蒙;對古典樂本身則是一次難得的“出圈”。

這樣的“出圈”,無損古典樂的純粹性;相反,一些人固執地認為交響樂不該為五斗米折腰,反而可能導致發展道路越來越逼仄。

當然,我們不必給馬雲賦予多高的藝術評價,他不過是來過把癮的“客串演員”,他的“捂臉殺”也表明他無意KO真正的指揮家。而這場表演將引發怎樣的反響,是誇讚、吐槽還是嘲諷,他選擇上場時想必也做好了承受的準備。

我注意到,在演出前的當天下午,主辦方還舉辦了一場沙龍,小提琴家呂思清和愛樂樂團團長李南等分享了各自對音樂的感悟,在沙龍上提到了法國思想家蒙田的一句話: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得愜意——這才是我們的初心。

無論是身家千億的富豪,還是你我這般尋常人,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讓音樂為生活點一盞燈就已足夠——至於是否專業,又有什麼關係。音樂不會將一個流浪漢拒之門外,而當它邀請一個企業家時,也不必大驚小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