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怎麼看人、教育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呢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之中說“關於環境和教育其改變作用的唯物主義學說忘記了:環境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說必然會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駕於社會之上。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

馬克思怎麼看人、教育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呢

這短短的話語表明了馬克思對人、教育環境的關係,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理解:

馬克思怎麼看人、教育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呢

1.環境是教育改變人們觀念的大前提。教育活動能夠改變人們的觀念是確定無疑的,但教育可能發揮作用的限度以環境為前提,這就是說,教育所傳達的觀念不是憑空而來,必然來自於教育所處的那個環境,即使教育提出了超越環境的觀念,如果沒有實現的的社會基礎,那這些觀念最終也會消亡。

馬克思怎麼看人、教育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呢

2.教育是現實性和超越性的結合。如同一般觀念認為的那樣,教育具有改變現實的超越性,這種超越性是建立在對現實的批判和對理想現實的追去基礎之上的。簡單認為,教育具有超越性,忽視現實性要求,反而會阻礙人們的社會實踐。

馬克思怎麼看人、教育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呢

3.環境對人的限制是人改變環境的基礎,人可以通過活動達到環境的變革。任何一個個體來到這個世界,環境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具有一種先在性,但人類社會一代又一代的實踐活動,為個體認識環境和改造環境提供而基礎,所以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一代人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這種活動基礎就蘊含了變革環境的基礎。也就是說,環境對人的決定性,並非機械決定論,而是一種前提性和方向性意義上的決定,用通俗的語言說,人類變革環境不是天馬行空的、按照自我意志的改變,是在現有基礎之上的的一種謀劃和超越。

馬克思怎麼看人、教育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呢

4.人通過教育獲得前人的精神性財富,以此來參與對環境的變革。動物活動同自身的生命活動是同一的,動物以本能需要來實施活動,從未有過改變世界的意識和活動。而人的活動,從一開始具有類的意義,即他的活動本身對人類群體就有意義,舉個例子,人以個體活動方式取得的成果,也能夠為他人所吸取和接受。因此,教育可以傳承人類在過往改變環境時所取得精神成果,從而快速讓個體變大強大和有力量。由此,我們能看到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變革環境的能力越來越巨大。

馬克思怎麼看人、教育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呢

5.人的發展、教育的改進和環境的改變是實踐的結果。教育能夠促進人的發展,教育的改進能夠提升人的發展效率,這已經為客觀事實所證明。人的發展,反過來又推動者環境的改變。環境的改變又要求著教育的改進。人、教育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在今天社會已經越來越明顯。過分強調哪個要素,都有問題,用系統論的觀點快速將它們之間快速作用落實於社會生活實踐,對社會發展無疑具有巨大促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