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戰疫英雄]瀋陽五院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孫曉旭事蹟

孫曉旭,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重症監護治療病房主任,主任醫師,從事呼吸及重症醫學專業多年。在2003年非典期間,曾參加到抗擊非典的隊伍中。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孫曉旭第一個報名請戰去湖北一線支援。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她不怕辛苦,不怕危險,積極主動作為,勇於擔當履職。她選擇做一個逆行者。衝到了武漢防疫的第一線。

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誠實、勤勉、細緻、人道"一直是孫曉旭的執業準則,她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敢於探索,創造了多個"起死回生"的奇蹟。她常說:"重症醫學科具有挑戰性,每個病人都是站在生死邊緣,我們要傾盡所學,盡最大的努力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

"我作為重症醫學科的主任,處理緊急事件的經歷比較多,請求組織派我去最危險的前線,救死扶傷,我義不容辭!"當防控疫情阻擊戰打響,她就主動向黨組織遞交了請戰書。孫曉旭說:"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戰袍,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戰士。讓我為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這是她鏗鏘的誓言,更是她醫者的初心。

得知主任即將馳援武漢的消息,重症科室的同事們說:我們都不覺得驚訝,主任剛剛知道疫情時,就說如果有需要,我隨時準備奔赴前線,我們特別擔心她的身體,主任一直貧血,胃也很不好,總是一心撲在患者身上,不善言辭,默默奉獻,對我們永遠都是報喜不報憂。但令大家驚訝地是,接到通後,孫主任並沒有在科室群中通知,她悄悄的就給自己報名了。

2月2日,孫曉旭再次臨危受命,擔任遼寧馳援湖北重症醫療隊瀋陽隊的隊長。她也是遼寧重症醫療隊中年紀最大的一個,面對武漢嚴峻的疫情形勢,她顧不上舟車勞頓,經過短期培訓,迅速參與到武漢大學附屬醫院重症病區的工作中。 與其他隊員一樣白夜三班倒,在收治病人的高峰期,孫主任馬不停蹄的接診,一個接一個辦理入院證、細心查體、詢問病史,認真對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天、每一個班次,反覆的穿脫防護服,戴手套、摘手套,洗手…面對這些細節,孫主任一絲不苟,毫無懈怠。厚重的防護隔離服背後是醫者的堅守,連續幾小時不吃不喝,護目鏡中的汗水、臉上深深的壓痕、乾裂的嘴唇是醫者最美的樣子。

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因為疫情的原因,隔離區須定時開窗通風,在連續的陰雨天,醫護人員只有薄薄的隔離衣禦寒,回到酒店休息區也不能打開中央空調取暖,年輕隊友都有些吃不消,而54歲的孫曉旭卻毫無怨言,從沒有特殊要求。她的堅毅令同行的隊友們打心眼裡欽佩!

作為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還記得她剛到武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東院區重症治療組工作時,剛剛改建完的病區設施還有待完善,新組建的團隊仍需要磨合,緊急收治的新冠重症患者急需救治,在接收病區後,第一天夜裡就收治了4名重症患者,其中忙碌及辛苦可想而知!她堅定的說:"困難必須克服,作為醫者關鍵時刻就要衝得上去,作為組長越是危急越要敢於擔責!"高強度的搶救,防護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護目鏡下是滿滿的一層霧氣;繁重的工作、不可預知的風險、無形的精神壓力時刻考驗著孫曉旭的意志,但她仍然一刻不肯停下來!早上7點半上班,晚上九、十點鐘才下班,"絕不放棄一個病人!"這是孫主任的誓言,也是所有醫務人員的心聲。

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提到令她最難忘的事。孫曉旭止不住潸然淚下。她說:"提到這件事我非常心痛,他是一位年輕的患者,剛進入病房時高熱、呼吸困難,我曾給他物理降溫、給予他生活方面的照顧。每次見到他都是面帶微笑,雖然他呼吸很費力但還是艱難地說出"謝謝你!"可是就在前些天他病情突然惡化,我第一個衝上前,馬上進行心肺復甦、吸痰、顧不得氣道開放病毒隨著氣溶膠噴濺而出的風險......搶救了2個多小時,但遺憾的是他還是走了。"此時的她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出病房,渾身早已經溼透了。大家都對孫曉旭說您太辛苦了。可孫曉旭卻說:"重症監護病房每天都會面對著生死考驗,我們都在盡力的救治每一名患者,和生命比起來,我這點辛苦真的不算什麼。"

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孫曉旭在為重症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現很多都是一家好幾個人被感染,多數患者身邊都沒有親人陪伴,患者的情緒被思念壓抑的痛苦所侵佔。孫曉旭每次查房時就儘可能抽出時間跟患者聊一聊,用暖心的話語,無微不至的照護,給予患者們無盡溫暖。經常在晚上10點、11點還能聽到她給病人家屬打電話,發微信,"今天你家大爺化驗回報指標比昨天好。""李阿姨血糖高,你們再送食物一定不能含糖高。"孫主任的真誠不僅感動了病人、家屬,也感染了許多醫務人員。在疫情籠罩下,大家握指成拳,同心抗疫,紛紛盡其所能的給予重症患者更加全面的照顧,漸漸地使他們重拾戰勝病魔的決心,整個病區被關愛與溫暖環繞。

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你們抽空,給我郵幾個這樣的刮眉刀。""主任,你要幹嘛,還要刮眉毛嗎?""不拿它修眉毛,是削頭髮。""主任,人家都要口罩防護服,你倒好,要刮眉刀。"在連線武漢的視頻裡,孫曉旭拿出一個刀片,純純的刀片,然後一邊比劃一邊說,"大夥兒頭髮太長會露出來,我們又不忍心總叫志願者來給剪頭髮,容易不小心傳染病毒,都不安全。"她和大家講了好多內容,但有一句話讓人淚目——"我們在這裡很好,方便麵、香腸、麵包,只要知道我們缺什麼,就有愛心人送來。剪頭髮這樣的小事兒也有志願者來,但我們和志願者都在為對方考慮,我們怕把病毒傳染給他們,他們怕把外面的病毒帶進來,互相擔心互相牽掛。"

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抗擊疫情,孫曉旭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她放下了家中的一切,勇敢堅定的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衝鋒在前,不分晝夜,召之則來,來之能戰,用平凡的實際行動踐行醫者初心,處處彰顯出模範風采,讓新時代的醫者精神熠熠生輝!

疫情起 號角吹 54歲巾幗醫生衝鋒在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