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六種形態

人際交往的六種形態一、孤島型。

此時的心靈處於完全的封閉、退縮狀態,緊緊關閉心門及感覺,如同置身於一個“孤島”之上,比魯賓遜漂流在“孤島”上還要寂寞,至少魯賓遜還能和與一條他相依為命的狗交流。而這類人沒有任何的開放與溝通,冷漠的對人對己,非常的孤獨,內心處於寂寞、匱乏、無聊的狀態。假如要對心理健康及心靈滋養的程度打分的話,那麼孤島型則是零分,即心靈得不到任何的滋潤與連接。

二、儀式型。

在人際裡表現為寒暄、問候及固定儀式的狀態。僅限於表淺的人際接觸。如在電梯裡遇見認識的人,只是點頭微笑問好而已。若有人隨口問你一句:最近好嗎?你正好心情糟透了,告訴他你很痛苦,並痛苦失聲,你猜對方會有什麼反應?對方一定會嚇壞了!為什麼?因為對方的問候並不是真的要關心你,只是隨便問問罷了,何必當真?在這樣的互動裡,儀式型要比孤單一個人要有所進步,可讓心靈得到一、二分的滋養。

三、社交型。

是在人際互動的過程中,每個人只談及與自己的角色有關的內容,完全不觸及內心的情感。如隔壁鄰居大媽們在聊天時,只談誰家的媳婦孝順、孫子可愛;賣電腦的哥們只談論電腦行情、業務情況;女孩們在一起評論流行時尚;老闆們談論生意難做,等等。這樣的一種社交狀態,維持著彼此的關係不至於疏遠,卻很難有再進一步的進展,它對心靈的正面滋養比儀式型的人際關係要提升了七八分。

四、嗜好型。

你熟悉這樣的畫面嗎?一群人在餐館裡大行酒令、山侃海吹,個個嘴裡嚼著肥肉、噴著酒氣,這時恰好年輕的女服務員走過,一人大叫“服務員,你長得好漂亮啊!”“是啊,”“是啊,”桌上的“酒友們”立即隨身附和著……

嗜好型是兩個人因著共同的興趣、夢想、嗜好而在一起交流,比如游泳、爬山、跳舞、蹦極、讀書、畫畫、娛樂等,在從事這些活動時人的心靈處於較開放的狀態,對彼此的心理有極大的滿足和滋養。當然,嗜好有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區分,前一類是健康的嗜好,還有一類諸如喝酒、賭博等不健康的活動嗜好。在這些活動的過程裡,對人的心理滿足能達到十分左右的程度。

五、心理遊戲型。

比如,戀愛中的一個男孩對女孩在晚上約會後分手說,明早你是希望我推醒你還是叫醒你?又比如,你的朋友總是向你哭訴說她的男朋友對她不好,她不想和他好了,問你她該怎麼辦?你看她一臉痛苦的表情,就幫她出主意,建議她乾脆分手好了,可你一建議她,她又說她有多麼愛他、離不開他。再過幾天,她又會來找你抱怨……又重複上一次的過程,弄得你拿她沒辦法,滿心的好意頻頻受挫。以上的兩個例子中的男孩和女孩都是在玩“心理遊戲”。玩“心理遊戲”的過程裡對當事人的心理健康的滋養程度大約有三四十分。可是,玩“心理遊戲”的人常常活在虛幻的世界裡,他們不能簡單、直接的表達自己的內在需求,而採用所謂曖昧、迂迴的方式溝通。“心理遊戲”一面讓他的內心得到滋養,一面又勾起他生命的“原始創傷”,使其他的心靈再度受傷,如同飲鴆止渴般自欺欺人,並錯過與人之間的深刻接觸。

六、親密關係型。

久別故鄉的遊子在見到母親的那一個片刻,所有的壓力與憂愁剎那間便煙消雲散;身陷情網的男女戀人的一個眼神、一絲微笑都能除卻對方心頭的煩惱與不快。實際上,真正能豐盈與提升我們生命品質的營養元素是親密關係。它包括父母雙親、男女愛人、兄弟姐妹、及一切至親好友,涵蓋你的一切親情、愛情與友情。

情出於真,真生出親。親密關係是人心靈的潤滑劑,是生命豐富與成長的維他命。從小在缺少親密氛圍下成長的人,比較難與人建立親密關係,難以創造溫馨、和悅、寧靜的心靈狀態,在親子關係、婚姻關係乃至人際關係上將會遭遇更大的障礙及挫折,生命的小溪時常處於乾涸、斷流的狀態。

建設親密關係的能力不僅需要你用心,還得提升你四項基本的素養及能力:覺察力、表達力、同理力、信賴力。具備這四種能力的人,有望在他的生命裡營造溫暖、輕鬆的情愫。(奇*書*網-整*理*提*供)

親密關係能在最快、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我們生命的能量,生活在親密狀態下的男人和女人是俱足人生裡的一切智慧與勇氣的人,他們有能力去傳承及分享愛與生命的智慧,讓自己真實的並快樂的活著。

追求並享受快樂而自由的生活,是“天賦人權”,也是生命本身存在的價值,假如你與我一樣,願意選擇用心去體驗自由與豐富的生命,那就請你從告別虛假的世界開始,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