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春節的兩個小目標

自打記事起,我們家就是我爸做飯。

他對做飯這件事真是很認真,我讀小學時,每天早餐其實就是做給我一個人吃。那時候,一週都吃不到一次雞蛋,但我記憶裡,早餐總有一種豐盛感,剩饅頭會是切成片煎熟了,放一個盤子裡端上來,旁邊會有一碗熱騰騰的湯,即使是在只有白菜和土豆的冬天。

這段記憶我永遠忘不掉,我甚至因此希望將來我的孩子長大後,也能因此記得我。但每天很早起來給孩子做好一頓飯,現在想想都覺得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爸做菜手藝算不上特別好,但滷菜做得很好,我一位表哥準備開餐館,轉了一圈發現所有師傅手藝都不如我爸,還跑來拜師。這些年他年歲漸老,做飯時手上的活明顯粗糙,也沒精力折騰滷菜了,記性似乎也不太好,春節一大家子眾口難調,免不了抱怨甚至高聲嚷嚷,他總是記不住。

最近幾年,他痛風越來越頻繁,每次都要大半個月才好,前幾天,痛風又發作,幾乎只能躺在沙發上,雖然他表現得非常廉頗,但我覺得今年春節他必須休息一下。

我們一邊享受一邊抱怨了幾十年,不知今後還有多少時間與父母在一起。所以,今年春節的第一個目標,是我們把我爸採買做飯洗刷替換下來,讓他甩一次手,哪怕是調度指揮都行。

第二個目標非常艱鉅:和父母不爭吵、不生氣、不頂撞。

我知道很多人春節不想回家,其實就是不想和父母當面爭吵。如果剛好是婚戀生育問題上處於讓父母牽掛的狀態,想心平氣和地過個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甚至,只要平時不和父母在一起,無論事前怎樣告誡自己要珍惜團聚的機會,但往往會有一個你根本沒想到的細節,會無意中誘發積累的不滿和抱怨,而且,這種舉動往往是無意識的關愛。

我們都不擅長表達愛意,都習慣了按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關心對方身體的方式表達愛意,比如我們勸他們不要吃剩飯剩菜,而他們勸我們多吃點,總忍不住往我們碗裡夾大塊的肉食。

有一年,我正準備出門趕火車,我媽突然把一網兜熟雞蛋往我包裡塞。我到底還是沒憋住。煮雞蛋很容易火車上擠爛,幾十個小時不能刷牙漱口非常難受,而且我確實不喜歡,但我從來懶得費口舌,就只簡單推說不喜歡,而她一直認為我只是怕給他們添麻煩。

去年,我特意買了不少好食材快遞到長沙,想春節期間讓父母開洋葷,而他們的態度,和我對他們辛辛苦苦擺上桌的飯菜差不多,為了不辜負我們的美意,勉力客氣了一下。

想想也是,妄圖春節幾天時間裡提升父母舌頭的品味,這種自以為是,和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真是沒什麼區別。

現在,我沒有什麼話題,是父母一提起來就會讓我不耐煩的,而我也沒有什麼會被他們認為是違背自己意志的新鮮主意。讓他們留存一次沒有任何不紅臉和不快的春節記憶,我覺得是應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