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熱”的“冷”思考


熱火朝天地開展創業教育工作後,是否真的能夠做到“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又存在哪些問題?

吉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李洪修就帶來了他在高校創業教育“熱”中的“冷”思考。

“協同”是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經驗,也是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關注的一個方面。

從高校內部來講,“協同”就需要打破學校內部專業、院系間的壁壘,使專業與專業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圍繞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而緊密地結合起來。

而對於學校外部的“協同”,主要是指與社會的互動,最常見的就是企業與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聯繫。

創業教育“熱”的“冷”思考

創新創業教育須探本質

問:在您看來,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什麼樣的狀態?

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整體上呈現一種上升的態勢。

首先,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專門負責創新創業教育的職能部門,比如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院、創業學院等,以此來推動學校範圍內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其次,很多高校的教務部門或者相關學院也專門開設了一批創新創業的課程建設,來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培養學生創業素質。學校還組織大量的創新創業相關的活動和競賽,比如我們最為熟知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以競賽的形式來帶動、營造高校創新創業的氛圍,吸引教師和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的活動中來。

問:在當前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態勢下,您覺得存在的最大誤區是什麼?

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一個很大誤區,就是對創新創業教育本質的理解和認識不足,往往認為開展一些創新創業活動或開設一些創新創業類課程就是進行創業教育了。

事實上,我們所談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素質,而並不是指單純的參加比賽、創辦企業或者搞出什麼重要的發明。只要學生在未來行業中能夠有創造性的表現和創新能力,適應性更高且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這就是創業教育最本真的初衷。再簡單點講,所謂創業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人才素質的培養。

創業教育“熱”的“冷”思考

創新創業教育仍待完善

問:當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但在這樣火熱的趨勢背後,是否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呢?

如果從學校的管理體制方面看,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所暴露的最大問題,在於高校對全校範圍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和管理上難以做到有序和統一,難以做到各部門協調配合。

以學生的創業課程為例,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辦企業的環節、涉及的法律問題等都是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內容。可以說,創業人才的培養是一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培養。然而,目前很少有高校做到高度協調配合,對於各種不同類型的創業課程應該如何開設、比例是多少毫無頭緒。很多學校對於究竟應該培養學生哪些創業能力,又應該針對這些能力開設哪些課程、舉辦哪些活動,考慮還是比較缺乏的。

除此之外,高校對於學生所在專業與創業教育的結合度依然不夠,創新創業活動應該與本專業日常的學生培養緊密地結合起來,但目前高校對於學生的日常專業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是一種分離的狀態。這一點也是我們與國外創業教育的重要差距所在。

在世界範圍內,某些知名公司創始人所學的專業大都與公司的經營內容相似,他們多是有創業的意願,於是便去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硅谷的很多高科技公司就是如此。這啟示我們,創業教育實際上應該與我們本專業的教育結合起來,如果連自己的本專業教育都脫離開了,再去搞創業教育是不適宜的。

問:除了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不足外,我國高校與國外高校創業教育還有哪些差距?

在我看來,國內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差距還包括學校與外部社會、組織聯繫不緊密。對於國外高校的創業教育而言,外部的中介組織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以美國為例,他們有很多的外部中介組織,比如各種基金會,會定期支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一些項目,提供經費、場地、培訓等。然而,這樣的組織在我國發育得還不是很健全。

創業教育“熱”的“冷”思考

創新創業教育要“協同”發展

問:對於以上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我們應該如何採取行動進行彌補和完善?

首先,從高校內部來講,應該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僅僅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點綴或“花瓶”,而是要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核心素質。無論是行業型院校還是研究型大學,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

其次,對於人才的培養要注重多種途徑的結合,注重彼此間的協同發展。就像此前我們提到的,創業教育要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在高校內部的創業課程體系設計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選擇。開設種類充足的創業相關課程,為學生們的成才與創業提供多樣的可能。另外,高校還應重視學校內部科技發明的成果轉化和孵化,使其能夠適應市場,將適應未來科技進步的技術推向市場,增加與外部的聯繫。

第三,高校應主動增加與社會的互動。高校應該學會充分地藉助一些外部組織力量,比如基金會、校友會等,與其合作開展一些創新創業教育類活動,有效推動其發展並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高校不應該待在象牙塔裡,而應該主動去適應社會、引領社會,擔當更多的社會責任。

問:據瞭解,您十分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協同發展”,剛才您也提到了這一概念。對此,能否具體進行解釋?

“協同”是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經驗,也是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關注的一個方面。

從高校內部來講,“協同”就需要打破學校內部專業、院系間的壁壘,使專業與專業之間、學院與學院之間,圍繞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而緊密地結合起來。比如學校的法學院,就可以開展一些關於創新創業的法律教育類課程;文學院可以開設諸如寫作、文秘、中國傳統創業文化等課程;材料科學在當前社會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可以開設一些科普性的課程,介紹簡單基本原理。如此,就可以將校內資源充分利用起來。

而對於學校外部的“協同”,主要是指與社會的互動,最常見的就是企業與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聯繫。如何與社會結合,如何有效地結合,這也是未來我國高等教育需要探討的問題。學校培養的人才最終要走向社會,企業也需要人才。那麼,企業就可以提供一些培訓、崗位、創業教學資金等來支持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創業人才素質的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