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17歲就成了中科大的碩博連讀生,結局卻令人唏噓!

出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魏永康在他13歲時就輕輕鬆鬆考上了大學,17歲時就考上了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碩博連讀研究生。和普通人相比,他先於別人好幾年就超前圓了“大學夢”和“碩博夢”。

在別人看來,魏永康的求學之路順風順水,他的母親曾學梅也替兒子的爭氣表現感到驕傲。每當街坊鄰居誇獎魏永康的天才稟賦時,曾學梅臉上泛著的紅光久久不能褪去,眼神裡永遠裝著自信與光亮。

有人這麼說:“在我們縣城,或許有人不知道縣長、縣委書記是誰,但一定知道魏永康”。

然而,考上了中科院碩博連讀的魏永康最終卻被學校勸退,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天才少年”17歲就成了中科大的碩博連讀生,結局卻令人唏噓!

魏永康13歲考上湘潭大學,媒體報道



為什麼天才少年的人生如坐過山車一般跌宕起伏,最後迴歸平靜呢?

在他的成長中有一個對他付出無數又影響至深的人,那就是他的母親曾學梅。

有人斥責是曾學梅親手毀了孩子魏永康的學業和前途。為什麼一個為孩子傾盡心血的母親會遭到大家如此地口誅筆伐呢?

“天才少年”17歲就成了中科大的碩博連讀生,結局卻令人唏噓!

魏永康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他對父親還是很關心的



魏永康平時的生活是怎樣的?

魏永康有著天才的學習稟賦,這一點從他13歲考上大學,17歲考上碩博連讀研究生的光輝求學之路就可以看得出來,他的天資絲毫沒有被浪費。

然而,生活上的魏永康卻被母親曾學梅無微不至的照顧著,用別人的話說,他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寒暑假,魏永康每天都定時趕早起床,母親會提前為他準備好洗嗽用具,甚至還會幫他穿戴衣服,吃飯看他吃得慢,直接主動給兒子餵飯。

不僅如此,曾學梅擔心影響兒子的學習,還切斷了他作為獨立的人的社會關係。有時,魏永康的同學來找他,曾學梅總是把他們攔在門外,有人打電話找魏永康,她也把電話掐斷了。

“天才少年”17歲就成了中科大的碩博連讀生,結局卻令人唏噓!

魏永康的母親,曾學梅接受媒體採訪



魏永康從得意到失意,是什麼造就了不同的他?

曾母的家庭教育無疑存在很大問題。

1.包辦孩子的一切等於廢了孩子

孩子是需要通過做事來成長的,不做事,孩子的能力就得不到鍛鍊,最終將喪失獨立生存的機會。曾學梅的出發點是好意,實則,他為兒子包辦生活上的一切是害了他。在中科院大上學的魏永康因穿不清楚衣服而遭到別人的嘲笑和非議,這是失敗的家庭教育惹來的禍水。

2.學習是一種能力,學會社會交往才是生存的永恆法則

魏永康的天資比普通人強太多了,所以他的學習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他完全不會與人交流。

他長期受阻於母親,沒有機會和他的同伴、朋友溝通,外面的世界如何,天有多寬,地有多大,他不得而知。更不懂與人交流的技巧和人情世故。

之所以被中科院退學,除了他與所處環境格格不入以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知道如何與他的導師溝通畢業論文,以致於得不到導師的指導。最終,完不成學業。

學習僅是人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視個體的不同可以有所差異,強一點或者弱一點不至於被這個社會所拋棄。但是,如果不會與人交流,怯於應付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意味著你丟掉了生存的本領,終將被淘汰出局。

“天才少年”17歲就成了中科大的碩博連讀生,結局卻令人唏噓!

魏永康和母親以及他上學時獲得的榮譽



3.把書讀“活”才是讀書的價值歸屬

讀死書不如讀活書。讀死書最後還是將知識還給書本,只有把書讀“活”,你學到的才是屬於你自己的。

魏永康是從書本里學了很多文化知識,但是,卻沒有一樣轉化為對自己成長有用的價值。

他終日被關在家中埋頭苦讀,完全失去了實踐知識的平臺。他僅僅是輸入了知識,卻沒能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方式作用於實際生活。

他僅僅從書本里獲得了與人與之間是需要溝通、交流的,他也知道獨立生活對於他來說很重要。但是,這些學識在他所處的家庭教育中卻無力去實踐它們。

“天才少年”17歲就成了中科大的碩博連讀生,結局卻令人唏噓!

魏永康在家裡的照片



魏永康雖然在時隔多年後再次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但與當年的他相比,光環已經不再。

我想,這不該是屬於他的人生。


我是朱老師,喜歡說教育,如果你也喜歡,那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