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在1518年到1519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一年,他还给教皇利奥十世画过一幅肖像,边上是两个红衣主教,一个是朱利亚诺·德·美第奇,还一个叫路易兹·德·罗西,两个红衣主教陪伴着他。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 拉斐尔,《教皇利奥十世和两个红衣主教》,1518-19年,木板油画,154x119cm,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看这件作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如果利奥十世站起来,比那两个人高大的多。但在这里放在画面中间,我们却并不觉得难受。画面的安排很巧妙,中间突出的是利奥十世,边上的两个人,如果他们俩站到他身边的话,利奥十世就变得矮了。 这样的处理,他们跟利奥十世处在同一个画面里,既凸显了教皇尊严,两个人又得以很直接的表现,所以拉斐尔在构图上很讲究,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他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所谓真实的人体结构和比例,他可以把人物缩小,为了画面的要求,这是艺术品。

西斯廷礼拜堂里的天价壁毯

教皇利奥十世还委托拉斐尔创造过壁毯。在1516年,为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西斯廷礼拜堂在1512年由米开朗基罗创作完天顶画以后,基本上就完满了。一直到后来,米开朗基罗在里面又完成了一幅

《最后的审判》。在这个时候,周围墙壁上需要挂一些挂毯,由利奥十世委托拉斐尔来创作。当时是定了10件,但是拉斐尔最终完成了7件,7件的底稿,这7件底稿当时运到了比利时,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这个地方制造完成。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 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底稿后来几经流转,今天如果大家想看底稿,在哪?在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专门有个拉斐尔房间(Raffaello Room),那里收藏了拉斐尔全套的底稿。因为要搁到北方文艺复兴的地方比利时去制造,那里的羊毛织造业非常发达,在织造的过程中,材料和织造费用非常昂贵。根据记载,整个造价是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的5倍。也就是米开朗基罗画完了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只相当于钱的1/5。为什么那么贵?一个是织造工艺本身,再加上里面有很多重金属,比如金线等等。也就说,这5倍不是被拉斐尔拿到了,拉斐尔拿到的设计费其实并不多,但是整个成本造价非常昂贵

这个事情被当时的法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知道了,然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也听说了这件事情,所以当时他们就分别委托他织了好几套。保存在梵蒂冈的作品确实特别不幸,在1527年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带兵南下,洗劫罗马,有好多件都被烧毁了,梵蒂冈的反而不全了,完整的在外面。所以到20世纪的时候,举办了一个完整的展览,作品是借的,有时想想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壁毯, 《捕鱼的奇迹》(The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es),约1519年,490x441cm,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其中这7件里有一件《捕鱼的奇迹》(The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es)

,稿子就存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可能由于织造工艺,织造完的壁毯跟稿子是左右反的。上面这个是壁毯,织造成的,下面是画稿,画稿跟壁毯是等大的,所以这是一个等大尺度的稿子。一共7件。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拉斐尔画稿, 《捕鱼的奇迹》(The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es),蛋彩画,360x400cm,现藏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在拉斐尔人生的最后,他完成了一幅作品《基督变容》(The Transfiguration),在基督的身边出现了摩西和伊利亚的形象,门徒都被场景惊呆了。基督变容的神迹医治了很多病人,其中有一个小哑巴突然开口说话,大家认为是基督变容的神迹所导致。所以在这个画面里,同样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底下代表了门徒们、信徒们,上面的是耶稣基督变容的场面。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拉斐尔,《基督变容》,1518-20年,木版油画,405x278cm,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在基督身边的是摩西和以利亚,跟随他的是彼得、雅各和约翰。

根据记载,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说,这件作品曾经在拉斐尔去世的时候,在他的灵柩前悬挂。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是后来完成的,他的学生在中间参与了很多部分。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他生命最后的一件作品。

拉斐尔前派

根据记载,拉斐尔是个风流成性的人,他待人很温和,风流倜傥,但是在个人方面,他风流成性。他有很多个情妇,他的去世可能也跟他纵欲过度有关,这是乔尔乔·瓦萨里写的,说他纵欲过度,最后导致高烧,等于受了风寒,后来去世。

但甭管怎么样,他是一个美术上非常伟大杰出的画家。他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到后来,影响到了西方学院派艺术。我们曾经举过一件作品,韦尔内(Horace Vernet)的作品,在学院派大家更推崇的是拉斐尔的作品,这个也导致后来在19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一个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什么意思呢?那时大家反感拉斐尔了,一直都是照拉斐尔的风格,比如构图要学他,造型要学他,色彩也得学他,大家开始厌烦。大家就说要到拉斐尔之前的绘画里去寻找灵感。所以拉斐尔前派出现了,也是导致后来很多前卫艺术家反对学院派,当然不是光反对拉斐尔,主要反对这种僵化固化的教学模式

英年早逝,拉在西方美术史上地位不可撼动

但不管怎么样,拉斐尔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今天如果我们沉下心来,认真真重新去品读每一件拉斐尔作品,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他在

构图方面、掌握人体动态方面无与伦比的才华,那是很难超越的。

拉斐尔是在37岁去世的,有很多迷信的说法,说37岁对画家是一个不吉利的年龄。确实我们知道梵高是37岁去世的,著名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也是37岁去世。前面还有比如泰奥多尔·夏塞里奥、 华托等等,但今天看来当然是个巧合,因为艺术家太多了,这样的年龄去世,英年早逝的肯定不乏其人。

拉斐尔确实是值得我们纪念和怀念的艺术家。明年就是拉斐尔逝世500周年,估计可能美术界又会躁动起来了。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巴特洛米奥修士,《圣母玛利亚在圣贝尔纳面前显现》,1504年,213x220cm,现藏于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

刚才我们谈到的是,拉斐尔在吸收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绘画风格之外,他还受一个人的影响,就是巴特洛米奥修士(Fra Bartolomeo)。这个人主要生活在佛罗伦萨,对拉斐尔的影响主要在色彩方面,他的色彩比较柔和。这里面举了他的几件作品,比如《圣母玛利亚在圣贝尔纳面前显现》(Vision of St Bernard with Sts Benedict and John the Evangelist)这件作品,是宗教神话传说里的作品,在对画面空间、色彩的处理这方面,巴特洛米奥修士对拉斐尔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色彩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圣母玛利亚在圣贝尔纳面前显现》作品细节

反过来,拉斐尔作为回报教给巴特洛米奥修士,他一直忽略了什么?就是透视的运用。透视法是拉斐尔教给巴特洛米奥修士,巴特洛米奥修士教给他怎么使用色彩,这两个人也是互惠的。

所以你看,拉斐尔的一生先受教育与于佩鲁吉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曾经学过北方文艺复兴绘画的作品;他又接受达·芬奇的影响,从米开朗基罗那里也学到了很多;然后他还从巴特洛米奥修士这里学到了对色彩的运用。正是这种广泛的吸收,不断的积累,形成了拉斐尔独特的风格,这可能也是给今天艺术家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本节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愿意解锁30+文艺复兴名家图鉴,想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名画、建筑、雕塑,期望梳理出完整的文艺复兴逻辑线条,畅游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教堂,那么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收听中读课程

《张敢·看懂文艺复兴》

主讲人 张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史论系教授

拉斐尔逝世500周年| 人生尾声仍风流成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