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新秩序的形成和崩潰

漢朝和匈奴從漢高祖一直到漢宣帝,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兩個國家打打停停,相愛相殺許久,漢朝打不動了,匈奴也四分五裂。這對冤家都開始尋找另一個相處方式。但首先,匈奴要解決內部問題。

匈奴的指揮棒交到呼韓邪單于的手中,這是一個很爛很爛的攤子。呼韓邪雖然貴為單于,卻只能算是五分之一的單于。他的對手,是和他平起平坐的屠耆單于。

漢匈新秩序的形成和崩潰

西漢末年形勢

匈奴迴光返照式的統一大業

一個重病將死的人,在短時間內忽然神智異常清醒,似乎有了好轉的跡象,在中醫看來,這就是迴光返照。一個國家也是一樣。匈奴國現在已經是重病將死的局面,呼韓邪單于的出現,在一段時間內,的確讓匈奴煥發出新的生機,甚至居然可以讓匈奴再次統一,雖然這種統一曇花一現,好歹也緩解了匈奴的矛盾。

呼韓邪單于的最大對手是屠耆單于,而屠耆單于的最大對手是他自己手下的驕兵悍將,一連串軍事行動終於結束,屠耆單于終於解決了內部矛盾。當他再次審視自己的老對手呼韓邪單于的時候,發現,對手已經今非昔比。

大概因為內耗實在太嚴重了,呼韓邪單于在他剛剛解決內亂的時候,突然發起進攻,於是,屠耆單于就死了。然後,呼韓邪單于就從名義上統一了匈奴。勝利來得太簡單,也太快,只是也過於不穩定。這時候,在西部出現的郅支單于,依然和他平起平坐。

顧不了這麼多了,至少郅支單于還沒有威脅到呼韓邪單于的安全,匈奴到底走向何方,匈奴的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

觀點一,投降漢朝,因為現在匈奴內亂剛剛結束,元氣大傷,而漢朝正處於強盛時期,只有依靠漢朝,才能威懾郅支單于,才能自保。

觀點二,獨立發展,因為漢朝雖然強盛,但匈奴也不是白給的,民風彪悍戰鬥力強,更主要的是,漢朝就算再歷害,也不可能吞併匈奴,還不如獨立發展。

這兩種觀點,在匈奴內部吵得不可開交,雖然呼韓邪單于屬於親漢單于,也向漢朝表達了善意,獲得不少好處,但投降漢朝這麼大的事情,自己實在不敢輕易下結論,直到郅支單于被陳湯砍了腦袋。(參見拙作《犯我強漢,雖遠必誅,郅支單于懂了》)

郅支單于的死,讓呼韓邪單于徹底冷靜下來,他明白了一件事,只有投降漢朝,才是匈奴唯一出路。

那麼,漢朝這時候對於呼韓邪單于又是什麼態度呢?漢朝很高興,也很放心的接受呼韓邪單于的歸順。在和呼韓邪單于的外交交往看,漢朝確定了呼韓邪單于的親漢態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當郅支單于的人頭被砍了下來,這件事已經做實。

呼韓邪沒有實力去對抗漢朝,沒有想法去抵抗漢朝,更沒有膽子對抗漢朝,這種“三無”單于,是漢朝求之不得的。

漢匈新秩序的形成和崩潰

昭君出塞

漢朝的禮遇和慷慨

漢朝向呼韓邪單于敞開了溫暖的懷抱,不但以最高的禮節規格招待呼韓邪單于,還賜給單于個人大量的禮物,禮物單被載入史冊:

賜以冠帶衣裳、黃金璽戾綬、玉具劍、佩刀、弓一張、矢四發、棨戟十、安車一乘、鞍勒一縣、馬十五匹、黃金二十斤、錢二十萬、衣被七十七襲、錦繡綺縠雜帛八千匹、絮六千斤。

這一連串禮物,僅僅是呼韓邪單于個人的贈品,對於匈奴的子民,漢朝也相當慷慨,送了糧食三萬四千斛,按照漢朝的單位來看,換算成現在,一斛是120斤,而漢朝一次性就送給了匈奴408萬斤糧食。這可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數字。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二年、呼韓邪單于又來了,除了以上的禮物以外,有送給呼韓邪單于衣百一十襲,錦帛九千匹,絮八千斤。第三年,呼韓邪單于說匈奴人卻糧食,漢朝再次送給匈奴兩萬斛糧食。送糧食、送絲綢、送錢財,漢王朝的慷慨,讓呼韓邪單于如沐春風一般,安安分分的投降了漢朝。

漢朝的慷慨,可以看成是一種懷柔的政策,一種獎勵,但無休止的封賞,並不能完全滿足呼韓邪單于,於是,在漢元帝即位時期,呼韓邪單于開始要和親。

漢元帝對於和親一事並不方案,也沒有出現什麼樣的岔子,於是,派宮女王薔,扮成了公主嫁給了呼韓邪單于,這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和親也滿足了,按道理說,事情已經達到了非常完美的程度,但呼韓邪單于依然覺得不夠,他開始得隴望蜀。這個請求,差點幾乎可以毀掉漢朝的江山社稷。

呼韓邪單于想要漢朝撤銷邊塞的防禦。他昏了頭,或者說,呼韓邪單于的心理依然包藏禍心。如果放到漢武帝時期,一旦呼韓邪單于提到了這樣的要求,等待呼韓邪單于的,不再是糧食金銀,而是騎兵和馬刀。只要一個冷靜的人都會明白,這才是漢王朝的命門所在。錢可以鑄,糧食可以種,絲綢可以紡織,這些都可以給匈奴,而且要多少都可以給,但防線一旦失去,整個中原王朝的大門完全向著匈奴敞開。就算是呼韓邪單于沒有禍心,漢王朝也不可能放棄。

漢朝守住了最後的底線,卻也埋下了危險。匈奴人真的可以歸化嗎?或者說,匈奴的投降,真的可以相信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漢王朝的懷柔政策,讓八方賓服,但如果呼韓邪單于死了,換了其他的單于,他們還會親漢嗎?還會不會和漢朝發生戰爭?一切都是未知數。

漢匈新秩序的形成和崩潰

漢宣帝

新規則的建立和實施

漢朝需要制定一個新的規則,和以往都不相同的規則。雖然在國際爭端中,規則就是一紙空文,實力才是一切,但以目前的情況看,面對著已經歸降的匈奴人,漢王朝不得不制定新的遊戲規則。

首先,漢王朝必須確定漢朝和匈奴的國界。漢朝很清楚,匈奴的投降,頂多算是一種投靠,呼韓邪單于依舊是單于,匈奴依舊處於獨立的地位,歸附只是一種名義上的歸附。這樣的條件下,劃界變得非常困難,漢朝的底線不能破,還不能讓呼韓邪單于不滿意,除了呼韓邪單于外,匈奴盤踞在漠北,依然有相當大的勢力。漢朝必須通過劃界,平衡各方勢力。

漢朝和南匈奴的邊界,以長城為界,南匈奴和北匈奴的邊界,以陰山為界。於是,漢朝退回了長城以內,陰山南麓,河套一帶,成了南匈奴繁衍生息的地方,作為報答,南匈奴成為漢朝的僱傭兵,也成為抵禦北匈奴的尖兵。

對於這次的界限劃分,從戰略角度來看,讓匈奴變成南北分立,利用南匈奴削弱和制衡北匈奴,讓漢朝北部邊境恢復和平狀態,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史料上對於這種政策的好處,也不吝溢美之詞:

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奮擊之威,直匈奴百年之運,因其壞亂幾亡之厄,權時施宜,覆以威德,然後單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稱藩,賓於漢庭。是時,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對於漢王朝來說,確定各自疆域,分立匈奴,實現邊疆和平,讓漢朝獲得巨大好處。但如果南匈奴也要謀反,漢朝又該如何處理呢?這一點,漢朝似乎還沒有完全想明白。但也在嘗試結局這個問題。這就是漢朝第二個規則,用現在的話來說,可以稱為護照制度。或者可以成為邊境管理的四點要求:

中國人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遣中郎將王駿、王昌、副校尉甄阜、王尋使匈奴,班四條與單于,雜函封,付單于,令奉行,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還。

這四點要求,可以看成是對匈奴的有力約束,歸根到底只有一句話,限制匈奴的人口數量。

按照匈奴的特點,他們逐草而食,居無定所,為了獲得人口,可以攻打其他國家,讓各國年輕人成為匈奴人。在漢朝和匈奴百年國戰中,大量漢人投靠匈奴,其他像是西域、烏孫、烏桓等國家,受到匈奴欺凌,也有大量人口流入匈奴。這種人口流入,讓匈奴實力不斷增強,一旦匈奴的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必然對西漢造成威脅。

對於匈奴周邊國家流動人口的限制,讓匈奴自有人口只能依靠自然繁衍,這種繁衍速度因為匈奴人口基數問題,速度並不快。可以說,西漢王朝的四點要求,讓匈奴失去了大量人口來源,也限制了匈奴發展的速度。

從劃定邊界到規定流亡人口的管理要求,漢朝的一攬子計劃取得了明顯效果,漢朝邊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局面,這種局面長達六十年。可惜的是,六十年之後這種局面被打破。

漢匈新秩序的形成和崩潰

新莽政權

王莽篡漢以及匈奴的厚顏無恥

從漢宣帝一直到漢哀帝,漢朝和匈奴雖然最高領導人都在變,但和平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但到了王莽時代,漢朝建立的新制度遭到嚴重挑戰。匈奴開始肆無忌憚的攻打周圍國家,擄掠人口,烏桓、西域諸國飽受戰亂之苦,而這時候的漢朝,已經沒有精力管理。

當匈奴漸漸恢復國力的時候,他們的進攻方向,開始指向漢朝邊境。

是後,單于歷告左右部都尉、諸邊王,入塞寇盜,大輩萬餘,中輩數千,少者數百,殺雁門、朔方太守、都尉,略吏民畜產不可勝數,緣邊虛耗。

整個邊境死者無數,幾乎成為了無人區。更加荒唐可笑的是,匈奴的暴行,卻有一個讓人憤怒的理由,王莽篡漢。匈奴的單于對邊境發起進攻,理由是王莽不是漢宣帝的子孫,所以,匈奴屠殺邊境是合理的行為。如此無恥,實屬罕見。

更無恥的行為還在後面,當王莽被殺,新莽覆滅,匈奴居然搖身一變,以漢朝的功臣自居,他們對漢朝的上書,不難看出這樣的態度:

匈奴本與漢為兄弟,匈奴中亂,孝宣皇帝輔立呼韓邪單于,故稱臣以尊漢。今漢亦大亂,為王莽所篡,匈奴亦出兵擊莽,空其邊境,令天下騷動思漢,莽卒以敗而漢復興,亦我力也,當復尊我!

我竟然無言以對,因為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的說法,殺漢朝子民,邊境成為無人區,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原來不是為了搶劫,屠殺,而是為了漢朝。殺了那麼多漢人,居然還要邀功請賞,無恥至極,無恥至極。

匈奴的無恥和暴行,漢王朝記住了,只是實在國家動亂,只能隱忍。西漢滅亡了,匈奴依然存在。許多年後,東漢成立,而匈奴搖身一變,又成了東漢王朝的頭等大敵。有什麼辦法呢?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本來就是同時出現的文明,這種矛盾不可調和,農耕民族無法完全控制遊牧民族的地盤,遊牧民族也無法從文化上征服農耕民族,即便是匈奴不再存在,鮮卑也會來,柔然也會來,突厥也會來。於是,漫長的戰爭依然在繼續,即使漢朝已經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