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呢?谈谈小行星起名的事

对于一些天体星球,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很复杂的名字,不懂的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串乱码,如:Kepler-425,257248号小行星等等。还有一些用人名或者组织地区来名命的小行星,如:周杰伦星,中国科学院星,北京星等等。

那么这些小行星的名字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呢?谈谈小行星起名的事

小行星带

当我们从望远镜中发现了一颗小行星,而这颗小行星又还没有在国际各天文组织上被发现命名。那么,我们就会先给它一个临时编号,这个临时编号的格式是:4位数的年份+两个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下标)。

其中年份是批发现的年份,如:2019。第一个英文字母是表示月份,A为1月1~15日,B为1月16~31日,C为2月1~15日,D为2月16~29日,以此类推,I不用,Z用不到,共24个,表示一年的12个月。

第二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下标,用来表示这半个月发现的第几个小行星,A为1,B为2,C为3,以此类推,I不用,共25个。

最后的阿拉伯数字下标表示前面的序号循环了几次,如:第22个,则为W,第25个,为Z,第26个,为A1,第51个,为A2。这就是小行星临时编号的格式了。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呢?谈谈小行星起名的事

字母对应表格

例如:2017年10月12日为止发现的第105颗小行星,临时编号为2017TE4。按前面的规则,2017是发现的年份,T是指10月1~15日,E4是指这半个月被发现的第105颗小行星。以此类推,2019年2月23日为止发现的第19颗小行星,临时编号为2019DT。

大家明白了没?如果是2016年7月15日为止发现的第34颗小行星,临时编号为多少呢?评论区写写看。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呢?谈谈小行星起名的事

小行星

获得临时编号后,我们还要持续观测这颗小行星,看能不能确定它的轨道根数。如果能够确定,那么这颗小行星就会获得一个永久编号。这个永久编号又是怎么来的呢?

永久编号就是一串数字,而这串数字其实就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第几号小行星。表达方式就是在临时编号前加括号,括号内是永久编号。如:(257248)2009 FA19。

确定了永久编号后,就等待发现者提议,或者发现者同意别人的建议后提出命名申请,名字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这颗小行星就有了自己的名字了,临时编号就会取消,就读作xxxx号xxx星了,如:257248号周杰伦星。

小行星是怎么命名的呢?谈谈小行星起名的事

小行星

那么是不是可以给小行星随便起名字了呢?当然是不行的,这个名字必须是不重复、无歧义、不会令人“不适”,还有必须能发音、且不超过16个字母。而且这个审核也越来越严格了。

小行星是目前为止,天文学界唯一由发现者拥有命名权并获得公认的天体。小伙伴们是不是也有兴趣去发现一下呢?

对于小行星命名,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评论区说说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