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各地過年風俗

中國各地過年的習俗,不同的地方,習俗也不盡相同,下面列舉幾個:


收藏了,各地過年風俗

1、重慶: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臘梅花。重慶當地人喜歡春節的時候在家裡擺上淡黃色的臘梅花來作為裝飾,因為臘梅花瓣帶有清香的味道,讓人感到很舒適。特別是對於年輕人來說,鮮花裝飾房間會多些些浪漫。

2、黔江:看土家族擺手舞,黔江地區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 祈禱、喜慶活動,心靈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擁有非凡的天賦,節日期間就要跳擺手舞慶祝。盛會時,熱鬧非凡,方圓數百里的土家人,男女老少穿起節日的盛 裝,男披西蘭卡普,女著豔麗盛裝,結隊而來。一時間,滿耳喧天鼓樂,滿眼婆娑舞影。擺手堂前,張燈結綵,巫師頭戴鳳冠高帽,腰繫八幅羅裙,手搖銅鈴司刀, 手舞足蹈地進行指揮。三聲炮響,鼓樂齊鳴,頓時歌聲大作,男女相攜,翩躚起舞,通宵達旦。“紅燈萬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擺手舞源於古代的巴渝舞, 動作有單擺、雙擺、迴旋擺,表現禮節儀式,勞動場景或戰鬥動作,節奏明快,舞姿優美,原始氣息震懾人心。


收藏了,各地過年風俗

3、雲南:過年時與漢族一樣也要貼對聯。但那"對聯"是紅紙剪成的各種圖案。不僅"書寫"方式不同,連貼的方式也別具一格。除夕之夜,全家老小每人拿著自制的春聯,合唱立腳點《祝年歌》,依序在院裡院外、菜地果園和田邊地角為萬物張貼。因為邊貼邊唱,白族的春聯被稱為"歌聯"。

4、北京:春節廟會,五顯財神廟的正式活動從正月初二算起。初二一大清早,往財神廟進香者,除鉅富顯貴外,絕大多數是騎自行車。他們多身著各種綢緞的棉袍,外罩馬褂或坎肩,頭戴細氈禮帽。香客們從城裡出發出廣安門向南,當然基本順風,(因北京冬季多西北)。但一出廣安門就須逆風而行了。

5、河南:送神慌年忙祭灶,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悅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

收藏了,各地過年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