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當下很多研究發現,抑鬱症有生理大腦的改變,那麼是否只能通過吃藥解決呢?

這是我的一個粉絲給我私信的問題,看到後我深感我們國家對於精神健康普及不夠的遺憾。

在瞭解抑鬱症到底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之前,我先給你科普一下它們是怎麼治療抑鬱症的。

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當下研究發現,精神疾病確實會直接影響到腦部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尤其是神經遞質的紊亂,比如多巴胺(DA)、五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A)等遞質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情緒和認知。

簡單來說在中樞神經系統裡,神經元之間通過一種叫突觸的結構傳導信號。其中化學信號的傳播依靠一類叫神經遞質的分子來實現。前一個腦細胞的神經末梢會釋放出化學物質,其使命是載著信息,跨越細胞間隙,像郵差一樣把信息傳遞下去。這類化學物質,就叫神經遞質。

那麼抗抑鬱藥物是什麼原理呢?

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這幅圖你應該可以看懂,也就是通過各類藥物的機理影響我們大腦分泌神經遞質的濃度來干預我們情緒的變化。

比如一種以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及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SNRI),另一種是,影響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為主。

前者類型的抗抑鬱藥物會形成大腦的閉環,副作用相對小,後者對臟器官影響會更大一些。

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藥物是直接通過化學的方法來改變腦功能。所以很多患者服用抗抑鬱藥物後很快情緒就被改善了。

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心理諮詢比藥物治療更為古老,經典的精神分析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世界上第一種抗精神病藥“氯丙嗪”,是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問世的。

而且心理諮詢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對藥物的依賴度,關於心理諮詢能夠對抑鬱症起效的研究也越來越多。

在眾多心理治療起效因子中,關係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借用心理醫生曾奇峰的話說基本所有心理障礙都是關係的障礙,因為一個人產生心理問題某種層面也是自己無法和自己處理好關係所以導致內心衝突。

心理醫生是一個可控制的關係,經過專業培訓的職業,所以在處理和患者的關係中會盡量少傷害到來訪者,並且還會詮釋在關係中發生了什麼,這樣健康的諮訪關係就會修復過去那些糟糕關係影響下的問題。

在心理諮詢中,眾多流派現在都非常注重和來訪者建立關係,當下隨著我們國家心理學的發展,諸如利用佛學發展出來的一套心理治療技術:正念認知療法,效果也是非常棒。

心理治療沒有藥物治療這麼明顯的不良反應,對患者來說較為溫和。但是大眾對於心理治療的效果存在質疑,而且心理治療週期長花費高,這也是心理諮詢和治療面臨的一個困境。

(⚠️注意:不過這裡要強調一下,無論藥物治療還是心理治療都含有

安慰劑作用!

大數據:抑鬱症的「心理治療」VS「藥物治療」,解釋非常全面

記得最近已經有學者對藥物和心理諮詢的比較有過研究:

項目針對11,910位成年抑鬱症患者分別進行比較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聯合治療的療效。

純藥物治療有:4,769人;純心理治療有:3,625人;藥物+心理諮詢治療的人數:2,587人;安慰劑:632人;心理治療+安慰劑組297人。(認知行為治療(CBT)是入組研究中最常用的心理治療,SSRI是最常使用的藥物。)

實驗人群:絕大多數都是重度抑鬱症患者。

結論:單純使用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療效並不大,但聯合藥物+心理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從長遠來看隨訪6-12月時,聯合治療的有效率不僅顯著優於單用藥物治療,也顯著優於單用心理治療,而單用心理治療的有效率顯著高於單用藥物治療。

究其原因來說,一些專家認為。單純使用抗抑鬱藥物治療複發率高,大概在50%以上。研究顯示,在臨床抗抑鬱藥治療研究中,未依從醫師治療方案的患者達 40% ~ 70% ,而且隨著治療時間越長,患者依從性比例呈遞減趨勢,抑鬱症治療脫落率高達 50% ~ 70%。不依從行為包括患者自行減少藥物劑量或提前中斷治療等[1]。這些因素導致使用藥物治療複發率居高不下。

心理治療顯示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複發率,但是不同的治療方法效果有所不同。以正念認知療法為例,Teasdale 等[10]對恢復期抑鬱障礙復發的患者進行正念干預發現,多次復發的抑鬱障礙通過 MBCT (正念認知訓練)後,其複發率降低了 50%。ichalak等[2]

還有研究發現,患者參加超過八週以上的MBCT(正念認知訓練),康復一年後複發率大大降低,進一步研究發現,對多次復發的抑鬱症患者採取MBCT訓練,複發率也就從78%降低至36%

所以建議有條件的抑鬱症患者,還是要採用藥物+心理治療相結合的辦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參考文獻:

[1]Schramm Elisabeth,van Calker Dietrich,Dykierek Petra,Lieb Klaus,Kech Sabine,Zobel Ingo,Leonhart Rainer,Berger Mathias. An intensive treatment program of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plus pharmacotherapy for depressed inpatients: acute and long-term result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7,164(5).

[2]Michalak Johannes,Heidenreich Thomas,Meibert Petra,Schulte Dietmar. Mindfulness predicts relapse/recurrence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fter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J].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2008,196(8).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專業推薦)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