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现市中区公园湾半坡井“芭蕉井”)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大千在学习石涛的同时,也深得古人思想精髓,并能身体力行。张大千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的。”他又说:“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他平生广游海内外名山大川,无论是辽阔的中原、秀丽的江南,还是荒莽的塞外、迷蒙的关外,无不留下他的足迹。他在一首诗中写道:“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

在大千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中,他始终把黄山推为第一,曾三次登临。大千之所以偏爱黄山,主要来自于石涛的影响,黄山既为石涛之师,又为石涛之友。大千说“黄山风景,移步换形,变化很多。别的名山都只有四五景可取,黄山前后数百里方圆,无一不佳。但黄山之险,亦非它处可及,一失足就有粉身碎骨的可能。”大千在50岁之前遍游祖国名山大川,50岁之后更是周游欧美各洲,这是前代画家所无从经历的境界。张大千先后在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居住,并游遍欧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地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他都写了大量的纪游诗和写生稿,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同时为他日后艺术的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画览》、《画言》、《画学》、《画史》作为草竹道人与诸位画友开设的四个专题,与书画同仁分享古今名师名画名典名术,欢迎指点交流。投稿我们:[email protected]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画览: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大风堂派”张大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