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国库的钱,乾隆皇帝是如何变着花样搞到私房钱的?

Anne_心语


1.关税

清朝时,乾隆经常派出内务府包衣去担任税关的负责人,也就是税关监督。这些包衣为了讨好皇帝,上交关税收入时一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交给户部,算作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部分交给内务府,成了皇帝的私房钱。比如乾隆十二年,张家口税关上交给户部的税银是2万两,上交给内务府的税银却达到了21396两3钱,比交给户部的还多。关税也是皇帝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年收入是四五百万到七八百万,约占国家总收入的12%。



2.食盐行业

在清代,食盐是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清代食盐实行国家垄断,非常暴利。乾隆曾六次下江南,就接见过当时的"八大盐商",仅在扬州一地,徽州盐商的资本就相当于当时国库存银的一大半。所以官府收取的盐税自然就不低。除了盐税以外,要收的费用还有许多杂税浮费。雍正年间,曾经大力加以革除,如湖广地区的“匣费”(一般由各级盐务官员私分。遇到朝廷清查,便留充公用)。当时的规定是12万两。但到了乾隆五年(1740)就增加到了24万两,到了乾隆中期更增加到60万两。这些收入自然就大量流入内务府了。

租盐引给盐商获取暴利。由于内务府的盐引是最多的,所以内务府只需要盐引租给盐商,白银就滚滚而来。举一个例子。如著名的皇商山西范氏家族,曾经向内务府交纳“引窝银”64万余两,换取世袭贩盐的特权。

收取高额利息。而盐商为了保住自己的正常运转,还经常向内务府借钱。因此内务府可以收巨额的利息。乾隆十三年,皇帝向两淮盐政提出:内务府有盈余的银子,存在两淮运库。皇帝贷款利率年利率一般是12%,大盐商江春,就曾在乾隆三十七年向皇帝借款30万两,后来每年都会缴纳36000两白银的利息。历史学家周志初曾经做过统计,在乾隆末年,每年获得的利息大约在30万两左右。



报效,另外盐商们还要报效。比如军需报效,水利报效,赈济报效等。而流进乾隆皇帝钱袋的报效。就是盐商的报效。比如乾隆十三年,单单淮扬盐商报效的内务府白银就达到了20万两。乾隆二十年,这个数字是80万两,到了乾隆二十二年,更是达到了100万两。


3.内务府官庄,地租

内务府通过圈占汉人土地、查抄犯罪官吏田产等。乾隆时期有位大臣叫纳兰承安的,在伊犁的锡伯族部落任领队大臣,田产达到40.6万亩。 承安平常喜欢喝酒。因为一点小酒误事犯罪。而把他抄家了,田产入内务府。让内务府的土地从50余万亩猛增到100万亩,几乎翻了一番。仅此田产一项。内务府每年的地租收入就增加了15万两左右。


4.卖特供,贡品

清朝入关后,皇室垄断了东北人参开采权。乾隆时期,内务府大搞饥饿营销,导致人参价格上涨。乾隆六十年,五等参每斤售价接近一千两!官定人参价格也很贵,成为官场贿赂上司的高贵礼品。除人参外,乾隆还会把用不完的贡品拿出来交给包衣奴才们卖。卖的东西包括冬天糊窗用的高丽纸、琉球的扇子,葡萄干等等。因此乾隆每年靠人参和贡品就可以获得至少千万两银子的收入。


5.议罪银,反腐


在乾隆二十八年,皇帝开始以“议罪银”为手段,惩罚犯了错误但仍打算继续使用的高级官议罪银是“解交内务府以充公用”的,存放在圆明园和广储司的银库,实际上是皇帝的私房钱。 开始,罚议罪银的一般流程是乾隆秘密通过军机处下诏给相关官员,让他自己思考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该罚多少银子。但是官员心里想,既然我犯罪了,交了1万。我何不交3万呢?于是皇上便从有得利。将钱充公内务府。议罪银实行了19年。犯罪的人大有人在,因此内务府金银源源而来。此时的乾隆已经年迈,无力自律,因为议罪银时和珅1780年开始。而此时的乾隆已经69岁。

皇帝有时还不免把查抄反腐官员,当做自己增加收入的一个手段。 王亶望是有名的巨贪,乾隆四十六年劣迹败露被斩首。皇帝特别吩咐,对他一定要细细查抄。结果单是王亶望的浙江任所,抄出来的赃物,就装了565只箱子。

虽然乾隆皇帝很能存钱,但是他也能花钱。属于能挣能花的皇帝。乾隆曾四次东巡、六次南巡、至避暑山庄行围四十九次等出巡活动;搞“统战”,修了很多藏传寺庙。通过户部、内务府、税关给喇嘛们提供口粮,给蒙古贵族朝拜寺庙提供路费,并允许他们在路上进行免税贸易。供养雍和宫的喇嘛们。这些绝大部分都是乾隆皇帝自己出钱的。

希望看过的朋友点个赞。关注一下,晓白谢谢大家。

晓白说历史



喜欢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之治和乾隆盛世 ,史称“康乾盛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康乾盛世的真正功臣是雍正,乾隆虽然年轻时也做出了一些事业,对历史有自己的贡献,但是他到了中老年便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吟风弄月、游历天下,干的都是些败家的勾当。

众所周知,要败家得先有钱,那么乾隆通过什么方法来搞到这些私房钱呢?细究起来,不外乎几件法宝:内务府官庄、关税盈余、收议罪银、卖特供。

我们先来说说他的内务府官庄进项:所谓内务府官庄,其实就是地租、房租 。首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封建皇帝的乾隆自己本身就是清王朝最大的地主!也就是当时幅员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整个中国最大的地主。

满清入关后,皇室圈占直隶31州县的土地,以及关外热河、盛京等地的大量土地,统统交给内务府打理,这些土地叫做内务府官庄。康熙年间,内务府官庄只有约五十余万亩,到乾隆晚年增至一百多万亩。 乾隆时期有位大臣叫纳兰承安的,在伊犁的锡伯族部落任领队大臣,这个人大家不熟不要紧,有一个人大家一定熟悉,纳兰性德一定是如雷贯耳吧。承安的爷爷就是纳兰性德的亲弟弟,叫揆叙,太爷爷明珠是康熙朝的内阁大学士。承安作为世卿世禄雄厚背景的家庭,田产达到40.6万亩。 纳兰承安的爷爷纳兰揆叙,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翰林院事。 乾隆皇帝看着眼馋,随便找了个理由把他家抄了,田产纳入内务府。内务府官庄通过土地和房屋租赁收取租金,乾隆从这些土地得到的地租收入每年在10万至15万两之间。


其二、关税盈余,这个进项可谓是皇家“提款机”。乾隆任用了大量包衣奴才,在全国各地负责税关监督,让他们拼命帮自己捞钱。 从顺治、康熙时期以来,担任税关监督的都是皇帝的包衣奴才,收上来的税按定额交给国库之后,其它的钱都要交给内务府,也就是进皇帝自己的小金库。乾隆更是从制度上规定,谁收的税不够定额要受到处分,盈余少于雍正在位同期的要加重处罚。这样一来,乾隆的这些奴才们,不敢不绞尽脑汁给乾隆赚钱。不仅如此,乾隆在各地税务机构的奴才们一碰上乾隆办事情,就得拼命巴结孝,所谓忠心“报效”,一次“报效”就达数百万两银子。 有的包衣为了孝敬皇帝,还把养廉银捐出来给乾隆爷花。乾隆虽然没多少文采,但是自负斯文,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虽然没有一首能够传世,但是其书生情怀还是有的,所以偏爱修园子,动辄就是倾国倾城的巨额开支。奴才们也会投其所好,拼命孝敬。有的奴才为了讨乾隆爷欢心,甚至把自己衙门的办公费用都交了内务府。一旦衙门缺钱玩不下去了,就搞创收,增加一些收税的名目。发放完薪俸中饱私囊后剩下的银子仍然交给内务府,到主子那里邀功去了!


其三,收议罪银。乾隆南巡,内务府在外任事的包衣奴才们多有“报效”。 这些奴才们犯了事,乾隆就让他们交“议罪银”。对于那些贪污和“盈余”不足的奴才们,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统统让他们交“议罪银”或者直接扣罚他们的薪俸,这些钱当然也都进了乾隆自己的口袋。乾隆皇帝就这样自己领衔主演,全国官员一起参与,上演着吏治败坏、官僚腐败的1历史大戏,为埋葬大清的坟墓添砖加瓦。

其四、卖特供。 乾隆这些包衣奴才们不但把持的地方税务部门,任意横征暴敛,还专门卖皇家特供。 清朝入关后,皇室垄断了东北人参开采权,卖人参的钱统统归皇帝。乾隆时期,内务府借着垄断经营的特权优势,故意控制人参产量,抬高价格,导致全国的人参价格不断上涨。乾隆六十年,五等参每斤售价接近一千两!官定人参价格不便宜,市面上参价更是居高不下,成为官场贿赂上司的高贵礼品。这样一来,乾隆每年就可以获得至少千万两银子的收入。 除了人参之外,乾隆还会把用不完的贡品拿出来交给包衣奴才们卖。卖的东西包括冬天糊窗用的高丽纸、琉球的扇子、新疆进贡的葡萄干、欧洲的羽缎和哔叽衣裳。崇文门那儿就有一个税务机构是皇帝的包衣奴才在管,乾隆常常把这些用不完的贡品交给他们卖。老百姓都没见过这么多好物件,争相购买,于是乾隆又多了一笔“外快”!



这就是号称“康乾盛世”的乾隆盛世的真实面目。所以,我个人的历史论断一直认为,大清王朝貌似从嘉庆帝开始衰败,实际上真正把清朝推向绝路的其实是乾隆。乾隆之后的嘉庆朝,实际上是一个表面繁荣、国库空虚浮华表像。乾隆皇帝对大清朝最致命的打击,不仅仅是败家,而是制度性的破坏,把大清的吏治和官场风气推向了无可逆转的毁灭性境地。以至于大清灭亡后,这种官场腐朽文化还不断延续,成为治国之难,安邦之殇。


谢金澎


乾隆帝诗酒风流,哪懂什么赚钱门道,他也不屑干这个。但是乾隆朝是有钱哦,一点不假!那么乾隆帝花不完的私房钱是从哪来呢?康熙帝英明,连发大水赈灾都没钱!雍正帝天天搞什么火耗归公,处处剥削官绅利益,搞阴谋诡计很多,也没存下很多银子!乾隆帝就有三头六臂搞到大把银子?难道他多挖了几十个金矿银矿?

都不是。乾隆帝的私房钱是和珅给的!

清史稿记载,和珅是大贪官,富可敌国,和珅倒,嘉庆饱。和珅被嘉庆帝抄家,抄出时值8亿两银子的庞大财产!

要说乾隆帝有钱,就要先说和珅有钱!和珅是乾隆帝的大管家、红人宰相!

看看清史稿记载有关和珅的资料:

隶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宰相、商人。

和珅不仅在朝廷做大官,他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75家,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开办大小银号(钱庄)300多个,他派管家前往广州做外贸生意,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都有生意往来。

因为和珅能给乾隆帝赚钱,给内务府输送源源不断的银子,他掌管朝廷户部(民政财政部)也很出色,国库银子充盈!朝廷有钱,皇宫内务府有钱,乾隆帝对和珅是大大赞赏,宠爱有加!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地位显赫。

乾隆帝封和珅一等忠襄公(曾国藩立下盖世功劳才封侯爵,和珅是公爵,“忠襄”是既忠心,又能大力帮助朝廷),授予文华殿大学士(文官最高荣誉),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据一些史料披露,和珅做官,根本没拿过朝廷俸禄,就是工资,他自己开店有钱,不用朝廷发工资,所以说和珅贪污这条有待考证)

和珅是乾隆帝最宠信大臣,乾隆帝退休后(太上皇),就让和珅做自己的“代言人”,所以每次太上皇登殿,都是和珅做“翻译”转述,因为太上皇年纪老迈,说话不清晰,只有和珅能听懂读懂太上皇的意思!他翻译转述的话,就是太上皇的圣旨!

当时就有英国人公开评论:嘉庆帝是个木偶,和珅是“二皇帝”!

这是和珅获罪致死的根源!是嘉庆帝容不下他!

等到乾隆帝驾崩后,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就迫不及待下旨将和珅革职锁拿,抄没家产。

据一些资料显示,大清国官僚资本家和珅几十年积攒的财产,约值八亿两以上!超过清朝政府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嘉庆帝谋财害命,赐和珅自尽。那年,和珅49岁。

和珅有两个职务是非常重要的: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就是朝廷国库的银子和皇宫内务府的银子都归他去弄,如何开源,节流,积攒,都是他的事!

那么乾隆帝的公房钱(国库)与私房钱(内务府),自然是和珅一手包办供应。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皇帝想弄到钱有无数种方法,即使他再蠢,他手下那些个能臣干吏也会智计百出。

乾隆这个人属于一位奢侈的文艺人,喜欢吟诗作对(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但人家自信呢)出游收蝶,紫禁城内已经不够玩耍的了,闲不住得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朕的江山。

这个时候就很需要钱了,和珅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帮我敛财的人(大家要清楚和珅先前可是个清官,后面才变得利欲熏心的,这其中必有异事)。

想提高农业税吧先帝定规矩了,商业税吧又太少,贵族地主头上打主意那是闲自己坐的太稳了。想了想还是提高点盐税,再搞个议罪银(这个项目可是个大工程,全国上下搞腐败就轰轰烈烈的开始了)他也如愿以偿的吃喝玩乐,也注定这个朝代走向没落。

其实封建王朝剥削,名目无数但能剥削的就那些人那些路子,也没什么好说的。

说真的满清运气是真的好,说他打天下吧没打多少仗,会治理吧也没有突出的政策。关键还是明朝时期把周边打遍了,都打累了,刚好被捡了一个便宜。

一点浅见,看看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