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黨員下沉社區,抗疫日誌引海內外粉絲每天“追劇”

大學老黨員下沉社區,抗疫日誌引海內外粉絲每天“追劇”

楚天都市報4月6日訊(記者揭明玥 通訊員陳凌)有時寥寥數語,有時上千字,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學鋒沒想到,自己下沉社區期間每天隨興記下的防“疫”札記,在網上火了,還吸引了一批“鐵粉”每天“追劇”,通過他的日誌來了解當下的疫情和武漢社區的日常。

“領紅帽、馬甲、袖標、口罩、手套,開始下沉當上志願者,值守小區,服務居民,盡綿薄之力。”今年2月27日起,李學鋒主動報名,下沉到漢口花惠社區,協助名雅居小區開展封閉管理等值守工作。李學鋒介紹,日常工作中,他就有整理大事記的習慣,下沉社區的第一天,他便順手在朋友圈發了幾張工作圖,備註寥寥數語,權當備忘錄,沒想到有很多同事點贊。疫情讓親朋好友彼此掛念,每天發個朋友圈既報了平安,也可以讓大家瞭解疫情之下的武漢生活。於是,工作之餘,他便每日堅持記錄下自己在社區下沉時的點滴,不知不覺已經記錄了30多篇。

大学老党员下沉社区,抗疫日志引海内外粉丝每天“追剧”

楚天都市報記者看到,他的日誌中,既有工作瑣事,比如測體溫,掃健康碼,煤氣圈存,分發物資,收取快遞,幫社區老人代購藥品,為獨居在家的老人去買生薑和大蒜,安慰遇到家庭矛盾的長者,接受居民進出武漢、進出小區的政策諮詢;也有值守中敏銳的生活圖景捕捉,比如推著四輪行李箱準備到單位打防“疫”持久戰的小區業主,趕著去救治病人的醫生匆匆的背影,提著重重的物品去看望住在另一個小區的90多歲的獨居父親的65歲的老人。同時也有層出不窮的各種狀況,比如小區裡有人遛狗,有人溜車,有人嚷著說一日三餐吃厭了米飯,還有人要闖出去買菸抽……

“這些都是不親身下沉體會不到的,值守的時間長了,容易疲倦,成績雖然可喜,但確實要一鼓作氣,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盡棄。細心和認真是防疫中的擔當,許許多多我們這樣的平凡人能為抗疫大局做點小事還是非常值得的。”李學鋒說,從年齡上講,自己雖是易感人群,但還是報了名下沉社區,從每天早上7:30值守到晚上8:30,每人每天到崗工作8小時。

經過連續十幾天的適應後,有著30多年黨齡的李學鋒笑言,現在自己是“李師傅”、“李科長”了,一般雜活都不在話下,其他幾位志願者也都成功“轉行”:劉法官成了“蔬菜批發商”,丁稅務官成了“肉販記賬員”,周團幹成了“零售菜販”,大家還都是送菜上門的“快遞員”。 在做好社區志願服務的同時,李學鋒還要承擔自己單位的工作,每天處理近10個防疫工作群的任務,還有15個學生班上課群,履職盡責,只有犧牲自己其它休息時間方可“兩不誤”,所以每天都會熬得很晚。在上個月的學雷鋒日,他記錄到:“今天是星期四,按照往日慣例的時間,下午2點,通過網絡工作群召開職工大會,打卡考勤,佈置工作、安排學習。用充實的工作來度過這個特別的日子。”

大学老党员下沉社区,抗疫日志引海内外粉丝每天“追剧”

李學鋒說,在武漢市,有很多很多像他這樣的志願者,正在幫助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自己也沒想到隨手記下的一些所思所想,會有那麼多朋友的關注和點贊。

每天札記的評論中,既有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的好友點贊,也有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等地的朋友在評論中表示關心。“大家都關注著武漢,也都期待著武漢的重啟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