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水腫的12大原因,不容忽視

水腫是指組織間隙過量積液的病理現象,輕度的液體瀦留可無水腫,當體內液體存儲量達5kg以上時,即可出現肉眼可見的水腫。臨床上,很多因顏面部或雙下肢水腫就診的患者檢查出尿蛋白陽性,最終診斷為慢性腎炎或腎病綜合徵。但是水腫不一定是腎病所致,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水腫,現總結和介紹一下水腫的具體原因。

引發水腫的12大原因,不容忽視

1、腎源性水腫


腎臟病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蛋白尿、血尿、血壓高、水腫、腎功能損害。引起腎源性水腫的原因主要有:①腎小球濾過率降低,球管反饋失衡,水鈉瀦留;②血漿蛋白水平降低,特別是白蛋白水平降低,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水分容易移向組織間隙;③全身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液體容易由血管內進入組織間隙;④有效血容量減少,導致繼發性醛固酮增多,加重了水鈉瀦留。腎炎性水腫一般多出現於眼瞼,腎病性水腫一般多出現於雙下肢或下垂部位,嚴重者逐漸出現全身水腫。

引發水腫的12大原因,不容忽視


2、心源性水腫


在心功能不全、心包炎時,體循環的靜脈壓增高及毛細血管濾過壓增加可引起水腫。心源性水腫的特點是首先發生於身體的下垂部部位,常從下肢逐漸延及全身,嚴重時出現腹水或胸水,水腫形成的速度一般較慢。心源性水腫診斷的主要依據是心臟病病史、症狀和體徵。靜脈壓明顯升高、心臟超聲是診斷的重要依據。


3、肝源性水腫


肝硬化在腹水出現前常開始有下肢輕度水腫,首先發生於足踝部,逐漸向上蔓延,頭面部及上肢常無水腫。肝硬化失代償時出現腹水、胸水、脾大、胃底食管靜脈曲張、黃疸、肝功能異常等。肝源性水腫診斷的主要依據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肝病病史、生化檢測可見轉氨酶升高、影像學檢查出現肝硬化徵象等,並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水腫。

引發水腫的12大原因,不容忽視


4、甲狀腺相關性水腫


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時,皮膚被粘蛋白和粘多糖浸潤,產生特徵性的非凹陷性水腫,也稱粘液性水腫,水腫常在顏面和雙下肢脛前區出現。臨床上排除其他原因的水腫後,查甲狀腺功能異常,結合非凹陷性水腫一般為甲狀腺相關性水腫。

引發水腫的12大原因,不容忽視


5、營養不良性水腫


慢性消耗或腫瘤性疾病、長期營養攝入缺乏、蛋白丟失性胃腸病、重度燒傷等原因所致的低蛋白血癥、維生素B1缺乏等,均可產生不同程度的水腫,伴有消瘦、體重減輕,嚴重者可出現腹水。皮下脂肪減少導致組織鬆弛、組織壓降低,會加重水在體內的瀦留,水腫常從足部逐漸蔓延至全身。相關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不難診斷營養不良性水腫。


6、藥物性水腫


應用某些藥物後可引起水腫,其特點為用藥後出現輕度水腫,停藥後逐漸消退。較常見的藥物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睪丸酮、雌激素、胰島素等,鈣離子拮抗劑、蘿芙木、硫脲及甘草劑量過大等均可引起水腫。與腎臟科關係最為密切的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和鈣離子拮抗劑,激素易出現顏面部腫脹,尤其在使用大劑量之後;鈣離子拮抗劑易出現腳踝部水腫,藥物減量或停藥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引發水腫的12大原因,不容忽視

7、絲蟲病


絲蟲病會造成局部靜脈、淋巴迴流受阻、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下肢水腫。有相關病史及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下肢浮腫可明確。

引發水腫的12大原因,不容忽視

8、肢體靜脈血栓形成


肢體靜脈血栓形成為深靜脈血栓,靜脈血流瘀滯、堵塞造成靜脈壓升高、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出現下肢水腫,常伴有疼痛,一般為單側,抗凝治療血栓消失後浮腫可消失。


9、風溼免疫疾病


一些風溼免疫疾病如硬皮病、皮肌炎易出現水腫,一方面與疾病所致的皮損有關,另一方面與心源性併發症相關,需積極治療原發病。

引發水腫的12大原因,不容忽視

10、糖尿病


糖尿病所致的水腫原因較多,主要與併發性相關:①糖尿病腎病;②營養不良;③周圍神經病變時,雙下肢靜脈淤血及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出現水腫;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或下肢靜脈迴流受阻;⑤合併心臟併發症等。


11、經前期緊張綜合徵


一般月經前7-14天出現眼瞼、踝部及手部的輕度水腫,可伴有乳房脹痛、盆腔沉重感,月經後排尿量增加,水腫及其他神經官能症狀逐漸消退。


12、特發性水腫


主要表現在身體下垂部位,可能與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呈週期性水腫,多見於成年肥胖婦女或絕經期婦女,常與情感、精神變化有關,伴疲倦、頭昏、頭痛、焦慮、失眠等神經衰弱表現,立臥位水試驗為陽性。



更多文章:



關注您的健康,關注“俞雨生大夫”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