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有人说,所有岗位都有岗前培训,唯有父母可以无证上岗。好像所有当父母的人,都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胡乱当父母的。

其实,不然。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从言传身教、代代相传,以及书本中学习如何教育和管教自己的孩子,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我国凡是底蕴深厚的家族,都会有训子相关语录。比如,曾国藩的《曾国藩家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傅雷的《傅雷家书》等等。这些家训中有很多“精华语句”,放在现代社会依然非常适用。

比如,《曾国藩家书》中的“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朱子家训》中的“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诫子书》中的“静以养身,俭以养德”等等,放到现代家庭教育中,仍不过时。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不过,我国家训中通常重视教育内容多于教育方法,因此,一些比较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继承。比如,被“异化”的“严父慈母”。严父,不等于严厉的惩罚;慈母,也不等于无止境的溺爱。“严父慈母”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更多的强调是父亲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和母亲对子女的养育作用;更多的强调的是父亲掌握家庭规则,母亲掌握家庭氛围。可是,很可惜,我暂时还没有读到适宜诠释我国家庭教育方式的书。

幸运的是,本月我阅读的《给孩子立规矩》给出很多适宜家庭教育中管教孩子的操作方法,能够让我很好的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给孩子立规矩》由美国家喻户晓的儿科医生与发展心理学家布雷泽尔顿和儿童精神科专家斯帕罗所著。《给孩子立规矩》主要从现代外界管教挑战、不同管教行为解析、“五步管教法”解析、立规矩的小技巧、儿童问题行为管教方式、特殊情景管教挑战6个方面,解析了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在国内,这本书受到了著名的儿科大夫和育儿科普专家崔玉涛的大力推荐,许多爸爸妈妈从中获得收益。如果,你想拥有1个自律的孩子,也请来阅读这本书吧!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01 给孩子立规矩,从出生开始

因为目前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很多家长都出于可怜、体恤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在入园前、学龄前“野蛮生长”。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办法管教,也无需管教。等到他们能够听懂并理解成人语言时,再管教也不迟。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可是,“天真”的家长们,在你们还没有“管教”孩子们的时候,你们已经被孩子们“管教”。

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作息时间已经完全跟着孩子的节奏跑了,他们要几点吃奶,你们就必须几点起来满足他们;他们要几点玩耍,你们就必须陪到几点;他们不爱亲喂或者奶瓶,你们就只能依从他们的心愿……

你们有没有发现,虽然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学习,你们也能掌握1门“外星语言”,只要他们哼唧几声或者一张手,你就知道他们是尿不湿太重,还是想要拿什么东西。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这些东西都不是无师自通的,而是他们把你们“管教”出来的。因为,一旦你们不如他们的意愿,他们就祭出嚎啕大哭大法,让你们不得不顺从。尤其当他们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更是如此。近年来,我们在公共场合看到的,那些6岁以上还在地上打滚的孩子,都是在小时候用同样的方式“成功管教”过父母的孩子。如果孩子身边的家长,从来没有人因为他们哭闹、撒泼而满足他们的话,是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的。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从孩子出生起,你如何管教他们,决定未来你会遇到什么样的管教挑战。但是,无论你怎样管教他们,都要记住一点:爱是最重要的。即使,你要让孩子在哭闹时学会自我安慰,也不能完全漠视孩子的哭闹,任由其无休止的哭闹。无论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你都应该让他们知道你是爱他的,但是,这与你管教他们并不矛盾。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弗雷伯格说“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自己不被爱的孩子”。爱和管教从不矛盾,甚至,有时候,只有管教才能给予孩子安全感。这一点,我在女儿身上常常能够感觉到。比如,她知道爸爸妈妈不让她掏垃圾桶,所以,我经常能看到她站在垃圾桶旁边,看着我。看到我看见她的行为了,她再掏。初看起来,她在故意气人。实际上是,她是在通过我的管教,来确认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确认自己是否足够安全。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02 管教的核心是你打算给孩子立什么样的规矩

现代网络信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各种教育理念、管教理念和管教方式层出不穷。今天倡导个性张扬,明天倡导做人低调,后天又说要自我表达。先进的理念就像飞驰的高铁,还没等你看清楚车厢里都有什么,车头早就带着好几节车厢开远了。这种快速的更新,让家长们十分焦虑,经常有一种赶不上车会耽误孩子一生的感受。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平心而论,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跟孩子长大后的社会完全匹配是不可能的。现代社会不说日新月异,也相差无几。对于50、60年代的人来说,现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是他们当初对社会主义最美好的设想;对于70、80年代的人来说,现在人人手里有手机,天天想跟哪里的人聊就跟哪里的人聊,简直童年中的幻想;对于90、10年代的人来说,天天忙着接受AI、无人驾驶等新鲜事物,根本无暇猜想下一秒会有什么“意外”出现。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在这种飞速变化的时代,想要完全把准时代的脉搏,简直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那些流星一般的理念,完全可以无视。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的传承是要坚守的。比如,诚实、勤俭、团结、情绪控制、和平沟通等等

当然,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女在国外发展,那么你给儿女立的规矩,就要偏靠国外文化一些。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不过,切记,立规矩不可只学皮毛,没有内涵。比如,我认识的一家。他家号称是十分民主的,孩子在家可以只呼父母大名,甚至可以以“老X”来称呼父母,看起来十分民主。可是,当你继续观察他家的行为模式时,就会发现,他家遵循的是极其“陈旧”的教育观念。即,孩子不得“违背”父母的安排。连“忤逆”都算不上,只要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就会受到来自“孝道”上的责备。因此,他凡事都会想获得父母的认可、征求父母的意见。可想而知,若是他独立生活在异国他乡,会多么的惶恐不安。不过,这样的家庭,确实也不可能让孩子离开自己身边。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他们最初的管教目的。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此外,立规矩一定要态度坚定、且持之以恒。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对孩子说“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他们看来,给孩子贡献自己的所有是做父母的义务。若是可以,恨不得连血肉、心肝也一并奉送。尤其是看到孩子被拒绝时“悲痛万分”的样子,简直连1刻都不能坚持,就马上服软。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可是,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你们又被孩子像小时候那样“管教”了。孩子们又学到了1招,只要我“悲痛万分”,一切皆有可能。但是,等孩子长大以后呢?不是人人都是他们爸妈,自然不会有人在意他们的“悲痛万分”。那个时候,他们就真的是“悲痛万分”了!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03 “五步管教法”的核心——无论“好”“坏”行为,都是爱和成长开始的地方。

布教授认为,当孩子出现需要管教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做到以下5点:

1)理解孩子的行为

2)搞清楚行为是何地、何时、怎样发生的

3)跟孩子对质,告诉孩子什么样的行为需要禁止

4)回应孩子的反应

5)让孩子承担后果、弥补、道歉与原谅,当然,父母也要原谅孩子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对家长来说,可能最难的是理解孩子的行为。我老公就经常对只有14个月的女儿抱怨,“我都告诉你多少遍了,不准抠电门,你怎么还记不住?”暂且不说,14个月的幼儿是否能够真正理解爸爸语言的意义,单从记忆时长、底线探索和消极关注3个方面,就足够解释她为什么总会重复这个行为了。

1岁以上的孩子需要实施真正的管教了,但是,这种管教会繁琐到超乎家长的预料。比如,我老公就以为他说“不准抠电门”,女儿就能懂得“电门”是不可以动的。可是,哪有那么简单?!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首先,从自然结果来看,没有不良后果。我家的电插座都是扣上安全扣的安全型电插座,女儿抠电插座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所以,她根本体会不到“抠电门”的坏处。请注意,身为家长必须控制孩子可能遇到的危险程度。不能为了让孩子体验到自然结果带来的不良后果,就放任孩子做一些危险的事情。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其次,从记忆时长来看,会存在遗忘。遗忘是正常的记忆规律,谁都会产生遗忘,成人如此,幼儿更是如此。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于1点,所以,幼儿的长时记忆也比较少。除非这件事情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影响过于巨大,比如,挨打、羞辱、饥饿、分离等等。因此,女儿忘记爸爸的教导,简直太正常不过。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再次,从底线探索来看,会存在试探。身为家长,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给孩子的指令足够准确。可是,孩子不这么想。比如,爸爸告诉女儿“不准抠电门”,而女儿会想,是现在不允许,还是一直不允许?是爸爸在的时候不允许,还是谁在都不允许?是有别人在的时候不允许,还是自己独处的时候不允许?……她脑袋里的问题,多如牛毛,连我们大人都想不到的“语言漏洞”都会一一尝试、反复确认。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最后,从消极关注来看,会赢得关注。我老公有个不好的看孩子习惯,即一边看孩子,一边玩手机。一般女儿做什么事情,他是不干涉的。但是,如果女儿“抠电门”了,他肯定要管的。因此,女儿“抠电门”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她只是将其视为1种游戏,1种只要抠,就能得到爸爸的消极关注的游戏。

释放孩子的天性≠不立规矩,《给孩子立规矩》让你的孩子更自律

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能够从他们刚出生就开始逐步实施有目的的、稳定的、正确的管教,就能让他们变得更自律,更适宜未来发展。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告别焦虑,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