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傳說》—讀後感


剛讀完袁珂的《中國神話傳說》,全書旁徵博引,用袁珂先生自己的話說,自己是負責整理,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沒有研究就談不上整理,沒有整理也談不上後續的研究。在整理的基礎上連綴和熔鑄中國古代數千年來產生的各項神話,讓中國神話一個大致的整體框架和演變體系呈現在世人面前。

關於題目中所提到的蘊含人定勝神的神話傳說,按照袁珂先生的觀點,這應該是較後時期產生的神話。

在《中國神話傳說》的第一章,就引用了高爾基來表明他自己的觀點。

高爾基《蘇聯的文學》:“一般來說,神話乃是自然現象,對自然的鬥爭,以及社會生活在廣大藝術概括中的反映。”

“要把費盡一切力量去為生存而鬥爭的兩腳動物想象為離開勞動過程,離開氏族和部落的問題而抽象地思想的人,這是極端困難的。”

“兩手教導頭腦,隨後聰明一些的頭腦教導兩手,以及聰明的兩手再度更有力地促進頭腦的發展的時候。”

就是在人類通過與大自然進行生存鬥爭的改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通過改造世界、認識世界的往復循環,在這樣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中,人類的大腦不斷地發展,以至於他們的思維力足以讓他們對自身以及周圍的世界產生基於自身經驗的幻想,那個時候,神話的雛形就開始出現了,雖然是矇昧的,碎片化的,甚至不合邏輯的。

在初始的時候,

“一方面由於原始社會是沒有人剝削人的社會,一方面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原始人………為了戰勝這些困難,他們一再用激情而振奮的調子唱出關於勞動和勞動英雄的頌歌。”

但是當私有制出現後,隨著階級的分離以及隨著而來的階級壓迫,

“統治階級便把這些勞動英雄據為自己的祖宗,抬高到九重高天去,有的成了上帝,……讓奴隸匍匐在他們腳下向他們膜拜,用以麻痺群眾的反抗意識。”

隨著壓迫的加深,

“天才的人民又創造出反抗神的神。”

這就是題主所說的稍後時代產生的神話故事。

和題幹相符的故事代表性的,課本上便有的河伯娶婦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第二個是本書上記載的,隨意說一下供大家參看

澹臺滅明,戴著一塊白璧從延津縣渡河,被河伯馮夷知道了,拍了大波之神陽侯和兩條蛟龍去奪白璧,誰知子羽抽出寶劍說道:“用正當的方法請求,不能用威力脅迫我。”說罷開幹,兩條蛟龍被斬殺在塔下(劃掉)河心,陽侯嚇得抱頭便跑,上了岸,子羽把白璧扔給河伯,扔了三次都被退了回來。於是子羽把白璧摔了個粉碎,表明他不是為了寶貝而戰鬥。

這本書寫到最後的周秦時代,由於時間已經不遠,相比於上古來說,所以人的因素就佔的更多了,上古時代的神話,如五方天帝及他們的後世子孫,由於血統的關係,天生神力,他們的故事就是人間的故事披上了一張神皮,到後世,如杜伯光天化日之下著紅衣,執紅弓,乘白馬車殺周宣王的故事,又有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燕太子丹破解秦始皇烏鴉白頭,天雨粟,馬生角的難題,這幾個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凡人,但是都因為精誠所至,才引發了神蹟。這其實和西方《指環王》《權力遊戲》的低魔法故事相似,主要描寫的還是人的故事。


《中國神話傳說》—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