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小市民,有感“上海发布”被骂

“可惜,讥刺上海人的锋芒,常常来自一种更落后的规范。”(余秋雨:《上海人》)

昨天早上一觉醒来,看见微信群、朋友圈满了微博“上海发布”被骂的截图,更有营销号出来打抱不平,重提对上海人的贬义称呼“小市民”甚至是“戆逼”。

黑格尔认为,人们认识事物须要经过深入的反思,对事实的反复思考和加工改造,才能把握现象的本质。否则,认识便是停留于外在浅表层次的现象界。


大上海,小市民,有感“上海发布”被骂

这次骂上海发布的人是上海“小市民”吗?是的。一如既往的从自身出发,要求封路,要求封小区,要求增设地铁站测体温的站点,要求防疫工作做到位……一如既往的不关心国家大局,不管经济是否会受影响,只管会不会被“过到”毛病,留在上海的医生是不是够用,上海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武汉。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上海的小市民们是天性使然吗?

一般的国人习惯将上海的所谓“小市民”习性着重理解成:“小气”。原因可能要追述到上个世纪,可以讲很多、很长的故事。居住空间的狭小(上石库门、天井文化),计划经济时代发展得最为完备的样板模式(上海人小盘子装菜、小碗吃饭),上海在行政和司法实践中主导性的性别偏向(说上海男人“小男人”)……所以,上海人中鲜有舍身求法的,鲜有为民请命的,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斗士,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冒险精神上远够不上“大气”。

然而,这也是个人生存能力的一种爆发。时至今日,上海也是全中国治理得最好的城市之一,虽然这么多人口,但治理得挺好的,规规矩矩的。家庭治理延续到了城市治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人求好的心理很强。反过来讲,小市民的优点是什么呢?因为空间很狭小,上海人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能够把很小的空间打理得非常干净非常井然有序。如果是这种地方出来的一个建筑工人,他会做得比其它地方出来的工人更精致,上海工匠的工艺会比北方的更精细。

令人庆幸的是,今天我在上海发布上,看到了昨天“小市民”提的问题,都得到了一一回复,而我也收到了居委会给我发的5个口罩。大上海还是是关心小市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