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的手腕:三兄弟聯手,對付袁項城卻沒有勝算

晚清拾遺錄(十二):打虎親兄弟。

宣統元年(1909年),大清王朝新一輪的求變之路,在攝政王載灃的謀劃下緊鑼密鼓地拉開大幕。早年遊歷德國的載灃可以說收穫要大於折辱,憑藉德國之旅的印象,年輕的攝政王給行將就木的大清開出了一劑猛藥,他沒有領會到鐵血德相俾斯麥“靈活潑辣的手腕,大膽敢為的氣魄”,倒是鐘意於“真理的範圍在大炮射程之內”,所以上臺後的載灃主抓軍隊建設。他先是給自己重新組建了禁衛軍,然後又以宣統皇帝的名義詔令加封自己為清朝的“海陸軍大元帥”,雖說有一定的見識,但是也因兄弟三人把持軍諮府而飽受非議,一個包括載濤、載洵兩兄弟在內的隱形軍機處更是火上澆油。

攝政王的手腕:三兄弟聯手,對付袁項城卻沒有勝算

起初各地督撫和旗人統領中的實力派,因為麾下調兵遣將的權柄受到轄制而怨聲載道,載灃寄希望兄弟三人能夠一舉掌握天下兵符的願景也逐漸落空。而貴胄軍事學堂的建立也是收效甚微,皇族貴胄們走過場般前往學堂受教,不僅學習上需要人小心伺候,日常飲食上更是奢靡,更有甚者時不時還在課堂上高唱京調一曲,如此亂象之下,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眼見一般的皇族親貴靠不住,而載灃又需要對付袁世凱這個樹大根深的頭號敵手,必須有可靠的幫手,所以只能趕鴨子上架,自己的兩個兄弟載洵與載濤相繼被委以重任。

攝政王的手腕:三兄弟聯手,對付袁項城卻沒有勝算

其後,先是載灃的二弟載洵被委以海軍大臣的重任,時年僅有24歲。這個年輕氣盛的皇族親貴,在兄長的撐腰下,妄言在七年之內添造戰艦近40艘,志向不可謂不遠大,但是考慮到晚清財政的窘迫境地,殊不知當年李鴻章在同治中興的夢幻下,僅打造一支北洋艦隊就歷時十餘年。最終,載灃雖然大力支持,而且投入高達1800萬兩白銀巨資,在清朝覆滅前卻只有部分戰艦入列大清水師。另一個兄弟載濤,雖說比載洵小兩歲,看起來卻稍微顯得老成一些,在兄長載灃的扶持下也坐上了軍諮府大臣的顯赫位置。但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青年,擔此重任卻剛愎自用,明顯不具備宦海浮沉的閱歷與性格。

攝政王的手腕:三兄弟聯手,對付袁項城卻沒有勝算

最終,磨刀霍霍的醇親王家族三兄弟,雖然親兄弟齊上陣,而且也在袁世凱的北洋集團裡摻了不少沙子,不斷安插“士官系”軍官進入北洋軍中任職,但是袁世凱十幾年盡心經營的影響力盤根錯節。當年袁世凱練兵時,三兄弟還是一群只知嬉戲打鬧的孩童,所以效果不過是擠走了袁世凱帳下的幾個北洋舊將,徒有其表的背後,只要袁世凱振臂一呼,蠢蠢欲動的北洋舊部勢必助其東山再起。載灃這個攝政王以及兩個身居高位的貝勒弟弟,三兄弟年齡加在一起不超過80歲,既無手腕也無宦海與掌軍經驗,軍國大事輕似一擲,早已埋下的隱憂,才是根深蒂固的無奈。

參考資料:《清史稿》、《大清滅亡啟示錄》、《晚清七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