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花生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是在一些地區是廣泛應用的一種種植模式。這就充分說明了,這種栽培花生的模式,在一些地區比露地直播花生具備有一定的綜合優勢。但是,實際操作中,對於地膜覆蓋栽培花生的模式,有些掌握運用此辦法不太嫻熟的種植戶,會出現一些技術操作上的失誤,從而達不到理想的種植目的。那麼,在這操作過程中,都在哪些地方容易出現失誤呢?針對於這種情況,我就來談談我對此問題的一些看法。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的優勢

我們從常識可以知道,花生播種需要地溫達到能夠萌芽的條件才能夠進行。那麼,在早春,或者春天北方比較寒冷的地區,自然溫度情況下,露地播期不能提前,因為地溫達不到播種要求。那麼,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方式,可以比正常的播期大致提前7~15天。因為地膜覆蓋改善了土壤生態環境,增加太陽對土壤的輻射熱能,對土壤有升溫和保溫作用。而且,這層覆蓋的地膜,在花生的生長中期的高溫階段,由於大田裡地膜覆蓋面積,以及地膜的密閉性,阻擋了太陽照射形成汽化熱的通過,有效抑制了覆蓋地膜下的土壤升溫,起到了調節花生田土壤溫度的作用。再者,根據測算數據顯示,覆蓋地膜花生的整個生育期,土壤5㎝的深度平均地溫比露地栽培的花生高出1.4~2.7℃,全育期總積溫增高195.3~370℃。這樣從溫度優勢上來看,地膜覆蓋栽培花生,有效的縮短的生育期,提高了花生的生產效率。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從保墒和維持土壤疏鬆上來看,由於地膜的隔絕性,在白天氣溫升高以後,可以有效阻隔土壤的水分被大量蒸發,晚上隨著氣溫回落,凝結在地膜內的水蒸氣回落土壤,起到保墒作用。在天氣乾旱的時候,當覆蓋地膜的耕層水分減少時,深層土壤的水分子通過毛細管向地表移動,同樣被地膜“攔截”在耕層內,起到提墒保墒作用。而且,田間排澇和澆灌也比較方便,覆蓋地膜的畦下土壤,可以較好的維持適宜的水分和通透性,抗旱防澇。這種種植模式,在花生生長的前中期,土層能夠保墒,中後期可以起到防止雨水沖刷防澇的作用,使得土壤水分運動規律比較穩定,有利於花生更好的生長。再者說,覆蓋薄膜承接了雨水對土壤的直接“打擊”力,使得耕層土壤長期保持疏鬆,透氣性更好,有利於花生根系組織的生長髮育。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由於覆蓋有地膜,那麼耕層中的肥力不會因為澆水或者下雨而流失或者滲掉太多。而且,由於地膜覆蓋的關係地溫較高,土層透氣性又良好,可以促進土壤中好氣性微生物的活性等好處,加速了土壤營養物質的分解和轉化,速效態氮磷鉀養分的增加,特別是速效氮元素比露地倍增,利於花生根系更好的吸收利用。而且地膜有反光性,無形中增加了花生植株間的光照強度,增加了植株的受光面積,使得花生葉片能夠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促進花生更好的生長。

◆選地和整地施肥事宜

花生不宜連作,通常重茬種植2年減產10%,重茬種植3年減產30%。由於連作種植不僅僅要面臨土傳性病蟲害,還會造成土壤養分失衡,會使得花生根系分泌物積累產生自毒問題而減產。因此,花生不宜長期連作種植,地膜栽培花生也不例外。為了發揮地膜種植花生的優勢,提高花生增產的潛能,增加種植效益,花生應與禾本科等作物進行輪作,避免與豆科作物輪作。應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條件良好的地塊進行地膜栽培,更加能夠突顯地膜種植花生的優勢,達到高產穩產的種植目的。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保證地膜栽培的質量,整地時一定要精耕細耙,深耕20~30㎝,保證耕層土壤上松下實,通透性佳。種植花生,要根據花生品種的生產能力、土壤肥力等綜合因素考量施肥量。專業數據顯示,花生每生產500㎏莢果,需要吸收氮肥30㎏,磷肥5㎏,鉀肥15㎏,其中花生吸收的氮素大致一半來自於根瘤菌。地膜種植花生,根據其需肥規律,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能夠更好的促進收成。肥沃的土地,每畝可使用優質農家肥3500~4000㎏,尿素5㎏,過磷酸鈣20㎏,氯化鉀7㎏左右,結合整地施入。

在這個過程中,地膜覆蓋栽培花生,容易出現的技術失誤:採取這種種植模式,冬季就應該深耕曬垡,冬季沒做開春要及時深耕曬垡,精耕細耙。土壤要做到上疏下實,土塊大覆蓋地膜,容易劃破地膜露風,達到不覆蓋地膜的效果。另一個注意的問題是,花生根系的根瘤菌,雖然有固定空氣中氮素的能力,但是,並不能供給給花生充足的氮素,更不能取代花生生長磷鉀肥的需求,要合理施用肥料。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花生品種來考量。肥沃的土地,就要選擇高肥水品種的花生,才能更好的發揮其高產的潛能,反之,種植效果並不理想。如果是中等肥力的土壤,土層深厚,覆蓋地膜前,一定要施入適量的基肥——施肥建議,每畝施入腐熟的土雜肥4000㎏,尿素10㎏,過磷酸鈣45㎏,草木灰500~100㎏或者鉀肥10㎏。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做畦事宜

作畦要根據土壤墒情,土壤乾旱要澆水,保證土壤水分充足,是地膜栽培花生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土壤乾旱的情況下不宜起畦。起畦的高度以溝底至畦面為12㎝左右為宜。起畦過低,不利於田間排灌,而且容易使得多餘的地膜邊糊死畦溝,影響土壤吸收水分;起畦太高,畦面寬度容易滑坡,不易保證完整性,且在覆蓋地膜時,畦坡下面容易覆蓋不嚴、壓不牢固,容易被風掀翻。

畦底寬度根據地力、花生品種、栽種密度、膜寬而定。通常情況,中等肥力的土地,種植早熟中果花生品種,畦底寬度為80~85㎝;高肥力的土地種植中熟大果品種,畦底寬在85~90㎝的範圍。畦的坡度以上下接近垂直的矩形斷面為宜,這樣的坡度能夠使得地膜貼邊效果好、貼的牢固,也避免了那種梯形坡,地膜兩邊糊死畦溝的隱患。起畦後,畦面一定要壓實整平,確保沒有石塊瓦礫,以及大的土塊。這樣可以避免薄膜被刮破,便於地膜展平覆蓋,膜面與畦面貼緊壓實,而且能夠解決拱形畦面、梯形坡覆蓋地膜花生果針下扎滑坡的麻煩。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作畦過程中,容易出現出現技術失誤的地方:把握四大“要訣”,起畦高度要適宜、畦底寬度要匹配花生種植品種、畦坡要陡、畦面要平整。這四點做到位,避免做畦不理想造成生產上的失誤。

◆覆蓋地膜事宜

花生覆蓋地膜栽培有兩種覆膜方式。一種是先起畦,播種後覆蓋地膜;另一種是先覆蓋好地膜,然後打孔播種。這兩種模式有各自的優缺,種植戶應因地制宜選擇採用。

播種以後再覆蓋地膜的栽培方式,優點比覆膜後打孔播種省事,在花生的出苗期保溫效果佳,出苗比較迅速;缺點是需要開孔放苗,而地膜下溼熱空氣在放苗的時候衝出,容易造成“閃苗”的問題。這種覆膜播種方式,覆膜播種晚的花生和夏花生直播不宜採用外,通常北方春花生播種都能採用。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先覆蓋地膜再打孔播種的方式,優點是在播種前能保墒和提升地溫快,出苗不會出現“閃苗”的問題;缺點是在花生出苗期,土壤保溫性差一些,早春播種花生出苗比較慢,這種播種方式在無霜期短的旱地花生,以及夏花生直播應用的比較廣泛。

花生地膜全覆蓋,畦面的寬度與地膜的規格尺度要相得益彰。操作過程中的要求是:趁墒、展平、拉緊、貼實、壓嚴。根據畦面寬度要求,修整畦兩面上下比較垂直整齊,噴施適量濃度的除草劑,覆蓋合適規格的地膜。一人騎畦面放薄膜,要對正拉緊,另外的人要跟進用土壓實膜邊。覆蓋地膜要做到膜面平整,膜與畦面貼緊無褶皺,膜邊貼緊坡要壓牢固,達到日曬膜面不鼓泡,大風天地膜覆蓋安然無恙就好。防止惡劣的極端大風天氣,穩妥起見,覆膜以後,每間隔4m左右,在畦面上橫向壓一道土埂,在花生出苗以後,及時清除壓膜的土埂就好。有條件的種植戶,可以採用機械化覆膜,保證覆膜質量,還能提高覆膜效率。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在覆蓋地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技術失誤:地膜不宜用舊膜、厚膜,以及破膜。花生覆蓋地膜的選擇厚度,應是0.004~0.008㎜的微膜,或者0.014㎜的地膜。塑料薄膜的寬度規格,根據畦面的寬窄選用。另外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噴施除草劑,如果選用的覆蓋地膜是除草膜,不用噴施除草劑,普通地膜覆蓋,一定噴灑施用防治雜草的除草劑,要不然後期雜草滋生,頂破地膜,就降低了覆蓋地膜的作用。選用除草劑應根據防治害草的種類,選擇品種對路的藥劑進行防治,劑量一定要按照使用說明書準確施用,才能少走彎路。

◆播種事宜

規模化種植,播種前一定要進行發芽實驗,曬種,保證出苗整齊,還要做好種子處理,比如浸種催芽和藥劑拌種等。南方地區花生覆膜播種前6天,土層5㎝地溫日平均達到13℃時,就可以進行播種;北方地區花生覆膜播種前6天,土層5㎝地溫日平均氣溫達到12.5℃就是播種適期。無論是先播種後覆膜還是先覆膜後打孔播種,都要根據種植密度規格開溝或者打穴,將精挑細選處理好的良種並粒插芽或者並粒平放點播。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採用覆膜後打孔播種,可在畦面按照密度規格用自制木器打孔棒打孔,或者鐵製打孔器打孔均可。打孔時,如果土壤墒情不夠,打完播種孔可以澆點水,打孔穴直徑4~4.5㎝,深度3~3.5㎝,每穴內並粒插入2粒催芽種子或者並粒平放2粒種子,然後用溼度適宜的土,把播種穴覆蓋平輕輕按壓一下。這時應把覆蓋膜孔也用土壓好,覆蓋土高度3~4㎝密封嚴實,覆蓋面積能夠堵住膜孔邊沿,防止覆膜內灌風跑墒等問題。

如果採用先播種再覆膜的方式,可以直接在做好的畦面上,按照播種密度規格開溝,深3㎝,要求開溝深淺基本一致。如果土壤有點乾燥,可以順著播種溝澆適量的水,等水滲透畦面以後,按照穴距將良種並粒平放或者並粒插播,不能直接在溝內撒播,以免播種穴內種子分散,後期開出苗孔比較大,減弱了覆膜種植的效果。播種完畢後用土覆平播溝,輕輕鎮壓畦面,然後修整好畦形。當花生頂土快要出苗時,要及時開出膜孔,開孔過晚,容易造成高溫燒苗。開孔3~4㎝,防透氣跑墒,又起到避光引苗出土的作用。要注意:破膜孔不宜過大,否則影響地膜保溫效果和引起雜草滋生。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播種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技術問題:土壤含水量,在覆蓋地膜前,必須能夠確保花生髮芽所需要的水分,土壤半乾半溼為宜。土壤溫度穩定在12℃以上,才能實施播種。這邊通常播種期在4月上中旬。大粒良種每畝播種量17㎏左右,播種大致8000~9000穴之間;小粒良種每畝播種量14㎏左右,播種大致9000~11000穴之間,每穴兩粒良種即可。

播種完畢,花生出苗以後,發現缺苗要及時補種,土壤乾旱要澆好關鍵水。在花生結莢期和飽果成熟期,如果田間乾旱,一定要及時澆水。判斷此時花生是否乾旱,看到花生葉片變黑綠,花量減少,中午葉片萎焉,日落後葉片還是萎焉,證明花生植株已經缺水,此時應立刻進行溝灌,供給花生生長需要的水分,提高結莢質量和飽果指數。如果雨水過多,造成植株徒長,可選擇噴施多效唑等植物調節劑控旺促枝,控上促下,防止花生田植株互相遮蔽倒伏。結莢後期每8天左右噴施1次葉面肥,可以選用0.2%~0.4%磷酸二氫鉀液,或者0.1%尿素與2%~3%的過磷酸鈣混合液,噴施2~3次,促進花生全面更好的生長髮育。同時要注意防治病蟲害,主要有枯萎病、葉斑病、鏽病、蠐螬等病蟲害。藥劑選用,在當地正規農資部分詢購對應藥劑來防治更穩妥。

地膜覆蓋栽培花生,避免操作上的失誤才能顯現優勢,你做好了嗎?

地膜栽培花生,我們知道優勢很大,可以提高種植效益。但是,提高種植效益的基礎是,要因地制宜,根據地力,選擇適宜的花生品種,認真做好地膜覆蓋栽培花生的相關內容,避免在栽培過程中出現技術失誤的問題,才能夠有效促進花生更好的豐收。加強田間管理措施,防治好病蟲害,才能夠體現出地膜覆蓋栽培花生的潛能和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