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把钱给挣了

这次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能把钱给挣了。

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前两天我刚收到了,苦等一个月的,从台湾空运过来的这本书《故事销售》。

这本书是妮妮姐和颜总联袂推荐的,打开一看,它是繁体加竖项的阅读形式。我试着读了很久,发现根本读不下去。然后郁闷兮兮地跑去找妮妮姐诉苦。

小玉: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把钱给挣了

你们看看这张图,是不是也觉得读起来非常辛苦?

妮妮姐就反问我:

“如果你非要逼着自己看完这本书的话,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如果说看完这本书能够让你多赚100万的话,你会怎么去读?”

收到这个问题,我灵光一闪。

我现在不是在开品牌的训练营的课程吗?那么打磨课程这件事对我来说本身并不是一件难事。那我为什么不能把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打磨出一门精品课程呢?

如果一本特别好的书,我自己读不下去的话,我能不能够逼着自己用书中学到的东西去教别人呢?

教是最好的学嘛,一旦我有的要去教别人的动力,就一定会更好的去读这本书,让自己读很多次,把书中的精髓全部都掌握了,对不对?

说到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学习金字塔模型。

小玉: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把钱给挣了

这张图片呢,来源于美国缅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它是经过大量的实验测算出,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两周之后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

实验证明,如果我们通过听讲的方式来学习的话,那么,在两周之后的知识记忆程度只剩5%。

如果是通过单纯的阅读来学习的话,两周之后的知识留存率只剩10%。

如果是通过声音加图片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话,知识留存率是在20%的。

如果是通过示范或者演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那学习的留存率在30%。

如果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有输入有输出的形式来进行学习的的话,这个学习的留存率是在50%的。

如果我们在实际演练当中,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这样的方式的话,知识留存率是在75%左右。

如果我们在学习之后马上去应用,马上去进行教学,不断地通过大量的输入,然后马上进行大量的输出。那么,这些知识的留存率在90%。

也就是说,在两周之后,这些东西基本上都还是属于你的东西。那基本上,这些知识已经深深刻入脑海中,不被遗忘了。

所以说这种学习的金字塔是非常厉害的,就是说,当你在不断学习,同时,在不断的输出去教别人的时候,学习留存率是最高的,学习效率也是最高的。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关联学习一下,费曼技巧。

我们都知道优秀的人都会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

费曼技巧的灵感就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

费曼告诉我们,你只需要花上20分钟左右就能够深入理解一个知识点,而且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费曼技巧有四个简单的步骤:

第一步是选择一个概念,深入学习和掌握它。

第二步就是把它交给完全不懂这个概念的另一个人。

第三步是如果卡壳的话,回到原材料去,再次学习。

第四步就是回顾后,简化语言表达。

以上四步是曼技巧的方法。它的核心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就是你要学以致用,学以教人。

所以说,费曼技巧是学习金字塔原理的第七层,其实它们的底层原理是一样的,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拿去教给别人,对不对?

这也是我们今天我想分享的最核心的原理,就是如何读透一本书,还能够顺便把钱给挣了。

我们需要去让自己读透一本书,同时呢,要把这本书里面的很多东西,拆解出来,教给别人。

具体要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我接下来想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

首先,第一步要有一个定位的能力。

你要去思考,你的定位是什么?或者说,你想深入研究的领域是什么?

这本书它在你的定位层面能够帮你帮到你什么,对吗?

第二步就是提问,就是在读这本书之前不断的去提问,这本书里有哪些东西也是可以跟你的定位相符的。

第三步,就是列出你这个课程的框架。

第四步,是在框架范围之内,再次回溯到提问的层面进行大量的提问。

第五步,就是作出你的系列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步,定位的问题。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我目前的定位呢,是个人品牌咨询师以及品牌力训练营讲师。

打造个人品牌,这个定位又包括哪几个步骤呢?

小玉: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把钱给挣了

第一步定位层面的问题;

第二步是解决方案,就是产品层面的问题;

第三步是包装营销层面的问题;

第四步是引流层面的问题;

第五步是成交方面的问题;

第六步是社群运营方面的问题。

在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之后,在我的定位已经有一个大体的框架之后,这本书可以在我定位当中的哪一步起到作用呢?

很明显可以看到,这本故事销售的书,他可以在我的包装营销层面给到我帮助,在我的销售成交方面给我帮助,对吗?

那么这本书,它对我的作用就非常非常巨大了。

这就我们的第一步,要去思考这本书能够给你这个人,在你的定位,或者你想深挖的领域内,给你哪些启发,哪些帮助?

第二步是提问。

在拿到这本书之后,你可以翻一翻他的提纲,然后大致流浏览一下这本书,去思考和提出一些你想要去解决的问题。

对了,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回到刚才这张图就是第一张图,我们需要用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来打磨课程,对吧?

那么,我们需要具备用户思维,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呢?

妮妮姐说过,当你还不清楚你的用户是谁的时候,你就是自己的第一个用户。

首先你可以站在自己的视角之上去考虑这些问题,去做出提问。

你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学到一些什么东西?解决你的什么问题?

比如说,我在翻完《故事销售》的提纲后,头脑里冒出这些疑问:

小玉: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把钱给挣了

首先,为什么超级业务员都想学故事销售呢?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故事算是一个好故事呢?

第三个问题是,销售能力极强的故事具备哪些重要的特征呢?

第四个问题是,什么是故事销售的核心?

第五个问题是,怎么样能够写出一个超级故事?

第六个问题是,故事销售有哪些不得不防的坑?

以上就是我在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时间想到的问题。

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去深挖,自己想要通过这本书提出哪些问题,想要通过这本书解决哪些问题?

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再次翻开这本书,阅读他的提纲,思考一下,这本书的框架是什么样的?

通过这本书的框架,结合你之前的问题,你已经可以初步打磨出一套课程的框架了。

中间具体怎么打磨这个框架,我会在今后的文章中陆续展开。

根据之前的提问,再结合这本书的提纲阅读,我自己列出了一个大体的课程设计框架。

小玉: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把钱给挣了

第一个大的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故事的任务是什么?

解决我们为什么要通过故事进行销售,为什么超级业务员都想学习故事销售这样一个问题?

框架中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卖商品的时候,我们常犯的七个销售问题

框架中的第三个大问题,就是故事的三大黄金定律是什么?

框架的第四步就是故事销售的三支利剑分别是什么?

第五步就是通过故事与消费者交心的七大魔法

第六个点是一个殊途同归的点,就是一切都要从人出发。理解人心,理解人性,方能更好的做好销售,做好营销。

其实你会发现,通过一本书的提纲,你已经能够列出一个大体的框架了。

然后呢,在这个框架当中,不断的去细化,不断的去追问。

其实,列好框架之后还要去进行细致的追问的,然后这些细节的追问,就是你每一堂课程里可以呈现的内容。

也就是说,框架是帮你列出系列课程的题目的,或者说提纲的。

那么,通过对这个大的框架的每一个小问题的追问,你就拥有了独立制造每一堂课程的能力。

我举个例子说明吧,比如说框架当中的第三个点:故事的三大黄金定律。

我如何把这个点再拆解为一堂课呢?

那我要再去提问。针对故事的三大黄金定律,再去进行深挖:

小玉: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把钱给挣了

比如故事有哪三大黄金定律?

为什么每一个定律都能够如此奏效呢?

每一个定律,背后揭示了哪些原理,哪些秘密呢?

日常的文案当中,你有见识过其中的哪些定律呢?

然后最后一点就是,换作是你,该如何根据这些黄金定律来进行实操来说出你的故事呢?

这是针对故事的三大黄金定律这个议题,再次拆解再次去进行一轮深挖和内容填充。

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你就可以不断的去挖掘一些问题。

然后呢?通过阅读来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当然我们都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读书的过程当中,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同时我们要去仔细思考书中的所有知识点,如何跟我们旧有的知识框架发生碰撞,产生链接,如何融会贯通,如何去把书中的知识教会给别人。

这就是,通过不断深入阅读,把书读薄,并且,把书中的精髓吸收后,传递给他人的一套方法。

当然,其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还可以细细拆分,讲下来,又会是一堂课。

这就是分享知识一个非常好玩的点。永远都可以拆解。分享。

当然,光是知道还不够的,行动力,是关键。你不妨自己事事。

留给你们一个作业:

小玉:如何读透一本书,顺便还把钱给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