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把錢給掙了

這次分享的主題是--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能把錢給掙了。

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前兩天我剛收到了,苦等一個月的,從臺灣空運過來的這本書《故事銷售》。

這本書是妮妮姐和顏總聯袂推薦的,打開一看,它是繁體加豎項的閱讀形式。我試著讀了很久,發現根本讀不下去。然後鬱悶兮兮地跑去找妮妮姐訴苦。

小玉: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把錢給掙了

你們看看這張圖,是不是也覺得讀起來非常辛苦?

妮妮姐就反問我:

“如果你非要逼著自己看完這本書的話,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如果說看完這本書能夠讓你多賺100萬的話,你會怎麼去讀?”

收到這個問題,我靈光一閃。

我現在不是在開品牌的訓練營的課程嗎?那麼打磨課程這件事對我來說本身並不是一件難事。那我為什麼不能把這本書裡學到的東西打磨出一門精品課程呢?

如果一本特別好的書,我自己讀不下去的話,我能不能夠逼著自己用書中學到的東西去教別人呢?

教是最好的學嘛,一旦我有的要去教別人的動力,就一定會更好的去讀這本書,讓自己讀很多次,把書中的精髓全部都掌握了,對不對?

說到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學習金字塔模型。

小玉: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把錢給掙了

這張圖片呢,來源於美國緬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它是經過大量的實驗測算出,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兩週之後還能記住多少學習內容。

實驗證明,如果我們通過聽講的方式來學習的話,那麼,在兩週之後的知識記憶程度只剩5%。

如果是通過單純的閱讀來學習的話,兩週之後的知識留存率只剩10%。

如果是通過聲音加圖片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的話,知識留存率是在20%的。

如果是通過示範或者演示的方式來進行學習,那學習的留存率在30%。

如果是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有輸入有輸出的形式來進行學習的的話,這個學習的留存率是在50%的。

如果我們在實際演練當中,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這樣的方式的話,知識留存率是在75%左右。

如果我們在學習之後馬上去應用,馬上去進行教學,不斷地通過大量的輸入,然後馬上進行大量的輸出。那麼,這些知識的留存率在90%。

也就是說,在兩週之後,這些東西基本上都還是屬於你的東西。那基本上,這些知識已經深深刻入腦海中,不被遺忘了。

所以說這種學習的金字塔是非常厲害的,就是說,當你在不斷學習,同時,在不斷的輸出去教別人的時候,學習留存率是最高的,學習效率也是最高的。

講到這裡,我們可以關聯學習一下,費曼技巧。

我們都知道優秀的人都會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

費曼技巧的靈感就源於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

費曼告訴我們,你只需要花上20分鐘左右就能夠深入理解一個知識點,而且記憶深刻,難以忘記。

費曼技巧有四個簡單的步驟:

第一步是選擇一個概念,深入學習和掌握它。

第二步就是把它交給完全不懂這個概念的另一個人。

第三步是如果卡殼的話,回到原材料去,再次學習。

第四步就是回顧後,簡化語言表達。

以上四步是曼技巧的方法。它的核心底層邏輯是什麼呢?

就是你要學以致用,學以教人。

所以說,費曼技巧是學習金字塔原理的第七層,其實它們的底層原理是一樣的,就是要把學到的東西拿去教給別人,對不對?

這也是我們今天我想分享的最核心的原理,就是如何讀透一本書,還能夠順便把錢給掙了。

我們需要去讓自己讀透一本書,同時呢,要把這本書裡面的很多東西,拆解出來,教給別人。

具體要怎麼做到這一點呢?這就是我接下來想要給大家分享的內容:

首先,第一步要有一個定位的能力。

你要去思考,你的定位是什麼?或者說,你想深入研究的領域是什麼?

這本書它在你的定位層面能夠幫你幫到你什麼,對嗎?

第二步就是提問,就是在讀這本書之前不斷的去提問,這本書裡有哪些東西也是可以跟你的定位相符的。

第三步,就是列出你這個課程的框架。

第四步,是在框架範圍之內,再次回溯到提問的層面進行大量的提問。

第五步,就是作出你的系列課。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步,定位的問題。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我目前的定位呢,是個人品牌諮詢師以及品牌力訓練營講師。

打造個人品牌,這個定位又包括哪幾個步驟呢?

小玉: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把錢給掙了

第一步定位層面的問題;

第二步是解決方案,就是產品層面的問題;

第三步是包裝營銷層面的問題;

第四步是引流層面的問題;

第五步是成交方面的問題;

第六步是社群運營方面的問題。

在有了一個清晰的定位之後,在我的定位已經有一個大體的框架之後,這本書可以在我定位當中的哪一步起到作用呢?

很明顯可以看到,這本故事銷售的書,他可以在我的包裝營銷層面給到我幫助,在我的銷售成交方面給我幫助,對嗎?

那麼這本書,它對我的作用就非常非常巨大了。

這就我們的第一步,要去思考這本書能夠給你這個人,在你的定位,或者你想深挖的領域內,給你哪些啟發,哪些幫助?

第二步是提問。

在拿到這本書之後,你可以翻一翻他的提綱,然後大致流瀏覽一下這本書,去思考和提出一些你想要去解決的問題。

對了,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回到剛才這張圖就是第一張圖,我們需要用產品思維和用戶思維來打磨課程,對吧?

那麼,我們需要具備用戶思維,但是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的用戶是誰呢?

妮妮姐說過,當你還不清楚你的用戶是誰的時候,你就是自己的第一個用戶。

首先你可以站在自己的視角之上去考慮這些問題,去做出提問。

你希望通過這本書的學習,學到一些什麼東西?解決你的什麼問題?

比如說,我在翻完《故事銷售》的提綱後,頭腦裡冒出這些疑問:

小玉: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把錢給掙了

首先,為什麼超級業務員都想學故事銷售呢?

第二個問題是,什麼樣的故事算是一個好故事呢?

第三個問題是,銷售能力極強的故事具備哪些重要的特徵呢?

第四個問題是,什麼是故事銷售的核心?

第五個問題是,怎麼樣能夠寫出一個超級故事?

第六個問題是,故事銷售有哪些不得不防的坑?

以上就是我在拿到這本書的第一時間想到的問題。

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去深挖,自己想要通過這本書提出哪些問題,想要通過這本書解決哪些問題?

在我們提出問題之後,我們可以再次翻開這本書,閱讀他的提綱,思考一下,這本書的框架是什麼樣的?

通過這本書的框架,結合你之前的問題,你已經可以初步打磨出一套課程的框架了。

中間具體怎麼打磨這個框架,我會在今後的文章中陸續展開。

根據之前的提問,再結合這本書的提綱閱讀,我自己列出了一個大體的課程設計框架。

小玉: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把錢給掙了

第一個大的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故事的任務是什麼?

解決我們為什麼要通過故事進行銷售,為什麼超級業務員都想學習故事銷售這樣一個問題?

框架中第二個大問題,就是賣商品的時候,我們常犯的七個銷售問題

框架中的第三個大問題,就是故事的三大黃金定律是什麼?

框架的第四步就是故事銷售的三支利劍分別是什麼?

第五步就是通過故事與消費者交心的七大魔法

第六個點是一個殊途同歸的點,就是一切都要從人出發。理解人心,理解人性,方能更好的做好銷售,做好營銷。

其實你會發現,通過一本書的提綱,你已經能夠列出一個大體的框架了。

然後呢,在這個框架當中,不斷的去細化,不斷的去追問。

其實,列好框架之後還要去進行細緻的追問的,然後這些細節的追問,就是你每一堂課程裡可以呈現的內容。

也就是說,框架是幫你列出系列課程的題目的,或者說提綱的。

那麼,通過對這個大的框架的每一個小問題的追問,你就擁有了獨立製造每一堂課程的能力。

我舉個例子說明吧,比如說框架當中的第三個點:故事的三大黃金定律。

我如何把這個點再拆解為一堂課呢?

那我要再去提問。針對故事的三大黃金定律,再去進行深挖:

小玉: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把錢給掙了

比如故事有哪三大黃金定律?

為什麼每一個定律都能夠如此奏效呢?

每一個定律,背後揭示了哪些原理,哪些秘密呢?

日常的文案當中,你有見識過其中的哪些定律呢?

然後最後一點就是,換作是你,該如何根據這些黃金定律來進行實操來說出你的故事呢?

這是針對故事的三大黃金定律這個議題,再次拆解再次去進行一輪深挖和內容填充。

就是這樣循環往復,你就可以不斷的去挖掘一些問題。

然後呢?通過閱讀來找到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

當然我們都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

在讀書的過程當中,我們帶著問題去讀書,同時我們要去仔細思考書中的所有知識點,如何跟我們舊有的知識框架發生碰撞,產生鏈接,如何融會貫通,如何去把書中的知識教會給別人。

這就是,通過不斷深入閱讀,把書讀薄,並且,把書中的精髓吸收後,傳遞給他人的一套方法。

當然,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還可以細細拆分,講下來,又會是一堂課。

這就是分享知識一個非常好玩的點。永遠都可以拆解。分享。

當然,光是知道還不夠的,行動力,是關鍵。你不妨自己事事。

留給你們一個作業:

小玉:如何讀透一本書,順便還把錢給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