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文 / 杜豆豆


唐太宗经过前半生的四处征战,树立了威望。虽然因为李渊的一时不坚定,与兄弟因皇位之争不得不相互残杀,但终究还是难以掩盖他盖世的英姿。截止到《旧唐书》第二卷记载的贞观三年,隋末的动荡局势已基本开始稳定,大唐王朝的美好画卷也即将展开。

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旧唐书》 第三卷内容,讲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20年贞观之治的岁月轨迹。

这一卷的阅读,亦可按3个重点来读:1、修内安国;2、万国来朝;3、坑爹的李承乾。

接下来,我将按这三部分逐一展开解读。

1、修内安国

征战了半辈子,国家开始走上正轨。唐太宗终于可以松口气,读读书、练练骑射,偶尔出外打打猎。当然,他最重要的工作,还是治国安邦。

那么,在这20年中,他都做了什么,成就了千古以来被称颂的“贞观之治”呢?

中医里有句话:“通则不痛。”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身体,若脉络都是畅通的,就不会感到痛。凡痛的地方,就是不通的缘故,要消除疾病,就需要找到痛点,经过对“痛”的治疗,让“不通”化为“通”,形成了自身的良性循环,病自然就好了。

治理国家,不是再造一个国家,而是要依据现有情况,找到不通的地方,将其顺通。唐太宗李世民是深谙此道的。

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贞观前三年,他并没有四处去征战,扩大疆土,而是将精力都转向了修内的准备,比如:强兵以抵御外侮,从谏以集思广益,封官行赏以激励精英团队,倡导忠义以教化百姓,施仁政以得民心等等。

从贞观四年到贞观二十三年这四年中,关于修内,有这么一些重要的记载:

(1)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反思隋亡教训。

  • 太宗评价隋文帝是性情苛察而心底不明,以致臣下不敢直言,天下之大,怎么可能有一人的思虑所独断?应当选贤任能,从谏如流才对;
  • 再次清算杀害隋炀帝的宇文化及等人,以倡导忠义;
  • 多次调整高官人选;
  • 下诏鼓励举孝悌、儒士、高才等;
  • 取消世袭刺史的制度,废除乡长;
  • 按季节制定政令。

(2)复兴礼仪文化和教育。

  • 规定官服颜色、制定墓地和祭奠制度等;
  • 举行大射礼;
  • 设置律学,颁布新定的《五经》,修《五代史》,修《五礼》,修《氏族志》130卷;
  • 为皇太子举行加冠礼,皇帝和大臣分别开始戴上翼善冠和进德冠;
  • 将天下人户分为九等;
  • 修缮太庙,祭祀汉文帝,祭祀夏禹庙;
  • 到国子学祭奠先师,给优秀学生封赏;
  • 寻求梁朝和隋朝名儒的后代;下诏举行封禅大典(可惜一直未成行);
  • 追赠比干为太师,谥号忠烈,并亲自撰文祭奠。
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3)关心和体察百姓疾苦,以仁心治国。

  • 不定期的特赦,免徭役;
  • 特别下诏,处罚罪人不能鞭打明堂穴位针灸的脊背之处;凡被判死刑的,必须反复三到五次奏上,且行刑当天皇帝吃素、不听音乐;不时亲审京城囚犯;贞观十六年将死刑犯转为流放或防边;
  • 赎回隋末流落突厥的中原人8万;掩埋隋人尸骨;
  • 多次给高龄人赏赐粟帛;
  • 多次救济各地水灾,甚至不惜拆掉皇家院落来补给灾民重建家园;派医生去关内等地抗疫;
  • 派高官们到各地视察和出使,观察民情风俗;
  • 不忘太原父老,宴请家乡故人;
  • 打猎时发现兵士因天冷夜暗有失误,故意躲开以免兵士被惩罚。

(4)以身作则,知错能改,给国民树立好榜样。

  • 几乎每次出外打猎归来,李世民都要亲自把猎物先献给太上皇;
  • 贞观十六年,下诏恢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封号;
  • 祭奠隋文帝的陵墓。

(5)时时不忘奖励臣下,以及祭奠忠烈功臣。

  • 太宗李世民几乎年年都组织给官员们封赏,贞观五年有个记载说:三品以上官员赏赐帛,甚至是“任其轻重”(随便拿!);
  • 贞观七年祭奠杜如晦等;
  • 专门下诏:凡功臣亲戚以及有德行之人,死后公家负责墓地和陪葬用品;
  • 下诏在凌烟阁为功臣二十四人画像。

(6)注重宣贯强兵意识。

  • 贞观八年,陪太上皇检阅军队;
  • 在殿前举行大射礼;
  • 贞观十五年大阅兵。
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2、万国来朝

落后,就要挨打。反之,不挨打,就要强大。

贞观之治让国家强盛了,不仅谁也不敢来欺负唐朝,而且还吸引了众多小弟来依附。亚历山大大帝曾靠武力征服欧亚非大陆,那又怎样?

民心不服,照样瞬间崩溃。万国来朝,才是真本事。

贞观之治这后20年中,唐朝的对外方面,有这么一些大事值得注意:

(1)讨伐和平定四方之乱。

  • 贞观四年,李靖大破突厥,先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后俘获颉利可汗,献于京师。从此,西北各蕃人部落都称太宗为“天可汗”;
  • 贞观六年,党项羌归附人数达到30万人;
  • 先后平定东西五洞的僚人、吐谷浑、夜郎僚人、平定高昌;大破薛延陀率领的同罗、仆固、回纥、靺鞨等联军;打败突厥的思结;
  • 立高丽君王之后为王,反对谋杀君王篡权的高丽大臣;
  • 攻打克帝那伏帝国,降服大拨等西域50城。

(2)各国纷纷前来朝贡。

  • 前来朝贡的国家包括龟兹、吐蕃、高昌、女国、石国、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林邑、昆明、荒服、吐谷浑、百济等;
  • 贞观二十年有条记载写道北方边远地区全部平定,单铁勒各部落来朝贡的就有几千人;
  • 贞观二十二年远方夷人19国朝贡,新罗王朝见。

(3)与多个国家通婚。

比如,吐谷浑河源郡王贞观13年迎娶皇女;弘化公主出嫁吐谷浑;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4)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讨伐高丽。

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贞观年间的大治局面,令人惊叹。以下这些小事也很是醒目:

  • 贞观四年,全国一年死刑犯只有29人,刑法几乎闲置不用;而且,人们出门不关外门,连粮食都不用携带。这在现代想想,简直不可思议。
  • 贞观五年,举行大规模阅兵,各蕃夷君主全部随从,何等威武!
  • 贞观六年,太宗亲审囚犯,临近年末放290名死刑犯回家,叫他们明年秋末回来受刑,结果全部如期回来。太宗因而下诏,全部免刑!

3、坑爹的李承乾

最后一个重点,就是这个坑爹的李承乾了。这废掉皇太子李承乾的事情,怕是李世民后半生最闹心的事情了。

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在《旧唐书》这卷中,对李承乾被废的记载不多,毕竟放在众多国事中,这种帝王家丑,并不值得多费笔墨。有关的记载有四句:

(贞观十七年)“夏四月庚辰朔,皇太子有罪,废为庶人。汉王元昌、吏部尚书侯君集并坐与连 谋,伏诛。丙戌,立晋王治为皇太子,大赦,赐酺三日。丁亥,中书令杨师道为吏 部尚书。己丑,加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太子太师,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太子太傅; 特进、宋国公萧瑀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为太子詹事,仍同中书门下三 品。庚寅,上亲谒太庙,以谢承乾之过。癸巳,魏王泰以罪降爵为东莱郡王。”

(贞观十七年)“九月癸未,徙庶人承乾于黔州。 ”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庶人李承乾死去。”

到底李承乾犯了什么错?《旧唐书》没有记载,查了旁的资料才知道。

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其实,李承乾在19岁之前都是个乖孩子,也一直被太宗宠爱。

承乾不满6岁,太宗就让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承乾12岁,太宗就下诏令承乾“宜令听讼”,有意识地培养他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承乾12岁,太上皇李渊去世,居丧期间,太宗将政事交给承乾,承乾做得相当出色。此后太宗外出,便经常令太子留守监国。

然而,或许是年少时被期望得过高,压力太大,承乾年岁渐长时便开始叛逆,渐渐不循法度,令太宗大为挠头。太宗不惜“搜访贤德,以辅储宫”,先后派10几位老臣去规劝他,结果没想到适得其反,太子行为愈加乖张。

恰逢此时,承乾的胞弟李泰因主编《括地志》完稿得到太宗额外宠爱,承乾一方面出于嫉妒,另一方面也担心李泰有谋嫡之心,竟然试图暗杀李泰。暗杀失败后,非但不收敛,还铤而走险,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犯下了谋逆不遂的大罪。

面对这样的情况,太宗痛心又无奈,只好将其幽禁,最终为保他性命贬为庶人,发配黔州。其实,太宗一直都没有易储的想法,甚至费尽心思为爱子打算。然而,李承乾却因为自己一味的胡闹,断送了好前程。

读《旧唐书》,品李世民后半生的风光和苦痛

太子的死,对太宗是最大的打击。他身心俱疲,极度悲观。或许也就是这时,他才想到了用丹药来舒缓自己的情绪。

到了贞观19年,太宗又生出亲征高句丽的想法,结果非但没成功,还患上了痈疮之症,身体每况愈下。过了两年,又染风疾,开始半身不遂了。

病痛在身,悲观伤心的太宗最终还是因为服用丹药慢性中毒,52岁就撒手人寰了。

坑爹的李承乾,让《旧唐书》的史官都无法下笔,最后只能给出一句:“ 承乾之愚,圣父不能移也。

结语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话用在贞观之治,我觉得还不够贴切,做盘香飘四溢的好菜容易惹人垂涎,对国家来说,不是招外敌来犯吗?

唐朝的治国成功,显然不是这样。它的成功在于:不仅修内修得成功,还能强大到让四方臣服,万国来朝。若要比拟的话,我倒觉得用“唐僧取经”更为贴切。

你瞧唐僧,天生佛心,一日也不忘功德修行。为了梦想西天取经,组精英团队只看本事不问出身,降妖除魔,普度众生,直到修成正果,万众朝拜而来。

是不是像极了唐太宗?

李世民也是打小就神武,一生勤勉,为了当个好皇帝,任人唯贤,文以治国,武服四方,最终得以功成名就,流芳百世。

只是,太宗毕竟不是神佛,也是一个凡胎肉体。痛失爱子的悲伤,将这个威武的皇帝一夜间打回成衰老的父亲。或许,这就是做人的局限吧。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