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不可一世的大唐帝国经历了一次生死浩劫,虽然国家保住了,但这次事件之后,唐朝的政治体制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皇权至上集于一人之手,唐廷为了防止安史之乱之事再发,于是广封节度使赐以藩镇把守,期望以藩镇之力镇压叛乱,杀叛乱于萌芽中,但殊不知藩镇割据反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软叛乱。

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藩镇的制立似乎是安史之乱的变质延续。各个节度使一看,既然皇帝给我兵权和先斩后奏的本领,那么自己也算是小土皇了,何必再听从中央指挥,于是大家说干就干,纷纷戴上唐皇赐予的节度使官帽,私底下却自立门户,他们开始对从长安而来的诏令挑选起来,对自己有利的揽下,对自己无关的不从。

冰火碰撞的平凉劫盟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安史之乱前,西域的吐蕃部族很听话,最顽皮也就是到大唐境内掳几头百姓的羊啊牛啊,并不敢公开叫嚣。大唐藩镇割据后,羽翼渐渐丰满的吐蕃大胆起来,因为我动你大唐北方边疆,你长安未央鞭长莫及也,甘肃节度使叫不叫得动还两说。

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吐蕃如此任性得益于长期的稳固发育,但这并不是它不通情达理的原因,吐蕃一直以来与大唐和睦修好现在却翻脸不认是有故事的。藩镇一看连外邦都如此蛮横了,自己也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前面说到,藩镇割据实际已和中央脱离主仆关系,节度使这一满是油水的官职竟成了家族企业,父终子及、拖亲带故逐渐普遍,而且总是先斩后奏,上书自告奋勇予以委任。新皇帝唐德宗上任后,决心将权力收回中央,于是拒绝了地方节度使提出的官位继承的无理要求,这激怒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你不让我做土皇帝,我也不让你做皇帝!

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于是李惟岳伙同其他三个节度使一齐起兵反唐,虽然后来这一叛乱被逐一击破,但仍有残余叛贼四处流窜。此时领兵平定叛乱的几个将军开始邀功领赏,但惧于此事的唐德宗并没有给予他们理想中的东西。几个人一合计,也不干了,反了算了,还能自己封个王觅个候之类的。

德宗眼看大事不好,急招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火速支援,于是姚率五千士卒抵达长安解围。要说这德宗真是倒了霉运了,朝廷无良将,他准备犒劳携带一家老小前来支援的姚令言军队的物资,竟被大臣克扣,到达士兵手里的只剩下无米菜汤。众人大怒,大呼小叫:“反了!反了!”在短短的时间内,德宗第三次被造反。

唐德宗悲催史,连续三次被救命恩人反叛,唐德宗:我要宠信宦官!

唐德宗长安也待不住了,城外饿着肚子的士兵随时都有可能冲进来把自己大卸八块。于是得宗一行一路向东到达奉天避难,叛军领袖朱泚顺势进入长安自立为皇帝。不过,这事件虽然闹得这么大, 解决起来却非常迅速,因为拥立朱泚的人既然能背叛德宗,也能背叛他,于是新皇帝朱泚经历众叛亲离之后成了光杆司令,被迅速平定。

这场叛乱接兵变之后,大唐中央集权进一步被削弱,天子威严荡然无存,而唐德宗也成了唐历史上第三个弃长安而逃的皇帝。被委以重任的将军连续背叛,唐德宗便畏惧掌兵之人,于是开始宠信宦官。

分析这段历史,可以发现事情本来可以很早就解决,但是一步步接连的失误导致了祸乱的扩散,到了后期,竟然仅仅是一顿饱饭没有吃上就引发了兵变,不免暗自感慨,令人唏嘘。

参考书目:《旧唐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