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一个专业,这些人将失去上大学的机会!

一所大学一个专业的弊端不仅会造成校园师生男女比例失调、还会让更多的人无缘于大学,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减少,甚至引发经济下挫。

更多的学生将无缘于大学

在一所大学只有一个专业的模式下,如果这所大学还未能把这仅有的一个专业办好、办出水平,那就枉为“大学”的称号了。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对生源的质量要求大大提升。

以往,你想学某某专业,这个大学考不上,还可以选择别的大学,本科上不了,可以上专科,选择的余地多了去了。可以说,只要你想学,都能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一校一个专业的模式下,将充分肯定学生精英的能力,不是精英,不是拔尖者将很难再踏入大学的校门。

不过,这也有好处,学生数量规模小了,但是,人才总体素质将得到空前提高。更能符合社会发展所需。不多,随之而来的还不限于此。

大学升学率下降会加剧社会的就业难度,上大学的人少了,意味着找工作更加困难。

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那些对学历有较高要求的岗位可能不会像以往那般门可罗雀。

二是社会不稳定就业人员的增加,将使得对学历没有太高要求的行业和领域出现一职难求。

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性矛盾总体上来讲会加剧社会就业形势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各高校各自为政,再无“兄弟院校”可交流

社会上这么多高校,时不时地搞合作,搞经验交流,彼此互通有无。尤其是有相同或者相近专业的高校之间互动就更是频繁了。本科院校、专科院校、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之间的交流简直是家常便饭,这也是学校发展和进步之需。

一校一个专业模式下将彻底打破这种互联互通的局面。因为每个高校的专业根本就不同,技术上根本交流不上,要说学校管理模式上的交流,那也是少之又少。因为一所学校的管理模式要以所创办的专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学生为核心的。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管理模式自然有天壤之别。

大学校道

不仅如此,政府的办学经费将节省不少钱。跨学校、跨地域开各种学术会议、各种培训会、各种座谈等等每一年要花掉多少经费,这是一笔特别巨大的书目。在此种模式下,这些活动将无一保留,这钱不就剩下不少了吗?

有人有疑问,那这部分节省下来的钱该干点什么好呢?我想说这就是政府的事了,或许用在加强高校教学设备上,也或许用于提升教师待遇上吧,当然了,我更希望是后者!

不过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良的经济后果,高校之间走动的少了,相关的酒店、宾馆、交通行业的收入将遭受一大部分的损失,经济效益指定不如从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