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集成電路的發展

國內過去幾十年趕英超美,大踏步前進。國外傳個新東西進來,只要好用,價格我們看不順眼,那各種各樣的中國製造就往死裡打,十美金的東西我們國內能壓到十人民幣,可能質量相對差了點,但耐不住便宜,

這價格戰,打殘了多少老外的工廠


技術含量稍低一些打完了,我們就開始瞄向了高新產業鏈。這其實也是老美逼的,外頭對我國高新技術各種封殺,總不能等死吧。


國內集成電路的發展

圖自網絡

當初網傳ARM公司產品不賣中國了,我大A股直接綠透半邊天。隨便一個高新技術受限對國內都是巨浪衝擊。


可能有一些人不知道ARM公司是做啥的,直白點說,家裡的冰箱,微波爐,電腦等等這些日用產品,裡頭九成九有ARM的影子,或許是直接用ARM的處理器(相當於人類的大腦),或者是用ARM研發的IP核(相當於人類學會的技能點)。這還只是日常用品,飛機,火箭,大炮,這些軍事用品照樣逃不了。


這只是一家公司的作用力,而不幸的是,現階段具有高新芯片能力的公司,幾乎不在中國。


即使是較小市值的芯片公司,例如賽靈思之類的,在細分領域,例如(FPGA,ASIC)內也是霸主級別地位。國內能抗幾刀的,華為也。這就是為什麼孟晚舟坎坷無比的緣故。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問題,說假如一個人造成了盜版的I9處理器,會怎麼樣,會會會成為國之重器,這玩意砸個萬億進去都不一定能砸出水花來,你居然給盜版出來了,你要啥國家給啥,你要求閱兵時候跳廣場舞國家也許咬咬牙都能給同意了。


芯片製造一直是國之痛,國內現在當然能夠製造芯片,但很多都是較為低端的芯片,能用嗎?能,但體驗絕對透心涼。


開發人員是這樣的,這配套的EDA軟件debug信息就是坑啊,這資源優化什麼玩意,這xx功能怎麼沒有了,這些問題就能拖個項目兩三個月,還搞錘子開發。


好了,千辛萬苦將產品開發出來了,使用人員是這樣的,怎麼這東西三天兩頭就壞一次,怎麼售後搞了那麼久還不行,怎麼發熱那麼嚴重等等。


而且集成芯片這東西,沒法打價格戰的,我們國產芯片低端,但並不代表這東西耗資就少。


很簡單的道理,越精端的技術受限就越嚴重,沒法輕易獲取就要自力更生,要自力更生就得砸錢,科技含量越高的東西投進去的錢或者人才就得越多,還不能保證一定成功。


投進去資源多了,成本就上來了。這就是為啥低端產品拼價格,高端產品靠質量,因為有些質量,是你砸錢,還砸不出來的


成本降不下去,用得還不爽,別說國內市場客戶的反饋打擊,單單國外市場的正面衝擊就扛不住。


但代價該付出還是要付出的,如若我們不具備自主研發的能力,一直受限於人,那必然會給未來埋下隱患。反之,今天我們踩過的坑,必然助力於我國的崛起。


一旦國內的高新技術發展起來了,中國崛起便勢不可擋。一旦我們喪失了5G標準的參與資格,那麼在以後6G,7G出來之前,中國在這方面便會一直受限,2G,3G,4G便是如此。想要5G呀,行呀,交錢,這可是我們的知識產權。你說老子不幹了,想脫離標準協議自己獨立搞一個,沒問題,這個國內的其他領域還真這麼玩過。


當初廣電領域一直受限國外的通信協議,每開發一個產品,為了匹配協議標準就得給國外公司交納產權費用,不然便律師函警告。


後來因為費用實在太高了,國內便自己搞一個協議,同時為了打開市場,強制性要求國內的廣電行業使用該標準,結果因為該協議制定得”匆忙“,單單國內市場便不盡人意,更別說打開地頭蛇盤踞的國外市場。


今年的研究生擴招將近19萬人,這對於就業壓力,高等教育質量等問題或利或弊,一言難盡。但我看到的是後面那一句:

重點投放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民族復興我輩期之。


-------------------------------

有時候一些文章敏感沒法傳上來,可以看下我的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